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和企业互动新形势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皓

  摘 要 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和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互为支撑,高校为企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企业为高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 就业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Universities and Business Interaction in New Situation
  WANG Ha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Abstract Facing new situat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 become more and more tight. As the support for each other, the college educate talents for the enterprise and the company offer strong support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 of college and the education of talents.
  Key words employment;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
  
  从网络招聘到校园宣讲再到具体的面试的环节,不管是就业形势还是企业选拔人才的方式,还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都在发生着无声无息的变化。
  毕业的大学生们正在为工作而紧锁着眉头,企业也在苦恼着如何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为了从步出校园的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中遴选到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各个企业正在演绎着招聘员工的新趋势。通过最近几年的工作经历,可以体会到大学生就业仍然是一个问题,但是优秀的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就有点儿不一样了,他们苦恼的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哪一份工作更适合自己。同样,随着公司的不断成长,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满足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人才缺口,对员工的招聘自然也就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企业也为了招到优秀的大学生而演绎着招聘的新形势。
  (1)企业招聘竞争的时间更加提前了。顶尖人才竞争激烈,希望提前锁定优秀学生。每个企业都渴望招到优秀的人才,因为他们是企业利润的推动者甚至是制造者,但是优秀的人才总是有限的,这样对于顶尖人才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都希望自己可以提前锁定优秀学生。不断深化的校企合作,建立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渠道让学生去了解公司企业的文化,慢慢地让他们接受认同,这也是招聘时间节点更加提前的原因所在。现在企业招聘一个学生也就是一个员工的成本也提高了,很多企业从低年级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宣传,这样也可以持续影响学生,深入推广在知名高校内的雇主品牌形象,降低了违约率,这时的企业招聘不仅针对毕业生,在校生也是它们考虑的范畴。
  (2)企业招聘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了。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创新,去迎合新生代大学生们个性化的追求,从而演绎出更多的形式。早些时候企业进校园进行宣讲招聘,在学生毕业前夕,很多的公司都会来学校进行宣讲,公司主动让学生去了解自己的企业。现在进行企业宣讲的形式也多了,有实体的,有网络的,在宣讲的基础上,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了,招聘的形式也就更加丰富了。建立校园俱乐部,企业大学进入高校,联合培养;邀请嘉宾对学生做就业指导讲座,校企合作竞赛、论坛、沙龙;建立实习及就业指导基地,为在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尽早进入企业。这些无疑都是企业吸引员工的一些新形式。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可以证明,当前企业招聘的新形势加深了校园与企业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加深有助于在校学生更加深入更加直接地去了解企业,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企业为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环境,学校也可以借校企合作的机会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为企业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这样一种校企合作的新形势顺应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符合两者的共同利益。相信以后还会演变出更多更新的企业招聘员工的形式,这些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企业与高校的联系会因为这些新的形式而越来越紧密。
  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共计900余所,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超过370万,研究生约47万;工程学科本科以上在校生数量居世界前列。随着国家对工程教育程度的不断增加,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存在不尽人意和急需改革的地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工程教育的认识到位,但具体的举措落实不到位。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对工程教育的认识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大家在如何做好工程教育和具体措施生面却比较模糊。
  (2)对培养目标认识不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以前苏联为代表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的影响。工科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为工业界、企业界训练专业对口的技术专门化人才,这种专门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具有很深的影响。对培养的认识不清晰,直接影响到了具体举措的实施。
  (3)在课程体系上设置参差不齐。交叉学科很少,不同学科的知识之间彼此分离,综合性的课程也很少,缺乏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得理论脱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工程特色。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4)在实践能力培养上没有突破。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面向工程实践,加强工程训练,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工程教育的经验。在实践中由于受到实践教学场所,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等各种因素的困扰,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达到社会的需求。学生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缺乏参与现代工程的基本能力和管理素养。
  (5)教师缺乏工程训练意识。工程教育要求教师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背景。
  江西理工大学自2005年开始着手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工作,选取自动化专业作为改革的试点专业。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创新教育理念,开展创新教育,把工程能力的培训内容与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相结合,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改革项目已于2009年获批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为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环境和新的社会需求,特别是企业的需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在有关高校中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应运而生。卓越工程师即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拟用10年时间,培养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教育部将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原则,从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制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等五方面推进该计划的实施。 “卓越计划”实施领域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
  研究型大学肩负着精英教育的历史使命,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是知识创新的基地和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
  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高校和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互为支撑,高校为企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企业为高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高校与企业的紧密的合作,人才的培养质量会与日提升,我们共同期待着“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 罗嗣海,王祖麟,周立功,钟义红.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11(2).
  [2] 党传升,刘春惠.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1(3).
  [3] 王林,吴健巍.大学生就业指导.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71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