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在“玩”中有效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秦 亮
  清华附中合肥学校校长助理,吉林省教学新秀,长春市骨干教师,曾在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东北赛区)中荣获特等奖。2018年,被《中国教师报》评为十大课改人物之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合杜威的“做中学”和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理念,以自然科学哲学方法论为基础,借鉴美国韦博先生的DOK理论,提出“高阶思维课程”的研究和实践,目前“进阶思维化学”项目研究课程已初具模型。
  在许多人眼中,秦亮老师是个很爱玩、很会玩的老师。为了验证教材上写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秦老师在网上“淘”了钢丝棉(一种含铁的石材制品),和学生一起进行了一场趣味实验。“一方面通过这样的‘玩’让初三学生释放压力,另一方面也想让他们意识到自然科学的一些说法是有前提的,科学必须要严谨。”秦老师说。课堂上,秦老师总喜欢让学生切实感受、亲自实践,像这样为了做实验折腾出来的“逾矩”行为,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一、在“玩”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自工作以来,秦老师从来没有停止过教育探索的步伐。他尝试把源自美国的成长型思维引入课堂,“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无穷的,困难和失败只是帮助自己进步的挑战,一件事情即使有了结果还在思考有没有其他可能……类似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成长型思维。”秦老师说。
  2006年,斯坦福大学的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出版了《思维模式:新成功心理学》,书中介绍了成长型思维。从成长型思维中我们可以看出,模型法恰恰就是学生高阶思维的一种展现形式,学生相信通过练习、坚持和努力,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学生能够沉着应对挑战,不怕犯错或难堪,专注于自己的成长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原子结构模型的搭建过程中,不断试错、挑战。
  有一次,有个学生问秦老师:“我们能不能在家里也做一些化学实验?”于是,秦老师开始带领学生制作自制实验盒,让化学实验可以“行走”起来。秦老师和学生开始分析哪些实验是安全的、可以做的,然后他们收集生活中的器材来代替化学实验室中的仪器,如用衣服夹子代替试管夹,用筷子代替玻璃棒,用钢笔水瓶自制酒精灯,用注射器自制量筒等。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自制实验盒初具规模,学生把这些“实验器材”装在鞋盒、牛奶箱里,只要是化学课,学生的桌面上就会有各式各样的化学实验盒。就这样,学生能完成的家庭实验有20余种,其中水煮沉浮、子母火焰分离机、倒立的钟乳石、自制灭火器、叶脉书签等实验深受学生喜爱。
  “化学课只是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才是方向。”秦老师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思维化学”,认为化学教师的教学质量转变为学生的思维质量,是思维教学必经之路。思维化学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策略之一,目标指向高阶思维的养成和训练,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实现。一是思维可视化工具,通过连续使用一系列非语言工具(视觉、空间、文字),如思维图模式重视学生思考技能(认知过程)。二是专注力,学生学习是接触到可以帮助提高智力和情感行为的语言,如科斯塔和考力克的思维习惯模式。三是探究提问,在培养探究小组、整合优质提问模式、修订后的布鲁姆分类学、韦伯的知识深度等级、六顶思考帽模式和合作学习规范的背景下,关注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提问水平。
  在秦老师看来,思维化学不只是指向化学学科本身,它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更追求多样化、多元化,融合中西方课程特色,创造课堂教学新样态。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决策力、学习力、领导力、创造力,让学生在“玩”中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二、在“玩”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思维化学”在进阶中可以细化为初阶思维化学、中阶思维化学、高阶思维化学,在初中化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塑造和使用的思维有六个起点。一是通过概念图、归纳塔和思维图,利用可视化工具描绘内容。二是比较法、因果推理、分类法、排序法和比喻法(也可由可视化工具支持)等思维(认知)技能。三是反思性提问,包括布鲁姆的分类学和元认知高层次水平。四是坚持不懈和开放思想等思维习惯。五是通过探究环节中精心设计的协同学习和提问技巧,形成协作网络。六是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环境。
  2019年,“课改中国行”公益活动走进河南南阳,秦老师受邀参加此次活动,并与南阳二十三中九年级十一班的全体同学一起呈现了一堂“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化学课,在感受南阳月季花香的同时,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倾听、串联、反刍”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之初,和大多数教师相同,秦老师选择的是紫甘蓝(紫色卷心菜)作为学生实验的素材,但是,当他走进南阳市之后,发现整个城市到处都是香飘四溢的月季花,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寻找新的学习素材和载体,基于学生的理解进行教学,秦老师迅速产生了“用月季花做酸碱指示剂”的想法,在开课的前一天晚上,他做了100余组对比实验,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开展了项目式学习,用月季花变色来制造不同的墙体涂料。
  在教学过程中,秦老师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倾听同伴的声音,倾听不同小组的声音,这些声音构成了教学课堂生态的“交响乐”,让学生写出已经知道、想知道的内容,并在课程结束分享学到了什么,在不断的自我反刍中追求高质量的学习。从小组合作学习到协同学习,运用了两个策略,一是学生并没有固定的组别,在课程进行中,秦老师发现有四个小组的学习力比较强,有五个小组的学习力要弱一些,利用学生四种不同颜色的名签重新进行了分组,是全班同学重新建立协同学习的润泽关系。二是增加教学评估的频率和次数,有课堂监督员的任务总结报告,也有小组内的评估,“预测—实践—评估”循环交替进行,鼓励学生用成长型思维思考问题,冲刺与挑战高阶问题。
  这节课秦老师设计了两个项目进行项目式学习,努力尝试从微项目化学习到学科项目化学习再到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最后实现超学科项目化学习,也有教师担心这是否脱离了“课程标准”,其实仔细想来,这恰恰是大课程设计的一条清晰的线条,最终指向核心知识进行的教学设计。项目一是“破解密码”、项目二是“原型涂料”,两个项目一正一反,一个是验证性实验,一个探索式实验,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意义,感受到学习的力量,体验到加速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在此节课中,秦老师还为学生准备了很多学习素材,从哈利·波特的“活点地图”到“晨跑采摘的月季花”,从KWL学习框架图到思维图模板及手账,从“破译密码”到“七彩涂料纸”,从“变色的杯子”到科学展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三、在“玩”中进行教学评估
  秦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在“玩中学”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化学学科的评估,国际上采用PISA、TIMSS等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各种素养进行测量,评价时提供考查的题目都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人机互动完成,在化学素养评估中构建真实的科学情境,把学生放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评估,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下,基于可能的想法提出科学性的预测,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解释数据,合理运用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实践中,秦老师坚持让学生评估课程,或者使用团队评估单元来确定他们合作的有效性。教學中,秦老师经常这样问学生:你对你的团队动力有什么看法?有时课程结束后,学生不愿离去,有的继续做实验,有的主动与秦老师沟通。“这就是真实的学习,这就是思维化学所要追求的教育境界和情怀。”秦老师说。
  戴维·卡罗尔和帕特里夏·卡里尼的研究表明,通过使用评语来描述学生的进步,可以表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巧用“评语”提升评价的价值和意义,结合学生的化学学习状况进行有化学气味的评语,是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距离,能够玩起来的简单策略和方法。秦老师曾为学生写下这样的评语“你是烧杯,你能装下全部错题,你是量筒,你能称量所有知识点。”
  指向高阶思维的化学教学是广大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必经之路,思维可视化的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让人感到艰辛但充满挑战与乐趣,秦老师一直在路上。
  (作者单位:清华附中合肥学校)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22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