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及控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对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并实施有效应对对策,以降低检验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参照调查结果,并总结工作实践经验,对职业危害事件进行解析与归纳。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调查时段中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处理,累积出现10起事件。结论: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几率相对较大,危险因素以多样形态出现,借助对科室中危险因素防治与管控的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概率,从而使科室中医务人员生命安全性与健康性有一定的保障,故此积极对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这项工作应该不断深入。
  【关键词】检验科;医院感染;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1--01
  检验科每天接触很多源于不同患者的实验标本,也就是说其自体就携带能够发生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再加上检验科工作环境相对较差,防护措施完善性缺乏,所以与其他科室相比较,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更多更复杂[1]。本文以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论点,现做出如下报道[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调查结果,并总结工作实践经验,对职业危害事件进行解析与归纳。调研期间我院检验科发生职业暴露事件10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基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规划一份医院感染伤害调查表是首要步骤,对调查时段登记处理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统计,把统计结果填写至调查表中,对其间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列举分析,并研究相应的处理措施与防护规划。
  2 结果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调查时段中检验科医院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处理,累积出现10起事件,其中不同职业暴露类型,以及人数与发生率详见表2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解析
  3.1.1 检验科土作环境布局缺乏合理性 近些年,国内医疗条件处于不断被调整的态势中,日益完善,检验科高端设备与检验项目繁多化,微生物检验用房空间不够的问题随之衍生出来,清洁区域与污染区域相互交叉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检验科工作人员每日在室中需接触和处理大量携带潜在传染性的标本,在灼烧过程中标本飞溅、稀释和移动菌液时形成的气溶胶等物质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尽管医院建设规模不断拓展,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但是检验科布设格局依旧沿袭数年前的模式,例如室内规模相对狭窄,区域规划合理性缺乏、通风换气设备数量不够造成室内通风换气不佳等。 此外,检验科存在大量不同病种患者的标本,参照“标准预防”的规则都被看作有传染性。长时间接触带有传染性的标本,一方面加大了获得性感染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也使被感染的概率增高。
  3.1.2 各项规章体制落实不到位 具体体现在制度落实不周全方面上。其原因可以做出如下概述:(1)医院有关部门对感染监管力度不足,过度的重视经济效益,此时医院感染制度形同虚设,制定与推行的实用价值难以发挥出来;(2)一些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以及生物安全问题认识缺乏深度性;(3)部分制度的创设与实施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无法全面落实。
  3.1.3 存在职业暴露危险 这主要是因为检验科工作人员长时间触及大批量、病种不同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感染源的缘故,同时高频率的应用针、刀、玻璃器皿等锐器操作,在工作量繁重以及身体疲惫的情景中,极可能分散注意力,加大了手部皮肤划破、刺伤事件出现的概率,也可能遇到标本飞溅到台面、气熔胶污染等情况而引发感染。
  3.1.4 医疗废物处理不彻底 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归纳与总结,认识到检验科每日耗用的物品数额是巨大的这一事实,在此期间大量的医疗废物生成、感染源汇集在科室内部也是必然的事实。在医疗工作繁重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淆的现象,甚至有职业素质相对较低的工作人员会把医疗垃圾随手丢弃在地上,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3.2 控制措施
  3.2.1 构建并完善管理体制 实验室务必要构建严谨的规章体制,编制各种操作行为规范与流程,这样工作人员在实践中才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定期体检,并构建私人档案。医院还应派遣专职人员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按照体制中提出的标准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菌(毒种)以及样本保管与应用、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理等情况。
  3.2.2 强化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院部与检验科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与交流与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协助工作人员树立防控医院感染意识,积极参与进医院感染管理预控工作进程中[3]。
  3.2.4 应用有效的防护措施 本文如下阐述的防护措施针对的对象为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的检验人员,具体内容如下:(1)任何检验操作务必配带手套,一旦手部皮肤被刮伤时应带双层手套。若手套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尽快更换;(2)为每例患者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同一副手套不应该在不同患者操作中应用;静脉抽血以后,应快速把针头小心搁置在利器盒中,利器盒丰满度达到75.0%时进行封口與无害化处理。切忌把用过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冒;不能用手直接触碰用过的针头;不能用注射器针头或无尖刺针采耳垂或手指血;(3)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时,还需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4)操作进程务必要确保光线的充足性,对针、玻片、刀片等锐器格外注意;(5)确保实验室空气流通,对通过空气传播的流感、流脑、结核等疾病的患者标本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薛成军,陈治水,袁蓉,崔丽娟,王勇军.检验科免疫室医院感染隐患分析及防护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0):1475+1480.
  张群.临检实验室末稍采血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控制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0):3056-3057.
  李云娜.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9):175-1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23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