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应用及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涛

  【关键词】 临床实验室;危急值;应用
  
  用以界定试验结果临床意义的常用名词有如正常值、参考值、危急值、医学决定水平等。正常值一词由于其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已很少应用,目前多用参考值。参考值是在指明的特定条件下,用特定方法所得到的生理-生化参数,虽然也还有问题,但比正常值有甚多合理之处。医学决定水平是一种阈值,高于或低于该值,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决定对患者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措施。危急值实际上具有医学决定水平的意义。在本文中仅着重讨论有关危急值的各种问题。
  1 什么是危急值
  危急值的定义:检验危急值,就是当这种异常检验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或有效的改善。否则有可能出现病情加重和严重后果,因为这是一个危及生命的检验结果,所以把这种检验数值称为危急值。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即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所以,危急值是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结果,故把这种检验数据称为危急值。危急值的及时报告及应用,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千万不能忽视。危急值一旦出现,必须迅速报告,这是原则。
   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关于“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报告制度”明确指出:“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决定,至少应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
  2 影响危急值的因素
  2.1 危急值可受患者属性,如年龄、性别、种族,甚至地域等影响,只有根据医院患者群体特点制定,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危急值。比如新生儿病房不能借用为成人制订的危急值,因成人血糖2.2 mmol/L被定为低危急值,而新生儿对低血糖耐受性优于成人,对该值不一定有生命危险,反之,新生儿血糖上限16.5 mmol/L低于成人,若新生儿用成人血糖高危急值,就会放松警惕,达不到高危急值的警示作用。
  2.2 不同的检测方法可能有不同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会影响到危急值的具体界限。
  3 制定危急值的原则
  制定危急值必须明确检验危急值的含义,联系自己单位的临床实际,不能照搬别人的,而应辨证地制定出适用于自己单位的项目和数值,切忌把正常参考值上下限当作危急值界限。危急值的项目范围及危急值水平应该由临床实验室与临床医师共同商定。制定危急值时必须考虑到该医疗机构服务对象及抢救需求, 同时结合其临床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检测系统。
  4 出现危急值时的处理方法
  4.1 当出现危急值,检验人员首先必须立即进行核查,如确认标本是否准确,标本的质量如何,操作过程有无错误,即要保证检验程序和结果正确无误,又不要因核查而延误报告时间,可立即与临床医护人员联系,询问患者情况,必要时可原标本复查,以核实结果。
  4.2 当出现上述危急值时,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情况下,立即复查,其结果与第一次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同时从电话了解病情以确定结果的可靠性,并在“检验科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内容: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历号(门诊号或住院卡号),条形码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值,临床联系人,电话时间(月/日/时/分),病情,报告人,备注等,记录保存二年以上。
  4.3 在工作单元电脑上进行确认,发送报告单。
  4.4 传染病检测阳性结果,按规定留有标本,向防保科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体检中高ALT、衣原体、淋球菌、梅毒检测阳性也应当“危急值”及时通知。
  5 危急值临床应用的意义
  5.1 增强了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心 危急值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检验工作者对异常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复查,并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减少了懒散情绪,加强了检验工作者的主动性,责任心。
  5.2 提高检验工作者理论水平和临床实验室的学科地位:临床实验室的作用是为临床科室提供及时、可靠的检验信息。当出现危急值后,检验人员将结合临床诊断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长期坚持下去,会提高检验工作者的诊断水平。
  5.3 增强了服务临床的意识与沟通,当出现危急值并复查无误后,检验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与临床科室联系沟通,增加了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机会,变被动为主动。
  5.4 加强与护理中心的沟通:标本留取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些标本的危急值的出现,是由于标本留取过程中存在问题造成的。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检验科必须加强与护理中心的沟通。
  参 考 文 献
  [1] 原国强.检验科危急值临床应用.实用医技杂志,2006(5):769-770.
  [2] 寇丽筠.临床实验室工作中危急的应用.实验与临床,2003,2: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57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