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消化道早期癌症临床诊治中消化内镜技术的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早期癌症临床诊治中消化内镜技术的价值。方法:收治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患者10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两组,各53例。对照组予传统内镜技术诊断+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予治疗组消化道内镜技术治疗,观察对比组间早期癌症检出情况、手术情况及住院情况。结果:治疗组早期癌症检出率96.2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期食管癌、早期大肠癌、早期胃癌手术创伤口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化内镜技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症,可提高癌症检出情况,缩小手术创伤面积,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 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消化内镜技术
  当前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攀升,胃癌和大肠癌为全球发病率前五[1]。但是我国在早期胃癌方面的诊治率极低,不足10%。上消化道早期癌症包括早期食管癌、早期大肠癌、早期胃癌。传统上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治方式采用白光内镜,但是食管癌和胃癌在白光内镜下表现症状并不明显[2]。再加上医生的经验不足,易出现误诊情况,延误了患者的诊治时间。为提高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检出效果,为患者延缓生命,相关医者提出采用消化内镜技术对其进行诊治可提高检出效果。本研究对收治的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患者53例采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患者10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两组,各53例。治疗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23 - 71岁,平均(38.7±5.3)岁。对照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24 - 73岁,平均(38.9±5.1)岁。所有患者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试验告知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存在可比性(P>0.05)。①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确诊均为上消化道早期癌症,包含早期食管癌、早期大肠癌、早期胃癌患者。②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脾、肺、肾等和重要器官衰竭及精神障碍患者。
  方法:针对所有患者开展内镜检查,判断上消化道早期癌癥患者的具体发病部位及病灶部位。予以外科手术疗法治疗。治疗后对所有患者开展病理检验,确定检出情况。对照组采用传统检查手法,即白光内镜检查。发现患者体内可疑病变后,予以剖腹外科手术。待患者经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后,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治疗组采用消化内镜圈套法治疗。首先,要将病灶暴露出来。染色后采用放大内镜确定边缘,并采用氩离子凝固器予以标记。在病灶根部黏膜处注射黏膜下注射液,使病变部位隆起。于内镜前固定透明帽,于病变处进镜。采用Hook刀及IT刀行环周黏膜或C型部位黏膜分离后,按照ESD规范操作方法,沿黏膜下层分离病灶。在剥离过程中如出现暴露困难,可予以退镜处理。将圈套器塑型后,将透明帽收缩。当圈套器距透明帽边缘2mm处,由助手手持圈套器手柄推镜。到达病灶处后,于透明帽吸引下将圈套器推出。即将接近病灶处后,让助手收紧手中圈套器,予以退镜。当病灶在圈套器牵引下反刍创面后,指导助手牵拉圈套器。牵引出病灶后,将其充分暴露于黏膜下层。后继续操作,直至病灶完全切除,将病灶与内镜、圈套器一起退出。
  评价指标:观察对比组间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检出情况,将其于术后病理情况予以对照分析[3]。观察对比组间手术切口创伤面积及组间住院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4]。本次试验所取数据均为平均值,对所有患者开展12个月的随访。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数据,所有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对比结果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对比采用x2检验。如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早期癌症检出情况对比:治疗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X2=6.014,P=0.014.P< 0.05),见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治疗组患者手术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两组住院情况对比: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消化道疾病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该病主要受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影响。当前,内镜在消化道癌症的检查中效果较好,被列为消化道疾病常用工具。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消化道内镜技术也应运而生[5]。
  消化内镜技术是医务人员通过消化管腔通道或人为建立的通道,使用内镜器械在直视或者辅助设备的支持下,对局部病灶开展观察、取材、切除等活动的技术[6]。采用消化内镜技术为患者进行治疗可明确诊断、治疗疾病、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我国自1950年开展消化内镜技术,当前在胃镜、大肠镜和食管镜内均有使用[7]。在内镜管理中,我国当前还缺少相关的数据资料支持。于消化内镜技术推广使用之前,我国常采用白光内镜予以患者诊断分析。采用白光内镜对患者进行诊治时,可以在光照之下观察患者病变部位的黏膜颜色、形态以及血管纹理予以判断。但是病变部位在白光之下与正常黏膜相比,区分不明显,误诊和漏诊率极高。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已经逐渐代替传统白光内镜技术,应用于临床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相比于传统白光内镜检查,是结合了化学与电子染色技术,对患者进行观察。不仅提高了观察清晰度,也提高了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诊断准确率。色素内镜技术可通过人染色剂对可疑病变黏膜进行喷洒式染色,观察其与普通黏膜的差异,以此提高检出效率。电子染色可采用特殊光学成像技术增加检测效果,使其区别于正常黏膜。操作简单,无不良影响,所以具有实用价值。采用内镜对黏膜予以切除,可有效应用于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针对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患者,可有效作用于直径≤4 cm的病灶。大大缩小了手术创伤口,减轻了手术疗法对患者的创伤性。同时,采用消化内镜技术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观察切除,在缩短切口面积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恢复速度,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消化道內镜自1969年被德国人库斯曼发明至今,已经有百余年历史[8-1O]。随着消化道内镜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消化内镜技术已经从当初单纯辅助检查转变为当前集检查、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系统化技术。其已经成为消化内科医生不可缺少的手段,对于临床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当前,我国在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率还不到20%,而日本已经高达70%。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我国在消化系统早期癌症的诊治率虽有提升,但还需不断发展。当前采用消化内镜技术对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患者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消化内镜技术可以简化手术程序,提高手术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同时,采用消化内镜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还可降低漏诊、误诊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可及时控制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无论对于临床诊治,还是对于患者本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消化内镜技术也同时具有一定的缺点。采用消化内镜技术为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患者进行治疗,同时会带来多种并发症的产生[11,12],例如术后出血、穿孔、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因此,消化内镜技术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仍有待完善。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早期癌症临床诊治中采用消化内镜技术,可提高癌症检出率,缩小手术创伤面积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邹永军,张晓云,李路,等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早期癌症的诊断与治疗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5):57-58.
  [2]王艳斌,汪晓红,朱苏敏,等.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2(13):109-110.
  [3]何娟.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治中消化内镜的应用价值初步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6):75-76.
  [4]周宇,罗良德,申红.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3(32):115-116.
  [5]赵学伟.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38-39
  [6]冯汉胜,张鼎,袁金胜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4):424-425.
  [7]李潇潇.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81-83.
  [8]杨雯.消化内镜技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症的诊断治疗价值分析[J]医药,2017,5(1):223-224.
  [9]杨亚玲,文黎明,许蓉.消化内镜技术在上消化道早期癌症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5):639-641。
  [10]黄双茂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治疗价值探讨[J]医学信息,2016,29(34):140-141.
  [11]李润芳,雷骁.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100-101.
  [12]王广.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治疗价值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452-4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1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