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碎片化阅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无法深入地进行碎片化阅读,在碎片化阅读内容、时间和方法上存在问题。教师除了教授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引导他们合理使用碎片化时间,拓展碎片化阅读内容,科学掌握碎片化阅读方法,将无序的碎片化知识转化为有序的知识框架,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 碎片化阅读 现状 阅读方法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手机客户端,大量的信息通过手机网络输送给学生。这些信息是学生在碎片化时间获取的,信息内容呈碎片化状态,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是碎片化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碎片化阅读。彭小六在《洋葱阅读法》中指出“碎片化阅读实际上就是在碎片化的时间内,以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学习碎片化的内容。”①高职学生进行碎片化阅读,需要老师进行引导,教会学生掌握收集、整理、融合信息的方法,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框架,提升碎片化阅读能力。
1 高职院校学生碎片化阅读现状
1.1 碎片化阅读内容倾向新闻化和娱乐化
某作者对某省高职院校进行碎片化阅读问卷调查研究,指出“时事政治可成为学生移动阅读最重要的阅读方向。学生关注娱乐八卦信息,围观‘名人’的日常生活和交际圈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日常阅读生活中的必不可缺的项目,成为一种高校学生的亚文化。”②笔者所在的职业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利用上课前和课间时间不停地刷微博、朋友圈、抖音视频,关注偶像最新动态、时下新闻热点,阅读热门网络小说。
学生的关注点在于热点、新鲜、有趣,而忽略了知识性、有用性。学生迷失在庞杂的信息洪流中,每天重复着刷手机的行为,这些信息却从未真正地为他们所用。有作者指出“碎片化阅读的‘浅’在于信息知识库的‘地图’不全或者缺乏,如果做好文化空间的导航系统,碎片化阅读也可以将阅读者引向‘深’思考。”③学生信息知识库确实缺乏,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1.2 碎片化阅读时间占用过多
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四年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在碎片化阅读上花的时间更多。高职学生课余时间很少用于科研,查阅、整理文献能力较弱,他们更愿意将业余时间花在手机客户端上。大部分人用于娱乐和消遣,一小部分人用于专业学习。除了上课时间外,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手机上,上课前、下课十分钟、搭乘公交车的路上、晚上睡觉前都是学生碎片化阅读的时间。每天输入的阅读量很大,但能真正输出的知识很少。时间花费多,但收效甚微。
1.3 碎片化阅读方法单一
高职学生在碎片化阅读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只收藏,不阅读;只阅读,不归类;只归类,不提炼,导致看过就忘,即使知道,也难学以致用。他们无法甄别信息的好坏,不会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仅凭兴趣选择相关信息。
2 高职学生碎片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1 拓展碎片化阅读内容
高职学生如何选择碎片化阅读内容,应取决于内容收益值半衰期长短。比如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有价值的文章,聆听网络专家讲课,积累专业知识,学会有效的思维技巧,这就是收益值高,收益值半衰期长,对自身成长有利。如果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微博上关注八卦新闻,刷抖音,收益值低,收益值半衰期短,不利于个人成长。
比如得到、喜马拉雅、樊登读书会、荔枝微课、知乎、千聊、蜻蜓、混沌大学、十点课堂,这些优秀的网络资源,将各行各业优秀的人才集中在一起,为大家指点迷津。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定义“得到”是一个碎片化学习的服务,让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知识,每个节目时间不长,用户可以用碎片化时间完成,通过“每天听本书”、“罗辑思维”、“订阅专栏”、“精品课”等栏目,为用户节省时间,以知识服务为核心,帮助用户完成知识升级。《洋葱阅读法》作者彭小六指出,“得到”是他现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输入来源,每天他都会花一点时间阅读,比如在路上听一些碎片化内容。他的学习来源还有“知乎日报”、“简书”热门和“集客”,他利用“集客”订阅微信公众号。④Kindle电子书也是非常好的工具,可以存储上千本书,让阅读随时随地,还可以标注重点段落,做电子笔记。
当笔者成为喜马拉雅和樊登读书会的会员,通过喜马讲书天天听书,樊登读书会每周听书,选择感兴趣的或是拓展专业知识的专栏进行碎片化学习,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微信公众号也集结了很多优秀的资源,学生要学会选择性阅读,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推荐优秀的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学习,而不是随意关注,随意学习。笔者在职业院校担任写作老师,上课期间经常向学生推荐这些有价值的学习软件和电子书,让学生在业余时间碎片化阅读,学生反馈收获很多,很少再关注八卦信息,会选择对自身有益的知识进行学习。
2.2 合理利用碎片化阅读时间
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人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阅读。在碎片化阅读时间里,人的专注力可能会更強。但如果不能规划好碎片化阅读时间,阅读成效会降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蕃茄工作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碎片化阅读任务,将蕃茄时间设定为25分钟,也可以根据自己专注力的长短选择相应的时间,专注阅读,中途不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直至蕃茄钟响起。教会学生各种碎片化时间管理的方法,让他们在碎片化时间内效率更高。
高职学生相较于上班族来说,碎片化时间更多。起床后到上课前,乘坐交通工具上下学的时间,课间十分钟,就餐前后半小时,睡前时间,这些时间段都可以用来碎片化阅读,可以听得到、喜马拉雅、荔枝微课等优秀网络资源里面的内容,也可以阅读微信公众号,也可以用kindle阅读有价值的电子书章节或片段。没课的时候可以针对自己知识薄弱的地方展开深阅读。深阅读与碎片化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
2.3 科学掌握碎片化阅读方法
2.3.1 使用印象笔记,对知识进行收集、整理
要让高职学生学以致用,需要做到了解知识,及时提取知识,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这就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让新知识和旧知识发生链接,便于查找、分享、记忆、筛选知识,让思路更清晰。要做到这些,需要利用一个工具——印象笔记。许多知识大伽都推荐使用印象笔记来整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建立自己独特的知识框架。超级演说家刘媛媛在荔枝微课“普通人必备的实用逆袭法,带你实现颠覆性改变”中专门有一节课讲解如何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如何使用印象笔记进行整理。
印象笔记存储功能强大,可以将微信公众号、得到、微博、网页中有价值的信息和kindle笔记一健发送到印象笔记,这个工具将有价值的碎片化信息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知识收纳箱。知识收纳箱里的知识比较零乱,需要分主题建立知识库,将知识形成秩序,需要设立标签,让知识之间形成关联。笔者在使用印象笔记过程中,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按主题分门别类,每篇文章都标注标签,便于查找。在整理的过程中,自己的知识框架更加清晰,将这些知识逐步消化。当笔者开始写作或与人讲解相关知识点时,自己的知框架在不断地完善,知识不再是零散地存在手机中和脑海中,而是形成有序的知识系统。这篇关于碎片化阅读的论文是在平时利用印象笔记收集整理相关的文字、音频、视频、图片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以前这些资料散落在各个角落,使用印象笔记归纳整理后形成一个主题知识库。
2.3.2 对知识进行提炼、链接和融合
《洋葱阅读法》的作者将碎片化阅读法作为一个章节重点讲解,他指出“碎片阅读的方式,实际上就是找到内容之后,去拆解提炼出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然后再经过加工组合创新变成我们自己的这样一个过程。”⑤作者将碎片化阅读的方法概括为三个步骤,分别是提炼、链接和融合。提炼就是在阅读的时候选择对我们自己来说觉得重要、有趣、有价值的部分,把它们提炼出来;链接就是要跟自己的经验相关联,通过重述、追问、加入自己的观点和迁移来实现;融合就是通过拆解提炼后的内容,通过转发、口述、再加工、深化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笔者曾上过《洋葱阅读法》线上课程,跟着作者学习碎片化阅读法,也尝试用碎片化阅读方法提炼、融合碎片化知识,收获颇丰,值得在写作课程上向学生推广。
2.3.3 利用词云图
参考文献
[1] 野口悠纪雄.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2017.10.
[2] 乌尔里希·伯泽尔.有效学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1.
[3] 黄征宇.终身学习: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6.
[4] 顾春江.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和利弊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28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