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物知识是一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非常广泛的学科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对生物知识和概念了解的较少,给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有些初中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生物课改成了其它主要学科,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没有贯彻生物知识的系统性和递进性。当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生物知识就形成一个断层现象。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不要盲目地进行生物知识的教学,要对初中的生物知识有一个串联性的讲解,或者是把一些比较重要的生物概念和规律融入到高中生物之中,做到温故而知新。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法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对对高中的教材知识进行再创造。高中生物教师把教材中已经总结出来的系统化、概括化的知识,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作为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率的进行生物教学,科学合理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一名组织者,又是一名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者。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有机的进行生物教学大纲的学习。理解高中各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熟悉每一章节的整体知识结构,然后结合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高中的生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的天地。
一、一体化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无论从课堂教学的开头,还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节奏,还有课堂教学的结尾,都要进行一体化的设计。不能虎头蛇尾,更不能头重脚轻。在课堂教学的开头部分可以采用开门见山、趣味引路、操作演示、巧设疑问等不同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对下面的学习内容产生一种期待。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时,应该在教学上紧紧地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安排,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流畅,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思维的交流更加灵活。在课堂的结尾部分,不要草草的收场,要进行简单的总结,或者是设置悬念,让学生的余兴仍然濃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远方,引向深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给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引出活动!要善于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其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所研究的问题上来。问题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均应用围绕着问题展开。让学生在不断提出新问题,认识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中提高综合素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压抑、沉闷的情绪。
二、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传授。注重教材的内容的讲解,却不注重学生接受过程的一种单向传输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控制性。教师的教学活动也通常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操作,这样的课堂教学容易造成教师思想的狭隘,学生思维创造性被限制,整个课程没有生机和活力。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发挥教师的自主性,把生物的课堂教学内容融入自己的激情,让学生以一个生活体验者的身份进行学习,通过调动学生的眼、耳、脑、手,把他们的思维解放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一定的手段,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运用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需精心构思打造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简短有趣而又能说明问题的故事情节或是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事实,将其有机地插入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得到有益的启迪。这样才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创新思维。
三、主体性教学
高中生物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探究去发现知识,在探究中进行让学生课堂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能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自身经验。同时,我们也定会发现学生富有灵动的智慧和主动的精神。只要高中生物教师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一定能够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所提高。
四、延伸教学
悬念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具体内容,恰当设置悬念,而且教师应有意识地留问题给学生,使教学延伸到课外。只有这样,学生的研究才能按部就班、有事可干,有充实感,有成功喜悦感。因此选题必须来源于学生身边周围发生的问题或者通过学生老师共同努力就能得到解决的问题,以做到切实可行。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口、动手、动脑中,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有利于智慧技能的迁移,参与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学生亲自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实验技能的方法,认识科学知识的价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产生探究的愿望,有助于学生确立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固定模式,应该是一种变式,需要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去探索,去体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学实验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李晶.社会调查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06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