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存在主义视角看《晃来晃去的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晃来晃去的人》是著名的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一部佳作,全文以日记形式展开,该日记体小说描绘了美国萧条时期犹太人的生存现状,主人公约瑟夫追寻自我和人生的意义,途中经历了很多次心灵的流浪,但是最后却无疾而终。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解读,从存在主义的概述中分析了荒诞世界下的“存在”和心灵流浪中的“自由”,发掘这本书中描写的存在与存在主义观念的异同。
关键词:存在主义 索尔·贝娄 《晃来晃去的人》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090-02
索尔·贝娄是一位著名的美国犹太作家,被称为美国文学的发言人。在1976年,索尔·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擅于把丰富多彩的流浪汉小说与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结合在一起。他的小说比较注重人类的内心世界的想法,用人的内心世界来表现出现代人的生活现状和精神上的困惑。而《晃来晃去的人》是索尔·贝娄的第一部长篇日记体小说,小说描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约瑟夫辞职后等待入伍的这段空闲时间复杂的心理想法和内心世界,他每天都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来回游走,每天都没有事情可以做,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迷茫,甚至对自己的家庭、婚姻、友谊和未来的前途也开始怀疑。最后,约瑟夫成为一个在社会之外游离的“晃来晃去的人”。本文在存在主义理论的角度下对《晃来晃去的人》这个小说进行一个全新的解读和鉴赏,希望会有不同的发现。
一、存在主义概论
1.存在主义
所谓存在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末在法国兴起的一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起源于19世纪的丹麦,后在德国发展起来。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萨特和加缪,萨特提出“存在”就是“自我”,它与客观现实永远都是对立的两个观点,是不可能统一的,因为客观事物和社会总是与人们作对,处处打击和威胁着“自我”。所以他认为“他人就是地狱”,人们在世界上总是会有恐惧、孤独和失望的感觉,甚至可能被他人遗弃。于是萨特提出了存在主义的三大原则:第一个是“存在先于本质”,第二个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第三个是“自由选择”,以此证明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并且他主张人们确立新的人道主义。萨特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存在主义哲学引入文学中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也在文学上有所反映,比如人的存在、自由和处境等方面,都在文学中可以体现出来。同时,在思想上也表现出不同于他人的反传统、反理性的特征,描绘了一个荒诞的人生和世界,否定了理性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深度剖析了人们内心的情感,他提出只有死亡和抗争是摆脱困境的唯一道路。
2.索尔·贝娄与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是西方文学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思潮之一,而在索尔·贝娄的创作中也是明显的可以经常看到存在主义的影子。他接受存在主义思想和他当时所处的大环境、犹太人的身份和人道主义情怀有着密切的关联。两次残酷的世界大战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痛,社会变得动荡不安,人人惶惶。贝娄在战争结束之后就开始写作,当代美国的社会现实为他形成存在主义思想打下了基础。因为他是一名犹太裔作家,所以深受犹太人传统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也因此刻上了“犹太人”的符号。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历史遭遇和身份同与生俱来的犹太文化与存在主义有着相似之处,贝娄作品中存在主义也就因此而出现。贝娄还是一个人道主义者,通过笔下的主人公来诠释他眼中的存在主义。小说不仅描绘了阴暗残冷的社会,还细致地刻画了现代人焦虑恐惧的内心世界,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存在主义思想气息的存在。
二、荒诞世界下的“存在”
1.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提出存在主义思想的三大原则之首就是“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反理性,比较注重人的存在。“本质”是指人的本质,萨特否定上帝的存在,认为人的本质不是与身俱来的,可以通过人类的选择来确定。书中说到,约瑟夫被批准入伍当兵,所以他辞掉了现在的工作回家等待入伍。本来想趁这个时间好好放松一下自己,享受几天的自由时光,但是却事与愿违,他的内心总是有很多其他的想法,于是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身陷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无法自拔。这就表现出是约瑟夫“自我存在”和“选择”决定了他的本质。约瑟夫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日记中发泄自己的情绪,渐渐地,他失去了自我,于是被家人排挤,被朋友抛弃。约瑟夫对他所处的功利社会非常厌倦,所以他感觉到孤独和绝望。
2.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在存在主义看来,世界是充满罪恶、冷漠无情的,人们是这荒诞世界的一部分,没有办法从这里逃离出去,所以生命没有意义,人们在这只能感受到孤独、冷漠和绝望。小说中描绘的故事在寒冷冬天的芝加哥,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外部世界和一个内心绝望的内心世界,所以這两个世界让约瑟夫成为一个“晃来晃去的人”。小说的名字也巧妙地体现了主人公约瑟夫当时孤独的心理状态和进退两难的艰难处境,所以约瑟夫与这个唯利是图的世界格格不入。约瑟夫在社会的改革与人们的麻木中变得孤独,他不愿与他们一样。在这个环境下,他意识到自己应该保持自身的想法,但是和周围人就变得越来越陌生,导致他与当时普遍的人性无法分离,所以他陷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前的约瑟夫是普通人群中的一员,性格比较温和,待人也比较好。他辞去工作在家等待入伍的这几个月,只有盲目的等待,但是部队通知却迟迟没有到来。所以他每天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他感受到的只是自己对整个世界的陌生和自己与那些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因此,在这么“自由”的环境中,他只能感觉得到痛苦。
3.他人是地狱
萨特曾经在一本书中提过“他人是地狱”这句话。在他的心里,所有人都只是从自己的主观性去对待别人,把他人的想法占为己有,然后突出自己的主观性来避免他人的威胁。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斗争和冲突,大家都为了生存勾心斗角,导致彼此疏远,所以根本没有情感的交流。在荒诞的世界中,小说主人公约瑟夫清楚地意识到他人的龌龊,甚至野蛮的行为一直在攻击着人们,让大家喘不过气。所以,约瑟夫变得狂躁起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愿和其他人相处。最后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可悲的生活状态,所以他恳求组织让他提前入伍,就算不幸在战争中死亡,也绝对不会后悔。因为约瑟夫认为就这样没有意义、没有自由地活着,还不如在战争中英勇地死亡来得痛快。 三、心灵流浪中的“自由”
索尔·贝娄于1915年出生在俄罗斯犹太家庭,所以从小接受的就是犹太人的教育,这对他之后的文学创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犹太人文化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主题就是流浪,索尔·贝娄在自己的创作中把流浪描述得淋漓尽致。在《晃来晃去的人》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约瑟夫每天的活动范围很小,就是工作和家,接触的人也不多,经常来往的只有一些親戚、朋友和邻居们。约瑟夫通过回忆与这些人的交往,引发了很多联想和思考,所以在小说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约瑟夫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自己身份的追寻。但在这个荒诞世界的逼迫下,最终选择妥协并放弃了自我和对自由的追求,但是他寻求自由的过程对我们来说还是有意义的。
萨特提出的存在主义的核心就是自由选择,他认为人是自由的,人生来就自由,所以人的本质是自由。人只要离开他常在的生存环境,就会变得压抑、不自在,这就是不自由的表现。而人的自由是通过自己的选择表现出来的,所以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自由选择”。存在主义是肯定人的价值,重视自由选择,以此让人们获得更有价值的本质。主人公约瑟夫是一个博学多才、对生活充满自己的想法的知识分子,却因为体检不合格、身份受限制等理由入伍通知迟迟没有下来,这让他处于比较被动的境地。在这个几个月等待的期间,别人看起来比较自由而空闲的时间,让他觉得压抑,生活处处受到限制,自己没有了经济来源,必须靠妻子和家人养活,所以这不是真正的自由,这种虚无的、毫无意义的自由他也根本享受不了。面对这种“自由”他感受到了生存的痛苦,所以在这几个月,他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勇敢地承担责任,而只是将自己关在暗无天日的房间里,不接触任何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孤独,也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和这个世界分隔开,但是他还是沉浸在自己的孤独里,把自己封闭起来,在日记里释放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他认为自己没有了未来,也看不到未来的生活。
索尔·贝娄以这种选择自由和逃避自由的方式描绘了现代人进退两难的处境。在他的小说中的主人公约瑟夫也是没有办法面对这种自由,所以选择了逃避。因为这个自由不是他想要的,反而带给他不能承受的负担,当最后忍受不了时,他选择了远离和逃避。小说中世界大战后美国一片萧条,约瑟夫的情绪也从狂躁到了平静,所以他不再把自己关在房间写日记,而是走出房间,离开自己的妻子和家人踏上了入伍的道路,开启了人生新篇章。在小说的最后,描绘了约瑟夫即将入伍的激动心情,他终于逃离了他不想要的“自由”,去寻找他有规律的生活了。
四、结语
《晃来晃去的人》这篇小说是索尔·贝娄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也被评为“最优秀的战争小说”之一。约瑟夫这个任务展示了“晃来晃去的人”也就是现代人的身份危机,约瑟夫代表了当时一群思潮的受害者,正是20世纪文学中普遍存在的边缘性的表现。而且小说中约瑟夫总是喜欢买新书,但是买书快,读书却很慢,这体现了现代人进退维谷的艰难处境和孤独空虚的内心状态。通过对约瑟夫这个角色的生动描绘,也反映出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小说呼吁人们找到真正的自我,并重新探索人存在的意义,并勇敢地作出自己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戚咏梅.试析索尔·贝娄小说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外国文学研究,2004(3).
[2]易乐湘.有存在主义特色的人道主义者——论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3]郭泉.“可能性”:存在主义文学的自由取向[J].南京社会科学,2000(4).
[4]宋学智,许钧.法国存在主义在我国新时期之前的存在轨迹[J].外语教学,2004(5).
责任编辑:刘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054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