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应急抢救能力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全球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步伐越来越快,一方面对安全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压力也变大,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也有待提高。国外对急救自救已普及教育推广多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猝死率,在中国,每年有三百万人意外死亡,而美国的抢救存活率约15%,在中国大城市,抢救存活率不到1%,我们自然可以联想到高校抢救的重要性。近阶段,很多高校的军训场、体育课、运动场、教工及学生宿舍都出现猝死现象,外伤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促进个人安全,保护校园安全”已不单单是高校保健站和医生的责任,而是每位学生、教职工的责任,应该立即启动培养师生的应急抢救意识工作。
关键词:高校;应急抢救;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安全事件频发,伤亡率猝死率居高不下,学生警惕性低,教学模式单一,而我们的管理团队又不具备专业性,跟外界医疗抢救机构没有完全融为一体。如何提高高校的应急抢救能力,充分动员各方积极因素加入到提高高校学生应急处置能力上来,形成良好的应急抢救能力态势,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大家期望孩子健康,高校有充沛的资源,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又有明文要求。我们要与外界紧密联系,校内组织要分工明确,应急抢救活动多形式开展,知识多途径普及。要提高应急团队的专业性、创新性、预见性,健全事后恢复机制。
从以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师生的应急抢救意识较为淡漠。高校是一个大群体,偶尔发生一两件事也难以提高师生们的警惕心理,师生们总觉得这种低概率事情怎么会发生在自己身边呢?可是他们不知道事情的发展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近年来高校安全事件频发,高校也不能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可是为什么猝死率伤亡率仍居高不降呢?究其原因还是重视不够,实施起来雷声大,雨点小,出台了许许多多应急政策,制定了看似完备的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可真正落实到位的、宣传到位的不多,供同学们实际操作的就更少了。
鲁迅先生早早的批评过国人的看客心理,近些年讹诈之风、欺骗之风又肆意横行,不少仁善之人也对突发事件敬而远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不用说怕惹事上身的冷漠之人了。面对社会态势,许多高校忽视了对应急素养的教育。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无实践经验的应急教育方式下,应急教育主要以讲授为主,理论空洞,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通过其他方式来强化学生们的记忆,学生们遇到突发事件只能凭脑海中的记忆与课堂上的碎片化知识进行简单模仿,从而失去了应急抢救的“宝贵一分钟”。再加上教学周期短,此类课程的重要性低,这些知识也被学生们左耳进,右耳出了。
为提高高校学生的应急能力,应提高认识,切实加以重视以下几方面:
1、 应急处置能力是人生必备能力
高校学生虽然是学生,但高校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校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只脚已经踏入了社会,迎接他们的是学习的挑战和各种知识的掌握,但这些的前提是要有能负担得起的生命之重,只有有了健康的躯体,才有资本来奋斗。高校学子,俨然是家中的期盼,所以他们要守护好家人的期望,當学生们遇到突发事件时,并且还能够帮助到他人。
2、 高校学生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好
大学生接受能力强,是很好的现场急救知识载体,作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创造学习条件,把急救知识传授给大学生,这对于保护人的生命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有丰富优秀的人力资源,并且与社会有着良性反馈关系。通过对学生的培养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应急处置队伍,并且便于对外界形成影响力。
3、在提高自身素养上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危言耸听的“11.14上海商学院火灾”的四名女生,作为知识青年,却缺少应急能力,不能冷静处事,从高楼上把自己的生命扔了出去。所以文化素养和科学技能在提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应急抢救和处置能力的提高。
4、落实教育要求推进应急教育
根据《关于实施我省百万大学生应急救护提升行动的通知》【苏教体艺﹝2014﹞16号】、《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苏发〔2012〕22号)、《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2012-2015年)》(苏政办发〔2012〕64号)提出的具体要求,高校应该开展关于提高应急抢救能力的课程。
提升高校应急抢救能力的途径主要有:
1、 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提高高校应急抢救能力,不光要靠高校的力量,这也应该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点,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地方政府需结合当地实际经验与高校、与各机构、与家庭共同制定方案,鼓励他们为应急抢救建设添砖加瓦。
2、 校内外构建立应急处置联系。要成立常驻校内应急救护小组,健全并扩展校内红十字社团功能,校方要与市红十字会、急救中心、各大医院等医疗机构与应急救护机构建立稳定联系,周期性互动,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能实施最有效的方案,长此以往,校内师生在心理上会感受到学校的保障到位。
3、 校内需分工明确。校内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大型公益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参加省教育厅和省红十字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成立应急预案小组、应急抢救小组、师生志愿者协会、应急抢救能力教育宣传小组等常驻功能性组织,可以定期小组交流心得感受,提高各部协调组织能力,提出更优方案,与时俱进改写应急抢救预案,增强其时效性与可操作性。
多途径普及应急抢救知识和技能
1、邀请校外组织来校进行实战演练,与其商讨适合本校的演习方案,要让突发事件的案例多样化,这样同学才能面对多种突发事件时临危不惧不乱,本校团队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创新突发事件案例教育,研究创新化的解决方案。环境快速变化,新危机蛰伏,危险随时都可能产生,这还要求我们专业团队需要有预见化的好眼光。 2、编写并下发本校《应急抢救手册》,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可以组织大家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呼吁同学互帮互助,拒绝看客心理,在校内组织互帮互助教育活动,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培养人善之心。
3、加强舆论宣传,媒体宣传,可以在校官微,校官博,校橱窗展示应急抢救信息,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建立健康网络文化。
专业化团队研究创新各种预案
1、研究视角的创新: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国内正在重视和推广的项目,可以把分散的、阶段性的教育发展成系统的教育,为高校系统的开展讲座、选修课、必修课等提供必要的支持。
2、研究内容的创新:通过调研进一步的学习现场急救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可为伤病员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现场急救医疗服务,应用现场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对伤病员进行现场急救,及时、正确地处理伤病员,就能促进康复,提高伤病员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3、研究方法的创新:要采用新方法、新手段,依托各高校已经多年开展的应急抢救办法。从健康教育资料、校内师生,样本和参与人员等出发,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數据开展新方法的创设。
我们要切实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断提升在校大学生应急救护能力,大力弘扬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校园和社会环境,保障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红;顾雪坤;徐亚清;钱丽新;钱卫忠;姚月华;邹晓平 [J ] 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 2009 , 第4期
[2]王琦;赵永东 【N】 我市再次免费急救培训 丹阳日报 , 2015.03.14
[3] 郭宝华;杨斌; 汪安丽; 【J】 大学校医院急诊医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9 , 第2期
课题项目:提升高校应急抢救能力的探讨(课题编号:RJ201727)
(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保健站,江苏 常州 2131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15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