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两组患者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和足部感染作为护理干预判断的首要依据,另外统计患者足部症状的发生情况,包括足部麻木、灼痛、皮肤皲裂现象。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方面,观察组的整体SAS评分与SDS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恢复情况更佳,在足部情况方面,观察组足部症状发生率为4.2%,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6.7%,感染率方面观察组的6.3%也要优于对照组的22.9%。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预后和恢复,并且降低足部损伤的发生率,保障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2(b)-0132-03
  糖尿病足是当前糖尿病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所形成的代指感染、溃疡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现象。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众多,且患者中的一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足部溃疡现象。由于该疾病对于患者的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影响程度较大,所以我们对于类似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应该高度重视,加强对于患者的护理力度,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与足部保护的重要性,从而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了相关研究的主要方向,该文也是以此为基础而展开。现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60.5±3.0)岁。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0.8±2.9)岁。研究所选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数据对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足部溃疡现象,其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均高于正常值。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家属知情后签署同意书后开展,且患者生活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思维正常,可以进行语言沟通。
  排除具有静脉曲张患者或因其它因素所导致的神经病变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包括日常的血糖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个性化健康教育:研究者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其在糖尿病与糖尿病足相关知识方面的缺陷和知识薄弱点,采取一对一的健康知识教育,具体内容为糖尿病足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与具体的足部护理措施,必要时可以通过宣传手册、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平台等载体来获取疾病的知识进行复习。
  ②行为指导干预:行为指导干预措施通过具体的图式、实物演示等措施来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的足部护理。尤其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而言,让他们学会如何挑选鞋袜、如何修剪指甲等是行为指导的重要措施,目的在于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强调足部护理行为的重要性。在整个住院期间的综合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并且在出院后仍然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在血糖控制方面的效果和足部护理起到的作用,详细解答患者在恢复期间内遇到的问题,解决其需求,判断其是否出现了足部损伤或其他情况,给予帮助、指导。
  ③社会支持干预:医护人员在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当中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同时和家属之间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并让患者家属多鼓励患者,使其具有面对疾病的信心,获得社會支持,以更加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防止各类心理问题的产生,做好心理层面的社会支持。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和足部感染作为护理干预判断的首要依据,另外统计患者足部症状的发生情况,包括足部麻木、灼痛、皮肤皲裂现象。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全部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的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在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方面,观察组的整体SAS评分与SDS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恢复情况更佳,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足部情况
  在足部情况方面,观察组足部症状发生率为4.2%,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6.7%,感染率方面观察组的6.3%也要优于对照组的22.9%。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现象是糖尿病发生的生理基础,在处于长期血糖值较高的情况下,组织缺血、缺氧现象频繁,所以其感觉损伤的时间段一般较早,但往往一些轻微的足部皮肤破损并不会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直至高血糖导致破损处的细菌繁殖引发感染之后形成足部溃疡,患者才意识到疾病已经出现病变现象。总体来看类似的患者在自我管理方面缺乏规划性与自我要求,多数患者在感受到足部有异常时往往已经存在各类高风险因素。大部分患者的血糖控制较差,也提示我们需要对类似患者进行常规的足部检查,配合健康教育,并充分考虑到部分高危因素产生的不利影响,临床上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也一直高度重视,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但效果因人而异,还需要进一步规划完善保障其效率。   在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方面,观察组的整体SAS评分与SDS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恢复情况更佳,在足部情况方面,观察组足部症状发生率为4.2%,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6.7%,感染率方面观察组的6.3%也要优于对照组的22.9%。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SAS评分、SDS评分、感染情况还是足部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上都要优于对照组,整体恢复情况良好。因为糖尿病足患者往往在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存在缺陷。虽然国内开展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患者往往关注自身的血糖,忽视了足部护理的重要性,特别是部分老年患者本身生活习惯就有明显需改善之处,对于危害性认识不足[1]。在该次研究中也对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健康信念和生活知识,并且让患者在生活中加以落实。所以,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且常规教育对于患者疾病知识的提升也具有关键作用。按照患者知识接收程度进行因材施教,采用多种途径改变患者的不正确行为,尤其是对于未落实行为进行原因分析,提升教育的作用[2]。
  另外,患者的个人行为也直接影响到其生理、心理与社会的支持状态,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次研究中的数据结果也说明了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患者生理职能方面的作用,因此,采取综合干预来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也成为了有效的措施[3]。例如患者因为情感问题影响部分职能时,就可以通过调整来提升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与意识。而对于患者来说,其获取的社会支持也非常重要,患者处于长期患病的状态下本身就容易出现各类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在获取家属、护理人员的关心之后也能具备战胜疾病的新信心,减轻心理负担。值得一提的是该次研究还对患者进行了后续随访,同时避免患者出现动脉硬化或其它常规并发症。研究结果[4]提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生活质量、血糖、血脂水平、生活态度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效果仍然需要患者长期坚持行为改变,并具有治疗的依从性[4]。糖尿病足的产生来源于糖尿病,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除去医院内部的治疗和护理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处于院外治疗或生活治疗的阶段,如果预防知识不足或日常足护理不到位,仍然有疾病复发的风险[5]。对此,可以考虑引导患者进行家庭社区护理和预防活动,将健康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这也是临床工作今后的重点与发展趋势[6]。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预后和恢复,并且降低足部损伤的发生率,保障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淑岩, 阚建科, 孙艳,等. 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17):2091-2093.
  [2]  高红鹰, 邹菁, 田坤,等.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 19(11):1639-1642.
  [3]  罗秀琼, 任云霞, 杨晓娟,等.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 15(1):169-171.
  [4]  王薈革,王申,王燕.奥马哈系统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 30(8):40-43.
  [5]  杨淑娟. 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1):162-165.
  [6]  李会娟, 齐心, 路潜,等. 授权理论在糖尿病足患者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9):662-664.
  (收稿日期:2019-1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42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