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作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小平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据有发病高、治疗以及控制率低的特点。现阶段研究认为,积极的对其进行降血压治疗,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事件[1]。吴奇志[2]针对我国高血压疾病的研究指出,有效地防治高血压,降低以及减少相关并发症对降低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在高血压发病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从而导致纤溶活性以及免疫功能紊乱,从而促进血栓的发生[3]。本研究通过观察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拟说明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治疗中的机制以及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3例,其中,男173例,女120例;年龄43~76岁,平均(61.2±12.3)岁;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耳鸣、头晕、失眠、头昏、乏力、眼花等临床症状。合并有肾功能异常的89例,合并有血糖偏高的43例,血脂异常51例。心电图提示患者存在ST-T改变29例,脑电图提示患者出现脑血供不足39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期血压为(159~190)/(98~119)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血压为168/104 mm Hg。纳入标准:患者未服用过降压药或者停药2周。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193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血压、年龄、性别以及合并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接受本临床研究前,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降压药进行治疗,但对其不使用ACEI或低血浆纤溶活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对实验组患者给予每日150 mg的厄贝沙坦,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8周。对本组患者均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其血压、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观察,同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测定。
1.3 炎性指标的检测
对所有患者在空腹8 h时对其取肘静脉血2 mL,置于含有抑肽酶500 kU/mL以及乙二胺四乙酸1.5 mg/mL的试管中,并对其进行离心5 min后取上清液,立即进行测定。在本临床研究中,笔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其进行测定。操作步骤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实施,本临床研究中的所有试剂盒均为统一批次,均购置于江西省临床检验中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4.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以及脉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相关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
本临床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有1例出现一过性血压过低。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它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与其他血管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Derosa等[4]对厄贝沙坦的研究指出,其为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其可选择性的与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进行结合,从而阻断各种途径产生的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的收缩能力,从而达到对机体进行降压作用。现阶段厄贝沙坦的研究表明,其不但具有抗炎作用,而且其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5]。
丁韦等[6]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以及炎性心脏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其也对高血压的发生以及发展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对细胞因子以及炎性介质的研究,人们对动脉硬化的认识也从其有单纯的动脉壁脂质堆积的观点转变为期有发展性炎性反应所导致的观点[7]。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8],高血压可通过炎性反应从而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以及发展,而在此过程中,炎性反应在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着桥梁作用。景胜等[9]对血管紧张素Ⅱ的研究表明,其不但可导致血管收缩而且可对炎性反应进行刺激,增加血管的炎性反应,继而诱发血管平滑肌与血管内皮细胞中形成超氧阴离子,导致血管壁的损伤。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发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表达出IL-6、MCP-1等炎性因子,从而导致炎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以及发展[10-11]。在本临床研究中,笔者发现厄贝沙坦不但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脉压均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脉压以及舒张压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 0.05),同时还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P < 0.05),从而笔者认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有一定的抗炎效果。林道庞等[12]对CRP的研究发现,其不但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外,还可以通过低巨噬细胞进行刺激而使其飙出组织因子以及细胞因子,使血管壁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入量增加,同时对炎性介质导致的动脉硬化作用也有较强的放大作用。在本临床研究中,笔者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厄贝沙坦可降低高血压患者CRP的合成以及释放,从而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高血压患者血浆中TNF-α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而且有随着高血压的严重程度而上升的趋势。笔者认为这可能与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导致大量TNF-α释放入血,而大量的TNF-α可诱导内皮素的表达,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大量增生,使血管管径缩小,外周阻力增大,导致患者血压增加。在本临床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期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P < 0.05)。因此,笔者认为厄贝沙坦可明显降低患者TNF-α水平,从而改善患者血管状态,提高患者血管功能。
总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给予厄贝沙坦治疗,不但能控制患者血压,而且可降低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减少患者血管内皮的损伤,提高患者心血管功能,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收稿日期:2011-11-29本文编辑:冯 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80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