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策略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中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中考后没能顺利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小学毕业,但是没有上过初中的社会青年。在中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系统学习,虽然有学过的,但是对于计算机整体应用水平十分有限,对计算机的掌握和了解并不全面。此种情况下,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兼顾。并且一些学生存在严重的自卑情绪,对于计算机课程学习缺乏耐心,所以长期处于此种状态下,学生很难实现上进行的提升,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对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将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中对合作學习策略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对中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3-0126-02
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指的就是借助计算机应用基础、常用工具等。这些课程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实用性较强,有效学习和掌握这些课程对于提升中职学生信息素养也将起到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影响较为深远,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较低,学生接受能力也比较有限。所以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怎样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也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经过实践发现,合作学习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计算机问题。所以本文就将以中职院校作为研究基础,进一步分析合作学习策略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以期在合作学习开展背景下,实现学生合作意识的全面提升。
1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点
在近年来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合作学习理论和实际应用逐渐实现了发展,所谓合作学习就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成员的不断帮助、交流与沟通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共同提升,推进课堂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1]。
在应用角度上分析,教师应该将每个小组的人员控制在4-5个人最为恰当,每个小组中都应该有着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小组内人数越少,组内成员在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就将得到显著提升。相反,如果小组人数过多,不仅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会存在问题,同时小组成员也会出现偷懒的情况,不利于合作学习和小组成员的有效交流。
2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性质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计算机在群众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都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优势作用。此种背景下,计算机课程也逐渐成为学生发展的必修课程之一,只有加强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2]。中职院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基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相关操作方法,通过举一反三,在课程开展中发挥学生的能力优势,因为在实际学习中,能力的掌握要比知识的学习更为关键。所以加强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其基础操作能力也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只有帮助和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才能让学生掌握问题关键所在,这也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可行性研究
1)职业教育理念的重要要求
传统课程教学中更注重教师的本位观念,强调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没有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进行引导,致使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较为显著的惰性思维,这对于后续计算机课程操作教育的开展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转变[3]。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在于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更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关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要探索者。这也要求教师要在中职院校教育中不断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师生和生生交流过程中,帮助其构建更为全面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此种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2)学生自身特点的要求
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当前学习活动开展中,学生的角色逐渐产生了转变,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学生逐渐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学习工作的积极探索者。和之前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接受程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4]。并且,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互帮互助,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不仅能对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优化,同时还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对于课堂学习氛围的优化有着重要帮助。此外,教师的正确指导也能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效率,调节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良性循环下,引导学生主动和积极的思考问题。
4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关注的问题
1)注重组间同质、组内异质问题,提升分组合理性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组内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做到组内成员的取长补短,学生自愿组成的小组形式并不能保证可行性,因此最为科学的方式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能力,对其进行按层次分组,在对学生组队意愿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分组工作。在这项工作开展前可以将学生根据平时成绩将其分为高低不同的几个层次,在尽可能尊重学生意愿的情况下,在每段层次中分别抽取一名学生进行不同小组的安置[5]。通过对交流工作广泛性研究上看,小组人数也需要进行合理控制,但是此种分组方式会产生较多小组,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影响。如果小组人数过多很容易对小组内部交流产生影响,因此建议教师将每组人数控制在4-5人。这种人数的小组不仅能实现结构均衡性,同时还能形成组内的良性竞争。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针对不同时期的成绩检测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在学生流动性提升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新鲜感,这对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也将起到更有效的帮助,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正确交往,实现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2)明确分工,有效开展小组协作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团队或是集体都要对职责进行合理分配,才能对整个团队的正常工作起到帮助。在完成小组分组工作后,小组成员就需要构建为一个小集体,虽然人数较少,但是在小组中也要维持基本的学习秩序,保证小组中的良性循环。在对小组长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采用小组民主选择和教师调控结合的方式选择,最终选择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小组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对于能力较弱的小组要提供有效的帮助或是指导,鼓励学生参与合作[6]。在完成一系列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小集体才能做到人人发展和提升,实现学习效率的全面优化。
3)加强对组长的指导,合理组织和协调小组
在小组的学习过程中,组长是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组长在完成对组员的基本了解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分工,这也是小组学习成功的基础。这也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也就是在教学工作中要对组长进行正确引导,这一环节的主要内容包含了对任务的解析、分工和评价等等。组长也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认真对待,为组员提供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只有对组内各成员都进行尊重和理解,在开展小组活动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完成某项任务后,还要对小组中成员的成绩进行肯定,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课堂学习气氛。组长的位置并不是始终如一,可以定期重新选择组长,或是采用轮流的方式担任组长,这种方式的公平性更为显著,学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也将在此种背景下得到显著提升[7]。
4)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完成上述分工后,小组就可以开展相应学习,但是很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研究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比如,对他人的依赖较为严重。每个小组中都有能力较强的学生,所以其也将成为小组学习中的能力者,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期待,但并不意味着能力者就要在课堂中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因此,在对小组進行分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合理调控,避免学习中出现此类问题。此外,学困生学习意识薄弱[8]。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所以同一个小组中的学生也会产生较大学习差异,在小范围比较过行程中,后进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但并不意味着后进生就是整个小组的拖油瓶。在完成分工后,教师要对小组人员一视同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参与性,并在学习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作用更为突出,不仅能对学生学习水平差异性进行解决,还能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对自身优势特征的发挥。所以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中,教师更需要加强对此种教育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合理掌握学生的学习问题,在后续教育指导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中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 蔡风景.谈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6,16(23):284.
[2] 张新艳.谈计算机实训有效课堂之小组合作[J].信息化建设,2016,57(2):352.
[3]施俊容,韩燕竹.以合作学习为导向,探索中职计算机教学[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39(10):157-158.
[4] 张月芬.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之探究[J].华章,2012,54(31):200.
[5] 沈国军.浅析小组合作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下旬,2015,27(4):335.
[6] 韩飞.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分组策略探究[J].职业,2013,41(26):134-134.
[7] 刘杨.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分析[J].时代教育,2013,26(24):92-92.
[8] 汪刚.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3,19(44):117-118.
【通联编辑:闻翔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10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