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孩子免疫力差,动不动就生病,应该怎么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很多宝爸宝妈,因为孩子动不动就生病,会通过各种途径给孩子买各种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以期望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免受病痛之苦。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提升孩子的免疫力,仅仅依靠各种营养品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孩子免疫力差,就会出现动不动就生病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怎么办呢?
  第一,给予孩子均衡合理的饮食,确保营养充足,这是提升宝宝免疫力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现少食或者偏食的情况,都不能较好的保证孩子营养的供给,不利于免疫器官的发育,从而直接影响到孩子免疫力。在婴幼儿阶段,我们尽量选择纯母乳进行喂养,这对于提升宝宝免疫力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主要是因为母乳中含有最适合宝宝发育的营养素,有着丰富的免疫物质,能够有效保护小孩呼吸道黏膜、肠粘膜免受微生物病毒及细菌的侵犯,很好的提升宝宝的抗病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加,对于营养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单纯的乳类喂养已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时必须根据宝宝的年龄适当的添加各种辅食,按照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逐渐添加,确保营养均衡,既满足宝宝生长发育之需,又能很好地提升宝宝的抗病能力。
  第二,是按照规定的计划开展预防免疫接种,给幼儿注射疫苗是提升孩子免疫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孩子在感受到外部病原体刺激之后,会产生抗体,注射疫苗就是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特性,对病原体进行修饰之后,使其失去对人体的伤害,通过接种的方式进入到人体,人体在与修饰之后的病原体接触后会产生免疫反应,对这些特定微生物实现明显识别,在下次遇到这些微生物时就能够产生较好的抵抗力,防止感染的出现,达到有效的预防。
  第三,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是合理的户外运动,不仅有助于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同时更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在季节交替温度变化较大时,孩子在受凉之后会更容易出现发烧、流涕、咳嗽、腹泻等情况,这多是由于孩子的免疫器官发育不够完善,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相对较差。因此,可通过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的方式,有效锻炼孩子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的应急机制,如自由的嬉闹式的奔跑,幼儿游泳等。
  第四,补充充足的水分,生命之源在于水。人体所有的新陈代谢均是在液体中进行的,通过适当补充水分的方式有助于人体开展正常的新陈代谢,特别是夏季或者宝宝发热生病时,人体不显形失水都会明显增加,建议多饮水,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少吃含有稳定剂防腐剂较多、含有色素等加工过的食品和饮品。
  第五,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其他人患病,应当将孩子与这些人适当的隔离,减少直接接触的机会;在流行病流行的季节,要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在托幼机构或者户外时,要避免和患病的小朋友接触;无论何时,要养成孩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率。
  第六,如果孩子存在免疫缺陷的问题,则可适当对其补充一定的免疫球蛋白。
  其主要的作用是将侵入人体的毒素、病毒及细菌等等物质有效的分解,使其排出体外。新生儿由于还有人母体IgG,能够实现较好的对病毒等治病因素的抵抗,这也是新生儿不容易生病的原因。但是随着人体不断代谢,这些物质会被逐漸代谢消失。—般情况下,出生3个月后,母亲给予宝宝的抗体IgG就已明显降低,多在6个月左右完全消失,这也是大多数宝宝在半岁之后就开始生病的原因之一。其实生病对于孩子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宝宝生病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提高自身抗病的能力。孩子在6岁以后免疫力就开始接近成人,生病的机率也会大大降低。但是有部分宝宝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或者一生病就表现比较严重,或者迁延不愈,治疗效果欠佳,就要考虑是否存在免疫缺陷。存在免疫缺陷的孩子,可以通过补充相应的免疫球蛋白、免疫因子等得到改善。但是,具体如何补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在明确孩子免疫缺陷的原因和类型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不建议家长自己盲目补充。
  第七,应当及时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现在的宝宝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家长也愿意将最好的都给予孩子,但就是在如此好的生活条件下,仍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因为挑食、脾胃不调、食物不耐受及生病等原因而存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明显缺乏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免疫力。例如维生素A缺乏,除了会引起夜盲症外,还会增加宝宝患呼吸道疾病和肠道疾病的风险;孩子缺锌,会出现食欲下降、生长迟缓、性发育、智能发育的延迟,还会因抵抗力下降而出现反复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的机率;孩子缺铁,除了引起贫血、免疫力下降外,还会影响孩子的神经系统,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甚至智商不在线,而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为了有效克服这种情况,宝爸宝妈们应当适时的给孩子补充不同种类的水果蔬菜,合理均衡的饮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在明确缺乏的情况下,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进行补充,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05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