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慢性病是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类疾病为代表的非传染性疾病总称,一旦患病会产生巨大危害,对患者生理、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会消耗巨大家庭经济财产。我国农村地区医疗条件较差,人们对慢性病防治意识淡薄,是慢性病控制管理的困境,文章根据流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慢性病对策方法。
   关键词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控制管理对策
   慢性病已成为当今中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农村地区,慢性病形势尤为严峻。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慢性病流行趋势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呈现上涨趋势,但是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治没有跟上其发展趋势,农村地区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经超过城镇居民数量,这给医疗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农村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城镇居民有所差异,慢性病治疗方面也要具有针对性才能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要分析慢性病在农村地区流行现状并研究,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对策[1]。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
   慢性病的成因和特点: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快速发展也让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慢性病也随之而来。慢性病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运动指标、精神状态、不良习惯等。近年来农村慢性病增长速度非常快,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主要分布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高
   血压等方面,其中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也较高。慢性病还有趋于年轻化趋势,这给农村劳动力造成了极大威胁。
   农村慢性病的认识程度: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隐患,我国对慢性病防治也越来越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了解却十分有限,有关慢性病的防治和检查也没能很好地在农村地区进行普及。农村居民对慢性病重视程度较低,同时对相关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和筛查活动也不热心,还存在“讳疾忌医”的传统思想,对预防检查有抵触情绪,就算有身体不适也不愿去医院检查,只有病情严重恶化才去医院,因此耽误了慢性病的最佳防治时间[2]。
   农村慢性病的经济负担:我国近年来着力发展乡村经济,对农村人群的医疗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但是农村地区由于环境原因相对缺乏健康意识,医疗信息也较为封闭,加上农村医疗资源有限,导致慢性病在农村地区的预防和治疗相对滞后。一旦患有慢性病,将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慢性病是一个长期发病的过程,使得不少家庭因病致穷。慢性病如果能早期发现就能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提高控制率,但是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则经常导致农村家庭加全年收人都花费在治疗慢性病中[3]。
   农村地区慢性病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居民对慢性病知晓率低:我国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慢性病给农村居民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农村居民慢性病预防与管理均不到位,且部门协同性差,慢性病管理效果亦差。人们更多的是对急性传染病重视程度更多,但由于慢性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人们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导致农村地区居民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慢性病危害。慢性病主要对人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我国已经成为慢性病大国,其中农村居民占大多数,但是农村地区居民对慢性病危害后果却知之甚少。
   农村地区对于慢性病防治能力薄弱: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基层慢性病防治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基层医务人员尤其是广大村医慢性病服务技能急待提高。而且农村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所以造成了防治方面比较薄弱的问题突出。慢性病中最具特点的疾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和个人的饮食习惯、身体缺乏运动、烟草酒精过量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其中约60%的慢性病形成与上述因素有关。如果在慢性病预防方面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将会大大降低慢性病发病概率。例如戒烟戒酒宣传、加强身体运;动,以及改善饮食结构和饮食不良习惯等,这些情况一旦得到有效控制,慢性病也将会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5]。尽管我国于2009年开始免费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但農村慢性病患者管理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病情控制效果不理想。
   缺乏相应客观支持和相应政策支持: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县乡镇级政府和农村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不够充分,所以政府在防治慢性病上很少有适宜的政策出台。现在通过对慢性病产生的原因、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明确了开展群体预防是降低慢性病发病率的根本措施之一,明确慢性病干预工作也是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的一种。现阶段,很多地方政府意识到存在的问题,但尚未及时制定防治慢性病的相关政策,政策落实也存在问题,导致慢性病防治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缺乏足够的经济投入:农村经济水平低、政府投人的经费不足,使乡镇级卫生机构缺乏慢性病的防治经费。在各种有效投人机制较为缺乏的条件下,各级慢性病防治机构为了生存而倾向开展有偿服务,有偿服务的开展使慢性病防治机构将人力重点用于增加收入维持生存,一一些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由于业务经费不足而受到影响。所以经费短缺已成为制约慢性病防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农村地区非常缺乏慢性病防治的专业技术人员,镇级大部分由,卫生院的防保人员兼职负责,其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慢性病防治技术训练,不能正确把握慢性病防治的要领及精髓。村医生医疗水平低下,只能对一些常见疾病进行简单的处理,缺乏慢性病防治知识及技能,也没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针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病例管理等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也成为制约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因素。
   慢性病患者负担沉重:针对农村慢性病患者研究发现,每年在治疗慢性病的资金是在全年所有病情花费中占有比例较高的。由于农村地区人们生活水平较低,收入也相对微薄,我国于2009年开始免费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已从2009年的人均15元逐年递增至2018年的55元,但是对于一些贫困家庭在慢性病治疗和药物维持方面,依然是很大一笔支出,所以农村居民对于病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一种望而却步的心态,由于医保范围有限,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村慢性病治疗方面财政兜底的压力巨大[4]。    农村地区慢性病控制管理的对策
   加大对慢性病宣传和预防工作力度:农村地区人们受到生活条件的限制,医疗资源相对不足,获取医疗信息方式单一,应充分整合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知晓率,促进健康行为养成,利用现有科.技手段对慢性病进行有效宣传,例如建立农村集体病情医疗公众号,定期发送科普知识短信等,同时村卫生室利用农闲季节和逢年过节组织开展有針对性的健康教育。慢性病的预防工作比治疗工作更为迫在眉睫,有效改善农村居民饮食结构、减少烟酒摄取、多做有氧运动等都对预防慢性病有显著效果,有效利用网络和手机等宣传工具,对农村地区居民进行慢性病科普知识宣传,同时要加强慢性病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居民病情发展动向并作出有效应对政策。
   加强基层慢性病防治机构和队伍能力建设:我国农村地区范围广袤,人口集聚松散,存在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要针对农村地区现状和问题,建立完善基层慢性病防控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队伍能力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人才的培养以及医疗环境的改善,让农村居民在就医和防治上有合格的专业人才为其服务。借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转变基层服务模式,基层医疗机构调整优化就医流程,把慢性病随访管理与日常诊疗服务相结合,开展慢性病全周期管理服务,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多方面探索改善农村医疗资金短缺.问题:我国农村居民收入较低,对疾病认识不足,不少人对待慢性病治疗态度都不够积极。政府需要加大对慢性病宣传重视力度,开展慢性病早期发现,及时提供干预指导,让广大农村慢性病能在早期得到有效控制,后期就可以减少家庭经济压力。还要在多方面筹措资金,探索慢性病治疗资金的良性运转方案,充分利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给予慢性病患者治疗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患慢性病的低保、特困人员给予救助,减轻患者家庭资金压力[6]。
   综上所述,慢性病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势态严重,我们要从多维度理清慢性病成因和防治手段。农村医疗条件和收入水平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障碍,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农村医疗体系建设,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为慢性病管理助力,鼓励互帮互助政策,加大疾病预防宣传力度和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村地区居民对慢性病的防治意识及慢性病自我管理意识和技能,积极探索慢性病管理新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健康保健的工作进程。
   参考文献
   [1]何俊曦,李跃平.我国农村慢性病管理研究概述[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9):1125-1128.
   [2]刘贵平.我国农村慢性病老年人的贫困风险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30-32.
   [3]殷璇.农村慢性病服务纵向整合下医务人员协作效果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8.
   [4]聂丽,吴焕,王亚辉,等.农村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3):205-208.
   [5]何利平,李晓梅,喻箴,等不同性别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3):1603-1607.
   [6]李梦瑶.农村慢性病老龄患者医疗服务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18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