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宫斗剧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近年来流行的宫斗剧特别是去年十分火热的《延禧攻略》为例,对宫斗剧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展开调查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宫斗剧现象做了具体阐述;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手段,以个人访谈为辅助方式,详细分析了宫斗剧对中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措施建议,以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宫斗剧 中学生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124-02
  近年来热播的、以“中国古代后宫”为戏剧背景环境,以勾心斗角、篡位谋利为主要情节的宫斗剧是一种影视剧类型。宫斗剧《延禧攻略》在青少年群体中成为一个讨论度极高的话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很多中学生观众甚至作出“不现实,但很爽”“一路打怪成功让人太有舒适感了”等评价。既然《延禧攻略》一类的宫斗剧对中学生有如此显著的娱乐休闲效果,甚至成为其娱乐内容之一,那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又有什么影响呢?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上海市某中学的中学生(15—17岁)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追踪“宫斗剧”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影响。问卷的内容涵盖了宫斗剧的显著特征,中学生对于宫斗剧的关注度和看法,以及被影响的程度。调查中主要了解了中学生对宫斗剧的态度、观点以及情感价值观等。通过原始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了宫斗剧对于中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根据影响提出对中学生价值观开展教育的可行策略,以在最大限度上消除消极的影响。
  一、宫斗剧中文化的主要形式、表现特征
  宫斗影视剧以中国古代后宫为戏剧环境,主要着墨于后宫的皇帝和嫔妃,在很大程度上宣扬“以恶治恶”思想,以不含硝烟的“脂粉”战场诠释了帝妃的宫廷生活。这一类型的影视剧从TVB出品的《金枝欲孽》开始,一直到后来的《美人心计》《宫锁心玉》等,热播热评将宫斗剧这一影视剧形式推向高潮。此后,《甄嬛传》《芈月传》《武则天传奇》等也都风靡各大影视平台,近期的《延禧攻略》更是十分火热,讨论度很高。
  在内容上,宫斗剧比起对历史事件的绝对还原,更为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戏剧化呈现,甚至是颠覆性的改编,蕴含权利、阴谋、爱情等的复杂元素。
  在传播方式上,除了传统电视传播媒介,视频网站也会同步播放,扩大了宫斗剧的作品影响面,为宫斗剧的发展构建了较为快速的通道和广阔的舞台。
  在市场盈利方面,宫斗剧充分体现了商业性。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心理、生理的压力逐渐变大,急切地需要通过娱乐放松心情。人们对娱乐文化的追求促进了宫斗剧的发展。市场的盈利性是宫斗剧与生俱来的特征。
  二、宫斗剧《延禧攻略》在中学生中流行的状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試卷87份,有效问卷87份,男生17名,女生70名。其中48%左右的学生看过此剧,30%左右的学生了解但没看过,22%左右的学生完全不了解,更没有看过。显示出宫斗剧在中学生中有较广受众。22%左右完全不了解的学生,一半以上是男生,所以宫斗剧的受众主要是女中学生。
  进一步提问“你是否喜欢看《延禧攻略》”,有近76%的学生回答“喜欢”,近19%的学生回答“无感”,只有5%不到的学生回答“不喜欢”。由此可见《延禧攻略》之类的宫斗剧是较受青睐的。
  三、宫斗剧对中学生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1.宫斗剧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
  满足了中学生对于文化历史的情结,有助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宫斗剧大都是反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带着娱乐色彩的参与体验,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追求刺激、新鲜、有趣等现实娱乐性需求。受这些心理的影响,中学生不仅只关注宫斗剧中的情节与人物、故事的发展,还会慢慢关注这一段历史。
  在问到“你观看《延禧攻略》的目的”时,有近12%的中学生认为看宫斗剧的目的是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说明有部分中学生想通过看宫斗剧提高文化素养。在访谈中有很多同学也表示,“看宫斗剧让我对这段历史更感兴趣了”“有去查阅相关资料”,等等。
  2.宫斗剧有助于提升自我认同感
  迎合了中学生期望通过自己的智慧获得成功的心理愿望,对于提升自我和社会认同感有积极作用。宫斗剧中有很多场景,如《延禧攻略》中的女主角魏璎珞的成功迎合了现代女性通过自己的智慧获得成功的心理,而这种契合度和完成度在宫斗剧中比在现实生活中显著得多。
  调查中有38.1%的学生说:“虽然知道现实中不可能发生,但是看女主一路披荆斩棘打怪太爽了!”所以,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努力有的时候无法得到回报,但因为剧中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一路披荆斩棘走向成功,也会得出“付出就会有回报”的结论,并且产生精神上的寄托。这让中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补偿,更为相信努力就能让自己变成想要的样子。
  还有47%的中学生认同“遇到挫折不要放弃,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这一价值观,说明通过观看《延禧攻略》,确实让中学生产生了自我认同感,相信努力坚持的价值。
  还有近68%的中学生认为“自主自立,独立女强人”这样的剧中人物是他们较为欣赏和受欢迎的,这也体现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中学生想成为自主独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人。
  3.宫斗剧有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展现了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培养了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忧患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宫斗剧展现了一幅波云诡谲的命运画卷。在权利、欲望的驱使下,剧中人物关系复杂,相互利用。
  22%左右的学生表示“多多少少能够学到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说明在观看以《延禧攻略》为代表的宫斗剧后,确实有部分中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更为谨慎,培养了他们的忧患意识。
  31%的学生认为宫斗剧“包含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说明在宫斗剧中,中学生了解了一些社交规则,并且运用到生活中。所以,宫斗剧展现了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些技巧,培养了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忧患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宫斗剧对中学生价值观的消极作用
  1.剧中权谋利益的驱使和追求使中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呈现利己、自私倾向
  宫斗剧中所展现的后宫是一个封建并且等级森严的“一夫多妻制”体系,代表的是不同的权利与待遇,又直接和皇帝的寵爱成正比。权力的大小、地位阶层的高低贵贱有的时候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昌盛兴亡。为了权力,后宫的嫔妃在有限的范围内会尽最大可能为权力争斗。而这种争斗最大的手段就是“权谋”。这一争斗的背后是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自己不加害于别人,别人就会害你。所以,这些充满着算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权谋背后,暗藏着十分强烈的利己主义本质。
  接近50%的中学生认为“权谋、权利是成功的重要筹码”,25%的中学生认为“只需要获得自己的利益,很多时候不能总是为他人着想”。所以,宫斗剧会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传统文化道德中的“宽容无私”“为他人着想”的正向价值观,使中学生放弃对社会、他人的信任,从而放弃自身的责任,放弃真诚的原则,进而把极端个人主义、实用利己主义作为人生哲学,从而背离主流价值观,呈现自私、利己的社会倾向。
  2.宫廷中奢靡诱惑的生活使中学生生活价值观呈现片面追求物质生活倾向
  宫斗剧中反映的宫廷大多是金碧辉煌的宫殿、华丽夺目的陈设。后宫中嫔妃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吃人参燕窝,穿绫罗绸缎,住琼楼玉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宫女太监随时随地的侍奉。而这无比光鲜亮丽的后宫生活对处于学习最辛苦阶段的中学生形成强烈的吸引,并和不劳而获的心理形成一定的契合。
  调查中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女性获得成功凭借的是一些外在的“外表好看,家境好,嫁入豪门”等条件,说明剧中的一些呈现让中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认为外表的片面、物质化的条件才是较为有价值的条件,导致中学生片面追求物质生活,不专注于自身的提升和眼界的开阔。当然,还有70%的中学生始终认为成功应该“凭借个人奋斗”。
  3.剧中情节将史实“虚构编造”的做法使中学生的历史价值观虚无化
  在宫斗剧中,经常为了商业因素和戏剧效果编造了一些和历史史实不符、虚有甚至冲突的剧情。看似仿佛是真实地还原了古代宫廷生活和历史,实则只是取材于某个朝代,细节上又凭空戏说。在现实中,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历史知识,无法辨别历史剧的真伪,只能接受被动“教育”。
  当就“你如何看待《延禧攻略》和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问的时候,只有1.15%的学生认为宫斗剧“完全就是现实生活的映射,非常相关”,大部分学生(87.36%)认为“一部分是,但有一部分不是”,还有11.49%的人说“完全无关,很多事情不可能发生”。对历史的戏说或者虚构将错误的历史当作消费品,容易造成广大中学生对于历史的误解,使他们失去对于历史的敬畏心,失去历史理性和人文精神,失去历史责任感。所以,需要强化正确历史价值观的树立。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宫斗剧从各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的价值观,这是有目共睹的。宫斗剧不可否认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学生的生活,对他们的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宫斗剧缺乏深度,对“恶”“自私自利”等一些不正确价值观和对历史的颠覆也带来了消极影响。所以,在中学生自我判断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宫斗剧对其然思想和价值观取向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社会媒体等,对中学生观看宫斗剧都应该进行正向引导。
  参考文献:
  [1]朱潇娴.女性主义视域下宫斗剧流行原因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2]赵浩.关于我国宫斗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主义研究[J].戏剧之家,2017(10).
  [3]刘晔原,郑璇玉.“宫斗剧”的文化视点反思[J].当代电影,2012(2)
  [4]张晶晶.大众文化视域下的宫斗剧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4(5).
  [5]任洁.宫斗剧的类型化构建及其文化特征——兼谈宫斗剧文化品味的提升[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3).
  责任编辑:于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1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