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互动 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变大变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伟
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正在进入新一轮发展期。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为我们信息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认真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大国大市场的优势和产业基础,采取得力的措施,加快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力争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2011年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已经连续举办了11届,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信息产业界每年年终岁末对一年工作总结性的大会,展望第二年工作的平台。我也借这个机会,向长期以来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高速成长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1年1月28日正式发布的“4号文件”,全面继承了“18号文件”支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顺应产业发展的规律,同时又有新的突破。
2011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归结下来有以下四个特点。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业务收入增速再创新高。在“4号文件”的大力推动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1年前10个月软件业务收入已经超过2010年全年的规模。
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突出,咨询、运营服务增势明显。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突出,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和新业态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2011年前10个月,咨询服务、运营服务分别实现收入1487和2260亿元,同比增长49.3%和43.6%,可以看出服务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龙头骨干企业迅速成长。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套件、中间件等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明显提升,集成整合不断深化,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互联网应用软件、企业管理软件、游戏软件、安全软件等领域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大企业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规模发展的主导力量,涌现出一批依托自主核心产品和技术提供服务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
产业集聚发展特点突出,软件名城带动效应显著。软件产业急遽发展,1~10月份实现收入1368亿元,同比增长45.8%。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实现业务收入1285亿元和725亿元,西部地区增速也相当高。中国软件名城试点城市南京、济南、成都、上海和北京等,业务收入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业务收入的58%,7个软件名城试点城市占到58%,集聚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
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通过众多举措推动软件核心技术及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产业环境,促进了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增长。
1.推进国发4号文件和产业规划出台,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
2.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3.完善工作体系,加大力度开展中国软件名城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4.大力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5.加强产用结合,促进了工业软件快速发展。
6.推进云计算服务试点示范,加快培育信息技术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7.推进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引导规范产业发展。
8.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工业设计服务、通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物流服务等为切入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进一步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思路
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正在进入新一轮发展期。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为我们信息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认真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大国大市场的优势和产业基础,采取得力的措施,加快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力争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情况,我们将对2012年的工作从五个方面来着力推进。
1.着力创新发展,支持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云计算等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安全可靠关键软硬件应用推广,推进重点领域标准建设。
2.着力集聚发展,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推进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软件业在主要城市的集聚发展和变大变强。
3.着力协同发展,大力培育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加强分类指导和载体建设,推动产学合作,组织“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
4.着力融合发展,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支撑工具研发和服务产品化,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开展全国产工业软件试点示范,发展面向制造的生产性服务业。
5.着力规范发展,继续推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管理改革,完善“双软认定”工作,稳步做好安全可靠的政府正版化试点工作,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本文根据陈伟司长在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的讲话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89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