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原始物理问题是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利用原始物理问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课堂教学策略:首先,以“学会学习”为学习目标;其次,以“多元探究”为学习过程;最后,以“迁移应用”为学习结果。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原始物理问题 大学物理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6.058
  A Brief Analysis of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Change of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Based on Primitive Physical Problems
  WANG Qiang[1], WANG Jialiang[1], WU Zongliu[2]
  ([1]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Chengdu, Sichuan 610100;
  [2] Wanzhou NO.2 Senior High School, Chongqing 404000)
  Abstract Primitive physic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hange the way of learning.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of using primitive physics problems to promote the change of learning style are as follows: first, learning to learn is the learning goal; secondly, multi-exploration is the learning process; finally, transfer application is the learning result.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especially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can be trained.
  Keywords primitive physical problem; college physics; learning style
  所谓“原始问题”是指自然界 及社会生活、生产中未被抽象加工的且能反映物理观念的典型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1]基于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的课堂创新策略其根本宗旨在于,在原始物理问题教学中突破“影响因素”教学。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必须重视教学内容“影响因素”的突破,必须加强原始物理问题教学,不但让学生学到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思想,而且还须从中体悟和领会合适自身的学习方式,以致理解物理学科的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并将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于具体的学习中。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1 以“学会学习”为学习目标的课堂创新策略
  多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概念,其实就是在提倡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根本上就是学会自主的建构性学习,因为建构性的学习需要学生亲历基于已有经验对学习情境的感悟和理解、对学习信息的遴选和加工、对学习意义的建构和体验的过程,其他人难以替代。而建构性学习又是以学生会自主学习为标志,以原始物理问题为基础,以学习方式灵活应用为准则的。因此,建构性学习包括体验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它是一种高效的且高质量的学习方式。
  教学生“学会学习”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内容、情境、意义等,选择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开发以“学会学习”为学习目标的课堂创新策略时:
  第一步是定位学习指向,其最主要的学习指向便是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将学习主体培养成终身学习、可持续学习、全面学习的人,并将“学会学习”作为学生发展要素而设计原始物理问题。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这样设置有关原始物理问题:汽车起动时,必须踩油门,即实现汽车运动状态的改变就必须消耗汽油或柴油,并且汽车越重改变它运动状态所需的汽油或柴油就越多,为什么会这样?如何实现最省的油耗?如此设定原始物理问题,直指学习目标,问题的回答一定需要探究合作、交流讨论、自主思考等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第二步是优化学习框架,其最重要的是确立整合性思维方式。在原始物理问题中渗透整合性思想便是优化学习框架的关键,更是“学会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的核心。例如,任何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意味着多耗油,要想实现最省油耗,最佳状态是保持汽车匀速直线运动,但为什么在平直的高速路上匀速行驶,车速越快却越费油?提速、降速次数越多耗油越多?与学生经验相符的原始物理问题,一旦学生深入探究,找到其背后起作用的牛顿第一定律,他们就会建立“学会学习”的自觉性。
  第三步是聚焦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共生发展。一是在原始物理问题中加入共生性学习任务,如: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桌子上,声音会立即变大了,振动成倍加剧。这与能量守恒定律背道而驰吗?让学生共同面对“反常”的物理现象;二是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拓展問题的深度和广度,引起学习任务的多角度深思,如:我们很多人认为我们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很熟悉了,但事实并不一定是这样的。就如步行,大家以为很熟悉,但如果要问,我们步行时身体是怎样协调的?估计很多人就会变得陌生,而这样的问题如果放在学习“重心”或“稳定性”时,便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疑惑,有利于其进一步探讨。若再追问,步行和奔跑有什么不同?怎样解释这种“协调”?学习的机制也就会慢慢成形。   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基于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的课堂创新策略,最为核心的环节是学习方式的灵活选择以及自主学习的课堂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引导、少灌输,多启发、少吩咐”。
  2 以“学会探究”为学习过程的课堂创新策略
  “学会探究”生动、精彩、多样的学习活动才能促使学习过程的丰富、灵动、全面的展开。所以,学习活动的设计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合理性和体验性决定了学习过程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所谓以“学会探究”为学习过程的课堂创新策略是指,教师在学科性质、结构、知识的指引下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进行优化调整,并在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建构性学习的强大整合作用,实现师生互动、同伴共同探究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概念的建立、规律的演变、问题的探究、现象的阐述,都要强化“学会探究”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历体验,在体验中建构知识、发展素养。
  首先,提高学习活动质量。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当学生头脑中的已有范式、认知水平、学习愿望和活动中的新情境之间不融洽、不互通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愿望才被激活,这就需要高质量学习活动。一方面,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商讨、设计、展示原始物理问题情境,并理解各自的活动设计任务。提问的形式应该多样化,比如,“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怎么办”“如何解决?”“依据何在?”等;另一方面,依据各自的活动任务,学生自行或合作探究具体的活动方案,提高学生活动设计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多设计与其经验直接相关。比如,在学习“天平的使用”时,可这样设问:有5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有一个小球是空心,如何才能找出那个空心小球?这样的问题,使得每位同学都可以设计出自己的方案。
  其次,激发学生参与动力。布鲁纳认为,学生认知的发展需要经历具体、实际的事物和行动过程(即直观认识阶段),才能发展到形象思维阶段。因此,这一环节就体现在原始物理问题的解答中,增强问题设置的吸引力、挑战性,并且采取鼓励、奖罚并用的措施组织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例子,马拉车与车拉马时,它们之间力的大小相等,但为什么总是马拉着车前进?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一般积极性都会很高,学习动力自然就不容易衰减。
  最后,深化学习过程。根据维果茨基的“内化”说,在物质活动之上所形成的是低级心理技能,在内部心理活动之上所发展的是高级心理技能。[2]所以学习过程的深化,主要体现在自主探究和互动交流上,一方面,自主探究必然是独自应对原始物理问题中的挑战,正是这种“单打独斗”的状态,加深了个体体验的活动效果;另一方面,互动交流一定是合作之上的互动交流,意味着学习活动的深入将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分享、体验、传承和整合,也会促成不同学生所采用的不合时宜的学习方式的改进,打破惯性思维模式。如,在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后,可以研发这样的原始物理问题:有两个大小、形状、质量都相同的纯钢小球和纯木小球,如果你在游泳池中,同时放入水中,它们的沉浮情况会怎样?学生的惯性思维回答大都是纯钢小球沉底,纯木小球上浮,而当学生亲自实验后,会发现它们都不会下沉。这样的深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沉浮条件的理解,也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知识的应用。
  3 以“迁移应用”为学习结果的课堂创新策略
  如何培养21世纪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讨论的焦点。看学习者是否掌握、理解学科知识的核心在于其是否“学会应用”,即发挥心智世界中的智慧,学会将知识的迁移运用,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和复杂情境问题。因此,以“学会应用”为学习结果的课堂创新策略有如下几步:
  第一,整合学科内知识体系。“学会应用”主要是指在实际情境中利用学生高级思维程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所以,学会应用,一方面面临复杂问题情境,另一方面需要解决复杂问题的知识体系。整合学科内知识体系就是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整合新近学习的知识、方法和思想,并将它们吸纳到原来的认知结构中,并能为将来知识迁移、外化、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同时为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奠定基础。例如,要知道为什么大气压“夏低冬高”,就需要了解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作用关系;一个密闭的容器与开放的空间随水蒸气的增加,是否同步变化,等等。当然,整合学科内各个知识体系也有助于知识结构的长期保存和连贯。
  第二,设置开放式应用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发展的起点,有价值的原始物理问题是物理思维的“油门”。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将新知识应用到知识的原始模型中去,让生活与问题真正联结在一起,并且让学生不仅学了知识,还要学生解问题、写思路、讲知识,对学习进行反思。这样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目标,又体现了学习的过程,更是检验了学习的效果。前面我们提出过一个问题:眼睛眯着看物体为什么会更清晰?当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脑袋里会蹦出来:人的眼睛看清物体的原理是什么?这时老师就鼓励学生你写出来、说出来。当学生写出来之后,紧接着问:近视眼的病变原理是什么?在学生明白病变原理之后,肯定要问:为什么眼睛眯着看东西要清楚一些?学生共同讨论,慢慢就会得出:因在看物体时,较远地方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不能完全汇聚在近视人士视网膜上,成的像就不清晰,如果把眼睛眯起来,只有少部分的中央光线可成像于视网膜,物体也就变得更清晰了。我们可以看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对原始物理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自我吸收、加工和转换,进而在应用中理解信息、应用信息、反思信息,使学到的新知识与原有的旧知识在解决各种原始物理问题中得到巩固、联系和活化。[3]
  第三,促进学习效果增值。基于原始物理问题的学习方式转变的目的便是让学生学习效果增值。增值主要体现在:其一,让学生在原始物理问题情境中乐于学习;其二,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学会学习;其三,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入学习;其四,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作为未来公民参与全球竞争的必备能力,交给教育的一项任务便是培养学生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核心素养”时代,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就是跳出传统的桎梏,创造出能够激励学生运用多维思维方式提出多种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有效发展学生主动解决复杂问题的意识,使其成为21世纪具有竞争优势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型經济、社会、科技的倡导者、参与者、和缔造者。
  参考文献
  [1] 邢红军. 原始问题教学:物理教育改革的新视域.课程·教材·教法,2007(5):53.
  [2]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3.
  [3] 王强,周晓林,帅晓红.利用原始物理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物理通报,2016.35(12):26-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21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