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燕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经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马晓燕教授系辽宁省名医,博士生导师,在运用中医治疗肾脏病方面独具一格,颇具建树。经过临床大量的实践研究和总结,马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机为肾气阴两虚夹风湿瘀,因此治疗上应益气养阴,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佐以健脾,方用肾炎1号加减治疗该病蛋白尿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气阴两虚;风湿瘀
中图分类号:R6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3-0001-02
1 中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的肾系疾病,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可归属于中医学“水肿”“腰痛“等范畴[1]。马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研究,认为该病病机为肾气阴两虚;或兼风,湿,瘀等邪气阻滞肾络。素体虚弱,脾肾脏腑功能减退,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本赖后天之本的滋养,《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脾气亏虚,痰湿内生,气机受阻,血运不行,迁延日久,气血生化乏源,先天之本无以充养,导致肾脏亏虚,封藏失职,《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因此肾失封藏,精微物质泄之于外而见尿蛋白[2];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导致脾肾亏损,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性重浊粘滞,其性趋下,蕴结下焦,肾之气化失司,封藏功能减退,精微外泄,湿滞日久,气机受阻,血行不畅,从而痰湿,血瘀,气滞等病理产物产生,进一步耗伤正气使脾肾虚损更甚,随尿而出之蛋白质更多,形成恶性循环。王永钧教授说,风湿二邪乃是慢性肾炎重要的发病因素以及诱发因素[3]。风为百病之长,其性开泄,马教授认为慢性肾炎病人,正气亏虚,难以抵御风邪于外,反复感邪,邪气深伏,内外相合,故而加重病情。
2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治疗
2.1 扶正固本为主 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体会,马教授认为慢性肾炎病因病机繁杂多变,但本在于机体正气亏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扶住正气,培本固元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大法。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蛋白质相当于中医的精微物质,而这种物质正是封藏于先天之本脏中,亦赖后天之精的充养,所以蛋白质的外泄与先后天之本有直接的关系,故减少蛋白尿的丢失从脾肾着手才是根本之法,即扶正固本。马教授应用肾炎1号加减治疗肾炎蛋白尿疗效颇佳,该方组成为:太子参,续断,狗脊,菟丝子,黄芪,白术,山药,女贞子,墨旱莲,熟地黄,山茱萸,芡实,泽泻,石韦,蝉蜕。方中太子参归脾肺二经,有健脾润肺之功,肾为肺之子,子虚补其母;黄芪,白术补益肺脾之气,从而培补肾气,气足能固摄,精微漏出自然减少,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具有改善肾脏微循环,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尿蛋白漏出,保护肾功能的作用[4];熟地黄,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填补阴精,使本不空;山药,山茱萸,芡实收敛固涩,助精关之力,补肾以益气养阴为主,慎用温燥之品,且临床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补虚勿忘其实。
2.2 风湿血瘀为标,善用虫类药物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必生湿,湿浊下注,气机失调,滞而不行,肾为水脏,水赖气化,气化失司,水液失主,水湿泛滥,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正气亏虚,难以抵御风邪于外,感邪日久,邪气深伏,内外相合,旧病复发。上方中白术健脾燥湿,扶正之时亦杜绝湿源;泽泻泄肾浊,利小便,使水湿欲出而有路;马教授善用虫类药之法,每收良效,如地龙,水蛭,蝉蜕,僵蚕等药,蝉蜕,僵蚕祛风通络,搜剔深伏之风,现代药理研究蝉蜕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HJ2.25mm]从而减少蛋白尿的丢失,僵蚕有明显的体内外的抑制血小板凝集的功效,改善微循环[5];水蛭,地龙等活血化瘀通络,专祛深伏之瘀;又该病多病程较长,病邪缠绵,故其选药重在于缓补,尤恐滋腻碍邪,是以选方用药多为甘淡而温之平补之剂,如生黄芪,太子参,淫羊藿,芡实,莲子,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杜仲,续断等药,在丰富的临床经验中,马教授探究出慢性肾炎兼证之随证加减规律:(1)阴虚火旺者则加知母,黄柏,天冬,鳖甲,枸杞子等药;(2)热毒湿盛者加用白花蛇舌草,石韦,车前子,土茯苓,湿去则营卫和而筋脉柔,肌肉实而酸痛除;(3)兼有血瘀者:活用丹参,赤芍,川芎,益母草,《本草汇言》曰:“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新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也”,甚则加用地龙,水蛭等虫类活血药加强活血化瘀之力,医圣张仲景用其扶正祛邪,治疗“瘀血“,“水结“之症,显示了其独特的疗效;后世张锡纯赞此药:“祛瘀血力效如神,纯系水之精华生成,于气分丝毫无损,而血瘀默然于无形,真良药也”[6]。(4)兼有水肿者配合五苓散,五皮饮以通阳化气,利水消肿,同时重用黄芪补气行水以消肿,标本兼治,盖水为阴液,非阳无以化,少佐淫羊藿以少火生气激发肾阳,发挥主水液的生理功能。
3 典型病案
患者李某,男,35岁,2014年12月确診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至今2年余,2年期间应用雷公藤20mg等多种药物治疗,尿蛋白始终在1+-3+之间,血压以及肾功能均正常,2周前因着凉后自觉腰痛加重并出现双下肢浮肿,遂请吾师诊治。2017年2月2号初诊,血压120/86 mmHg,尿蛋白定量1.2 g/24h,尿常规示:尿蛋白(+[KG-*2]+[KG-*2]+),镜下红细胞5-9个/HP,红细胞畸形率75,症见:腰膝酸软,乏力,双下肢浮肿,纳差,口干口苦,手足心热,小便短少,大便溏,舌淡暗苔白腻,脉沉弱。中医诊断:水肿-气阴两虚兼湿浊血瘀证。处方如下:太子参15 g,续断15 g,狗脊15 g,菟丝子15 g,黄芪40 g,白术15 g,山药20 g,女贞子15 g,墨旱莲20 g,熟地黄20 g,山茱萸15 g,芡实20 g,泽泻15 g,石韦20 g,蝉蜕10 g,桑白皮30 g,地龙15 g,穿山龙30 g,水蛭5 g,僵蚕10 g,西瓜皮30 g,杜仲15 g,土茯苓40 g,14剂,水煎服,日3次。 2017年3月17日二诊,尿蛋白定量0.72 g/24小时,尿常规示:尿蛋白(+[KG-*2]+),镜下红细胞4-7/HP,患者腰膝酸软,乏力缓解,浮肿消退,但仍自汗,口干口苦,纳差,大便溏,舌淡暗苔白腻,脉沉细,上方祛西瓜皮,桑白皮,加苍术15 g,莲子20 g,14剂,服法同前。
2017年4月2日三诊,尿常规示:尿蛋白(+[KG-*2]+),镜下红细胞3-5/HP,尿蛋白定量:0.43 g/24h,腰膝酸软好转,大便正常,舌淡暗紫苔白,脉沉细,上方去泽泻,继服14剂。
2017年4月16日四诊,尿常规示:尿蛋白:(+),镜下红细胞:2-3/HP;尿蛋白定量:0.19 g/24h;稍有腰酸痛,手足心热消失,纳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沉细,上方去女贞子,墨旱莲,继服14剂。
2017年4月30日复诊,尿常规:尿蛋白:(-),镜下红细胞:1-2/HP;尿蛋白定量:0.03 g/24h,继服上方14剂以巩固疗效。
按:3个月后复诊尿常规及尿蛋白定量均正常。综合而观之,吾师紧扣该病气阴两虚之根本病机,方中黄芪,白术,太子参补益肺脾肾三脏之气,气足能固摄精微,故见尿蛋白减少,亦能复肺之通调,脾之运化,肾之主水之功而见水肿渐消;蝉蜕,僵蚕搜剔伏风;山药,山茱萸,芡实健脾补肾固精,减少蛋白漏出;桑白皮开宣肺气,醍醐灌顶,通调水道,西瓜皮,泽泻,石韦,土茯苓通利小便以使水湿欲出而有路;地龙,穿山龙,水蛭活血利水通肾络,祛除深伏之瘀,促进血液循环;杜仲,狗脊,续断,菟丝子强腰膝,壮筋骨;女贞子,熟地黄,旱莲草滋补肾阴,充盈精室;观全方共奏益气养阴,补肾固精,活血祛风,利水消肿之功。
参考文献:
[1]米秀华.郭恩綿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3(3):166-167.
[2]陈珑,朱泓,孙伟.朱良春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撷菁[J].中西医结合心-120.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5):34-35.
[3]裘怡.王永钧从风湿论治慢性肾病的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7):472-473.
[4]李淑芳.中药黄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6):73-75.
[5]刘西强,何峰,孙飞虎,等.国医大师朱良春安全应用虫类药之经验[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4):759-761.
[6]耿亚.中药水蛭的药理药效及临床药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685-6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64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