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影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对其疾病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7月~2018年05月收治的66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护理对策;对照组(33例):选择基础护理对策完成对应护理;观察组(33例):选择基础护理对策+护理干预对策完成对应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肢体肿胀患者平均肢体消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肢体肿胀患者肢体恢复正常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3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接受护理期间,护理干预对策的有效实施,对于患者平均肢体消肿时间缩短以及肢体恢复正常率的提升,效果明显,最终对于肢体肿胀患者的快速康复,奠定基础。
【关键词】护理干预;四肢骨折术;肢体肿胀;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6--02
对于四肢骨折患者因为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会使得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表现出严重下降,对此临床有必要选择有效方法展开护理工作,以对于四肢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显著促进[1]。本次研究将针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明确最佳护理对策,以此表明护理干预对策应用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07月~2018年05月收治的66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护理对策;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19岁~66岁,平均年龄为(38.15±2.32)岁;观察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1岁~67岁,平均年龄为(38.19±2.35)岁;观察对比两组肢体肿胀患者的性别、年龄,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于入组后的两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护理期间,对照组具体为: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患肢做20°~30°抬高处理,并且就生命体征变化认真展开实时监测工作,配合选择消肿止痛药物、抗炎药物与抗渗出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2]。观察组具体护理对策见讨论3.1~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平均肢体消肿时间以及肢体恢复正常率。
1.4 判断标准 针对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进行分析后发现,Ⅰ级:对患者完成干预后,表现出的肿胀症状轻微,观察皮肤颜色,结果显示正常;Ⅱ级:对患者完成干预后,表现出肿胀症状较显著,观察皮肤颜色,结果显示为红色;Ⅲ级:对患者完成干预后,表现出红肿症状显著,观察皮肤状态,表现出水疱现象[3]。
1.5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护理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展开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平均肢体消肿时间)、计数资料(肢体恢复正常率)各以 、n(%)表示,各行t检验、检验,结果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平均肢体消肿时间对比 观察组肢体肿胀患者平均肢体消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合理展开术前宣教干预 肢体肿胀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就健康宣教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就四肢骨折相关知识以及术后表现出肢体肿胀具体诱因认真讲解,确保对于肿胀症状,患者可以正确应对[4]。
3.2 合理展开手术切口护理干预 对四肢骨折患者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就手术切口展开加压包扎处理操作,避免伤口位置同绷带呈现出直接接触的现象。就患者患肢情况时刻观察,如果呈现出的疼痛症状较为剧烈,需要对应完成相关调整工作,此外,对于伤口辅助护理的系列内容,需要对其家属进行指导,控制患者手术切口冰敷频率为1次/h,保持30min的冰敷[5]。
3.3 合理展开疼痛护理干预 针对患者于临床完成骨折修复手术操作后,患者手术创口呈现出的疼痛感较为显著。对此,于态度以及语言等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给予安慰,此外,于心理方面给予对应抚慰,确保患者对于创口疼痛表现出的过多关注可以成功转移,此外,可以通过冷敷,将术肢位置的肿胀感显著缓解。如果患者呈現出强烈的疼痛感,合理选择镇痛药对患者的进行治疗干预。
3.4 合理展开肝功能训练护理干预 对四肢骨折患者完成手术后1w,护理人员需要就功能训练对患者进行指导。通过对患者患肢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对于患者的肌肉收缩训练进行指导;观察患者病症表现获得缓解后,对于患者的下床活动予以鼓励,以对患者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将患者肢体肿胀状况充分改善。此外,在具体活动期间,对于训练时间以及训练轻度需要充分别把握,如果患者呈现出的不适症状较为明显,则对于患者的创伤休息需要进行嘱咐,对于患者二次损伤进行充分避免。
观察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肢体肿胀患者平均肢体消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肢体肿胀患者肢体恢复正常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39.39%),充分证明护理干预对策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接受护理期间,护理干预对策的有效实施,对于患者平均肢体消肿时间缩短以及肢体恢复正常率的提升,效果明显,最终显著促进肢体肿胀患者的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皇甫珍珍.预见性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0):188-190.
侯霞,郑本烈,杨洪军,等.康复护理应用于四肢骨折手术后对临床效果、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状况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4):85-88.
高慧芳.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综合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09):1704-1705.
张月平.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9):3641-3642.
潘杏玲,冯周莲,冯惠娇,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153-1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8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