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美原则”视角的《声声慢》英译本对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诗词翻译的新范式标准“三美原则”的指导下,对林语堂与许渊冲《声声慢》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展示在“三美原则”指导下,译者找到开古诗词英译的新视角。在更好地把握诗词英译准确性的同时,体现其更高的美学意义,进一步推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关键词:三美原则 声声慢 意美 形美 音美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090-02
  著名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有多个优秀英译本,其中以林语堂译本和许渊冲译本最为典型。但二者处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三美”的完成度也不同,本文分别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
  一、从“三美原则”视角分析林语堂译本
  1.意美
  林语堂将原作开篇有名的七次叠音译为“so dim,so dark,so dense,so dull,so damp,so dank,so dead”。其中“dim、dark”写出天色已晚的场面;“dense、dull”表达“寻寻觅觅”却寻不到任何东西的失落;“damp、dank”写出愁苦的情绪,引起读者深切的同情;“dead”则明确表达出主人公的无助。这些双声词的含义皆与原作对等,其间包含的意趣更是引人深思。此外,7个“so”的连用也使情感层层递进,情景交融恰到好处。借酒浇愁的一句中,林把“三杯两盏”译为“a few cups”,将“淡酒”译为“thin wine”,较尊重原作。
  下阙“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中,“守着”译为“guarding it alone”多少有些词不达意。然而,下阙译本也不失亮点,如“点点滴滴”译为“Keep on droning:pit-a-pat,pit-a-pat”,直接简洁的拟声词运用,使读者更好更快地融入诗歌意境中,并产生共鸣。
  2.形美
  最为出色的是,林语堂的译本以14个音节、7个双声词开篇,且每组都以“so+d”开头,与原作14个字、7叠音达成了高度还原,形式上都构成了短句排比。视觉效果清晰简洁,排列干净,对仗工整,可谓用心良苦。
  林将“乍暖还寒时候”译为“The weather,now warm,now cold”,将“点点滴滴”译为“pit-a-pat,pit-a-pat”,虽较为直白简单,但在形式、字数、意义上同原文一一对应,使读者一目了然,看起来也更加整齐。
  林译本对原作的句子没有进行过多的拆分,分段、结构上都力图与原作达到一致。整体排列工整,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3.音美
  开篇7个叠音词译为“dim,dark,dense,dull,damp,dank,dead”押头韵,加上对仗的工整,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平添几分趣味。音律加强,情感也随之加强,使得悲苦惆怅情绪的递进得到了更好的表现。
  下阙中fallen、flowers、fall三个词同样采用押头韵的方式,写出了季节变化的凋零之感。最为出色的就是“点点滴滴”对应的“pit-a-pat,pit-a-pat”拟声词不仅采用了押头韵的手法,而且在乐感上更加动听,恍惚中真的有雨滴答落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二、从“三美原则”视角分析许渊冲译本
  1.意美
  许渊冲在翻译《声声慢》时,秉持自己的“三美原则”,将“意美”的传达放在了首位。在许译本中,开篇便将一句本没有主语的句子添加了主语I,这个开头充满了主人公意识,强化了行为主体,也更加符合英文译本的阅读习惯。lingering一词精准译出时节转变的过程,体现出寒冬迟迟不肯过去,充满了悲苦的感慨。“Hardly warm up”表现了主人公的无助,为下文借酒浇愁做铺垫。
  对于酒的翻译,原作中“三杯两盏”被许译为“cup on cup”,虽没有译出准确的数量,但更体现出寄惆怅于酒中的心境。“wind so dry”这一意象十分巧妙,在英文中是指一种无甜味的葡萄酒,與原作中的“淡酒”相协调,且都给人以苦涩之感。结尾的两个分句,许采用了grief一词,“what can I do”的疑问,表现了主人公面对国亡夫丧而支离破碎的心声。
  2.形美
  许渊冲在展示《声声慢》的形美上也有其独到之处。开头三句许为其添加了主语I,在形式上构成了排比,与原词工整对应,开篇便抓住读者的目光。在布局分段上,原诗作上下阙字数基本相近,但每一个独立分句的对仗不尽相同。每个分句在结尾处或多或少构成的相似尾音,与原作的韵脚相照应,使其看上去更加工整。加之遣词用句干净利落,还原词应有的精简气质,同时在意、音上也丝毫不弱。许的译本在形美上表达较为完整,整体简洁大气,布局合理。
  3.音美
  许渊冲译本将开篇的7个叠音词译为miss与is、drear与cheer两对相押的尾韵。miss和“寻寻觅觅”的“觅”,cheer和“凄凄惨惨戚戚”的“戚”都有音近之感,取两对元辅音皆相近的词用于对仗,充分尊重了原诗的音韵美感,在英译本上成就了双行押韵的结构。
  后文中一共促成9次尾韵,“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被处理成5个小短句,加上swift这个包含短音且有“快的、迅捷的”之意的词,还原了原作的本意,更在读音上强化了“晚来风急”的场景,将音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下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drizzles和grizzles短音/i/与原文的“滴”音近,同时短音在朗读上更能表达出雨水滴落地面产生的乐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结尾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所用grief和belief共押/i/、/e/、/f/三个音韵,加之问句what的语气,在音美上给全诗以一个漂亮的结尾,满怀词人悲苦凄凉又无助的诘问。   三、译本对“三美原则”的完成度对比
  林语堂对“三美原则”的完成主要侧重“意美”和“形美”。林不惜耗费大量的功力去展现和原作意义、形式相对等的译本内容,至于“音美”,虽也有亮点但相对较少。所以,要论林语堂对“三美原则”的完成度,“意美”和“形美”达到80%左右,但“音美”大概就只有70%。
  许渊冲在“三美原则”的完成度上用力较为平均。“形美”与“音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中“音美”的表现亮点迭出,而“意美”则为许渊冲的首要目标,更是完成得颇为饱满。故论及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完成度,其“意美”和“音美”可达90%以上,“形美”也可达80%左右。
  四、个人赏析
  1.译本审美价值赏析
  林语堂的译本结构工整,在还原度上值得赞叹,但因其在翻译中掺杂了一些个人情感,加之对目的語读者的感受考量不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做到“三美”的整合。与此同时,林译本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过于狭隘,没有很好地发散出原作的思绪,故而其审美价值相对低些。
  许译本灵活使用翻译技巧并对结构进行再整合,在针对目的语读者理解的同时,兼顾了其听觉和视觉的感受,真正做到了“三美”齐备。
  2.译本艺术成就赏析
  林语堂的译本较为规范,比较工整地还原了词作,对帮助更多非汉语读者理解诗歌有一定的贡献,也是《声声慢》一词流传度较广的译本之一。
  许渊冲的译本忠实原文,并完整地展现“三美原则”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表现可圈可点,为研究诗歌英译的学者提供了诸多良性借鉴;其译本也体现了“三美原则”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为其成为译诗的本体论树立了标杆。通过对该词的英译,也加快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
  五、结语
  “三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译者若厚此薄彼,太过注重对其中某一方的实现,反而容易失去译诗的初衷。《声声慢》如今已有诸多英译本流传于世,但仍有许多译者不断加入诗歌英译的群体中。这充分证明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魅力,也提示我们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响应“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上思考,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保留诗歌的“中国味道”,将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许渊冲.最爱唐宋词[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6.
  责任编辑:于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1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