聊聊心脏起搏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新春
正常的心跳是由心脏电活动引发心肌收缩而形成。通常,心脏内有一些细胞能够规律生成电流信号,这些微弱而稳定的电流沿着心脏自身的传导细胞,准确、及时地传递到心脏的各个部分,让心脏不同部分的心肌协调、有序地收缩,从而形成正常的心跳,完成血液在身体内不断循环。当心脏上述电活动的任何部分发生问题时,正常的心跳即难以保证;当心跳过慢时,心脏不能输送足够多的血液到大脑和身体的其他部分。此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头昏、乏力、气短,严重的时候会晕倒,甚至危及生命。
幸好,人工心脏起搏器的问世成功的挽救了无数心跳缓慢患者的生命,让他们重获健康。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人体内的微型电子装置,能规律的发出电流引起心肌收缩,恢复正常心跳。人类历史上首次植入体内的心脏起搏器是1958年,由瑞典的塞宁(Ake Senning)医生为一位心跳缓慢、多次发生晕厥的40岁的男性患者实施。这位患者起搏器植入后心跳明显提高,身体恢复健康,他此后依赖心脏起搏器生活工作了46年。
心脏起搏器通常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导线两部分构成。脉冲发生器重量约20克左右,和手表差不多大小,内含高度集成的微电脑电路,能在心跳缓慢的时候准确、及时地发出电流,通过连接在脉冲发生器与心肌之间的起搏导线,把电流输送到心肌,恢复正常的心跳;此外起搏导线还可以探测到心脏自身的电活动,并传递给脉冲发生器,让脉冲发生器在心跳不慢的时候不发出电流。现代心脏起搏器由封装在脉冲发生器内的锂-碘电池供能,起搏器日常的能耗很小,通常能工作5~10年。根据起搏器功能和起搏心脏部位的不同,目前常用的起搏器主要有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植入型心律转复器(ICD);以及治疗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起搏器(CRT)等几大类。每个患者需要选择植入哪种起搏器,应该由从事心脏电生理的专业医师诊查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做出选择。
心脏起搏器的安装是由心内科医生施行的微创手术,通常在局麻下进行。方法是,将起搏导线从手臂或锁骨下方的静脉插入,在X线透视下,将其插入预定的心腔起搏位置,固定并检测。然后在胸部埋入与电极导线相连接的脉冲发生器,缝合皮肤,一般1个小时即可完成手术。在植入起搏器的早期,起搏导线和心肌的接触还不牢固,通常在手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装起搏器一侧的上肢剧烈活动,避免高举手臂,但日常活动如洗漱、吃饭等活动则不受影响。
大部分患者植入起搏器后,与原来心律紊乱相关的症状明显好转,但是仍要注意定期到医院检查。这是因为起搏器工作一段时间后,其内部的微电脑存储了很多患者自身心跳和起搏器工作的信息,医生需要用程控器在体外读取这些信息,分析判断起搏器的工作状态,电池电量和预计使用时限;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优化起搏器的参数,并把新的参数通过程控器传输给起搏器。这是一个很简短的过程,患者没有不适感,通常10来分钟就能完成。有些患者担心起搏器使用电池会不会像手机等电器那样,电量不够就突然停止工作。这一点尽可以放心,现代所有的起搏器在电池耗竭、不能工作之前,至少能提前半年发出特殊的信号,只要您定期到医院检查,医生都能及时发现并安排您更换。因此,起搏器术后定期到医院检查,对保障您的起搏器正常良好的工作非常重要。
有些患者在接受起搏器治疗过程中有很多顾虑,认为自己如果装了起搏器,就是“废人”一个,不能正常生活了,其实这些顾虑完全不必要。患者仍然可以正常生活,在体力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游泳、跑步、跳舞等活动;可以乘坐汽车、火车、飞机旅游。一般来说,日常使用家用电器,如电视、电脑、空调、电暖器、电风扇、微波炉、洗衣机等,不会影响起搏器的功能。起搏器患者做一般医疗检查,如B超,心电图,X线摄片、CT等也不受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磁场会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植入起搏器后应避免接近强磁场,如大型发电厂、雷达站、变压器,也不能做磁共振检查;使用老式的模拟式手机会产生较强的电磁波,近距离使用有可能会干扰起搏器的工作,但现代的手机基本上都是数字式的,电磁波已经很弱,用植入起搏器对侧的耳朵接听手机是安全的。
半个世纪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的迅速发展,其功能日趋完善。目前起搏器治疗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常规治疗技术,全世界每年有60多万人接受起搏器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每年都有很多功能更全面、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起搏器不断问世,相信会有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436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