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消化内镜护理实施无缝隙对接护理对提升其护理效率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08月-2018年10月)接收进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n=60)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表为基准,分为实验组(n=30,实施无缝隙对接护理)、对照组(n=30,实施常规护理),对60例患者护理效率评估。结果:护理效率:实验组护理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消化内镜护理实施无缝隙对接护理的价值显著,可明显提升临床护理效率,值得借鉴。
关键词: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无缝隙对接护理;护理效率
消化内镜为临床进行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的常见器械,其在对消化系统病变检查、疾病治疗中均有显著价值,但基于消化内镜属于有创性手术,在临时实施过程中患者极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对临床操作顺利性产生影响,故需在检查过程中配合进行护理操作,促进检查顺利进行。本次随机选择60例进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实施无缝隙对接护理,对其实施后护理效率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年08月-2018年10月)接收进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n=60)进行研究,分为2组(随机表),即每组样本数:30例。
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0-70(平均:45.0±25.0)岁;
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2-74(平均:48.0±26.5)岁。细致分析、对比2组(n=60)基础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纳入研究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实施临床检查前告知患者检查中需注意事项,并叮嘱患者最好准备,在检查过程中加强对其生命体征的观察,若出现异常及时停止检查。
实验组:无缝隙对接护理,(1)术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心理、生理状态进行评估,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联合家属针对性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配合程度。在实施检查前需对还既往病史、临床症状有全面了解,并指导患者做好术前胃肠道准备[1]。(2)术中:根据检查需求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以患者舒适度为前提对病室温湿度、光照等进行调节。在检查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并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进行干预[2]。(3)术后:检查完毕护理人民需做好患者躯体保暖、遮盖工作,并将患者护送回病房,为其选择舒适度较高体位,且护理人员需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术后加强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监测,并遵医嘱进行治疗,饮食需由流质饮食逐渐进行过渡,必要使准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发生感染。
1.3分析指标
1.3.1護理效率评估:从患者对护理操作、术前准备、术后指导、护患沟通等方面满意度评估,分值:100分,得分、护理效率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计量资料(护理效率)用t进行检验、平方差[()]进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结果
60例患者护理效率评估,详见表一。结果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消化内镜技术在临床治疗、诊断中均有极高价值,但患者对其临床知识、操作原理等了解较少,且该检查方法属于有创性操作,故此患者极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影响消化内镜检查顺利性,临床有资料显示[3],护理质量对检查效果有显著影响,故本次实施无缝隙对接护理。
无缝隙对接护理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入手,通过提升护理人员临床工作延续性、完整性,促进临床检查顺利进行。术前对患者心理、生理状态进行评估,可避免不良心理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干扰,术中为患者摆放合适体位,提高其检查舒适性,并加强对其生命体征的观察,避免检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术后护送患者回病房,并做好工作交接,避免交接不到位出现的护理差错事件,促进医院服务质量的提升。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操作、术前准备、术后指导、护患沟通4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与于书画[4]等相似性较高,于书画研究证实无缝隙对接护理应用于急性消化内镜护理中,既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又可提高护理效率有,这与本次研究一致,故无缝隙对接护理临床价值得到证实。
综合上述,急性消化内镜护理实施无缝隙对接护理的价值显著,对提升护理操作、护患沟通等方面护理效率有极高价值,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云青青.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的护理效率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3):159-160.
[2]赵含,梅万甜.无缝隙对接护理模式在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中的护理效率及满意度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20):178-179.
[3]亓静.急性消化内镜护理使用无缝隙对接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7):156-157.
[4]于书画.浅析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的护理效率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2):155-1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0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