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洛阳市居民慢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惠敏 闫云艳

  【摘要】 目的:了解洛阳市居民主要慢病相关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中的流行状况,找出干预的目标人群,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和体格测量,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规律锻炼率为61.79%,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人群的规律锻炼率不同;超重率为31.97%,男性(37.62%)高于女性(26.00%);肥胖率为11.01%(男、女性分别为11.21%、10.79%),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人群的肥胖率、超重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50岁以下人群的规律锻炼率较低,超重率、肥胖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尤以中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以及农民、行政干部、男性办事人员等职业人群最为严重,此人群应加强锻炼、合理控制体重,降低相关慢病的发病危险。
  【关题词】慢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目标人群;干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已成为我国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研究证实,慢病的发生和死亡,绝大多数与可改变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例如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1]。而通过公共卫生干预促使自我行为的改变是预防慢病的主要策略,对慢病的预防,较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自身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因此,监测人群中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活动,降低相关慢病的发病危险。为了了解洛阳市城区居民主要慢病相关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中的流行状况,以便找出干预的目标人群,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2009年对洛阳市城区居民慢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洛阳市5个城市区18~69岁的常住居民。
  1.2 抽样方法 为保证监测样本的代表性,同时考虑经济有效的原则和抽样方案的可行性,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先在全市175个社区中随机抽取30个社区,再在每个样本社区中随机抽取60户居民,最后从样本居民户中抽取1名出生日期与21日最接近的18~69岁常住居民作为被调查者。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的方法,以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
  1.4 调查员培训和质控 调查员为防病系统工作人员,经过严格培训并考核合格。从调查工具准备、抽样、培训、现场调查、资料处理等各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1.5 统计处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及逻辑检错,并核对调查表进行纠错,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分类变量用卡方检验,数值变量用秩和检验对组间差异进行分析。
  2结果
  本次共调查1768人,合格问卷1750人(份),其中男性671人(占38.34%),女性1079人(占61.66%)。经检验,样本人群的性别和年龄构成与2000年洛阳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同为城市区并与调查对象同年龄段者)[2]有差异(P均<0.001),本调查女性人口比例较高;18~29岁组人口比例偏低,而40~49岁和60~69岁组人口比例偏高。为了从本次调查的数据更准确地估计各种慢病相关危险因素在洛阳市城区的总体水平,用2000年洛阳市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的标准人口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性别和年龄构成的调整。
  2.1 锻炼情况
  2.1.1. 规律锻炼情况
  调查人群中规律锻炼者1081人,规律锻炼率为61.79%;约半数人(49.32%)每天休闲时静坐时间为1~3h,有38.54%的人休闲时静坐时间在3h以上。
  2.1.1.1 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的规律锻炼情况
  表1显示,洛阳市城区成人规律锻炼率为61.79%,其中男性为60.81%,女性为62.81%,不同性别人群的规律锻炼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734, p>0.05)。总的来说,30~39岁年龄组规律锻炼率最低(54.70%),50岁以上规律锻炼率较高,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规律锻炼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0.301, p<0.001)。
  2.1.1.2 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人群的规律锻炼情况
  表2显示,文化程度为初中者规律锻炼率最低(54.56%),其次是小学及小学以下者(61.58%),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规律锻炼率最高(66.70%),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规律锻炼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5.908, p<0.05);工业(50.10%)、农业(51.04%)、其他劳动者(51.25%)和服务业(52.28%)等职业人群规律锻炼率较低,离退休人员的规律锻炼率最高(83.31%),不同职业人群的规律锻炼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05.179, p<0.001)。
  2.1.2 休闲时间静坐情况
  最近1年内,约半数人(49.32%)每天休闲时静坐时间为1~3h,有38.54%的人静坐时间在3h以上;男性每天休闲时静坐时间在3h以上者所占比例(43.38%)高于女性(33.44%),静坐时间在30min以下者则低于女性,不同性别人群每天休闲时间静坐情况构成有显著性差异(χ2=19.622,p<0.001);男性18~29岁年龄组每天休闲时静坐时间在3h以上者占比例最高(54.55%),30~39岁组每天静坐时间在1~3h者占比例较高(52.79%),不同年龄组男性人群每天休闲时间静坐情况构成有显著性差异(χ2=28.547 p<0.001);不同年龄组女性人群每天休闲时间静坐情况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211,p>0.05)(见表3)。
  2.2 超重和肥胖
  本次测量的体重指数在15.19~39.10之间,均值为24.15。超重者(24≤BMI<28)559人,超重率为31.97%;肥胖者(BMI≥28)193人,肥胖率为11.01%;超重及肥胖者752人,超重及肥胖率为42.98%;向心性肥胖者(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823人,向心性肥胖率为47.02%。
  2.2.1. 超重
  2.2.1.1 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的超重率
  洛阳市城区成人超重率为31.97%,男性(37.62%)高于女性(26.00%),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χ2=26.956, p<0.001);男女性超重率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不同年龄组人群超重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0.611, p<0.001)(见表4)。
  2.2.1.2 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人群的超重率
  结果见表5。
  不同文化程度男性人群的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61,p>0.05);不同文化程度女性人群超重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8.908, p<0.001)。
  职业中,男性办事人员超重率最高(55.31%),职业为工业者超重率最低(26.90%),不同职业男性人群超重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4.759, p<0.001);女性离退休人员(36.42%)、行政干部(36.17%)和农业等职业人群(35.77%)超重率较高,服务业超重率最低(15.32%),不同职业女性人群超重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0.091, p<0.05)。

  2.2.2. 肥胖
  2.2.2.1 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的肥胖率(见表6)
  洛阳市城区成人肥胖率为11.01%。其中,男性为11.21%,女性为10.79%,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 p>0.05)。总体上,随着年龄增大,肥胖率也增高,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肥胖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3.092, p<0.001)。
  2.2.2.2 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人群的肥胖率
  肥胖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肥胖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0.699, p<0.001);离退休人员(19.56%)及农业(16.98%)、服务业(15.00%)等职业人群肥胖率较高,不同职业人群的肥胖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9.175, p<0.001)(见表7)。
  3结论与建议
  3.1 50岁以下人群的规律锻炼率较低,接近40%的人每天休闲时静坐时间在3h以上。而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的危险;中青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以及工人、农民、行政干部、其他劳动者、服务员等职业人群尤其应加强锻炼; 超重率、肥胖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尤以中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以及农民、行政干部、男性办事人员等职业人群为严重。许多研究证实,超重或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发病有关[3],而向心性肥胖者更易患病[4]。因此,应号召市民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制定工间操制度,提高锻炼率,同时加强营养教育,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合理控制体重,预防和减少超重、肥胖的发生,降低相关慢病的发病危险,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
  3.2 建议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卫生知识水平,认识到锻炼身体对保证自身健康、预防慢病的重要性,并养成规律锻炼的良好习惯。
  3.3. 发挥社区功能,搞好社区活动、锻炼场所建设,便于市民开展健身运动,提高锻炼率。合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对高危人群建立档案,定期体检,加强对慢病的管理。
  3.4.对目标人群实行重点干预。洛阳市城区居民中缺乏锻炼、超重和肥胖等慢病相关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建议采取以健康教育为关键手段,以政策和环境支持为必要措施,以目标人群为重点干预对象的综合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 吴凡.中国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2004)质控方案与工作手册[Z].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24-126.
  [2] 洛阳市人口普查办公室.河南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洛阳市分卷[Z].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11-13.
  [3] 董光辉.刘奇男.腾月舟,等.丹东市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4):467-468.
  [4] 闻凤霞.王英.张瑞杰,等.向心性肥胖与全身性肥胖关系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3,19(12):15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9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