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瑞安市有“浙南粮仓”之称,水稻是当地重要产业之一。本文介绍了瑞安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地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浙江瑞安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2-0049-02
瑞安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全市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3.2万hm2,其中粮食作物1.5万hm2,素有“浙南粮仓”之美称。近年来,瑞安市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增产增效增收为目标,加大了水稻优质新品种和绿色增效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通过高产创建和水稻产业提升等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各类适用技术的综合应用,使瑞安市水稻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连续6年被浙江省、温州市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
1 瑞安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1.1 瑞安市水稻生产情况
1.1.1 规模发展情况。自2015年瑞安市被列入省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县以来,按照适度规模导向和“大户用直补、散户补服务”的指导思想,结合实际,逐年加大规模种植补贴力度,促进了瑞安市规模经营发展。据统计,2018年全市水稻复种3.33 hm2以上大户有582户,水稻规模种植面积为8 672 hm2,占全市水稻面积的64.7%;与2016年相比,户数减少了32户,规模经营面积增加了527.77 hm2。
1.1.2 产业发展布局。瑞安市水稻种植模式以稻—稻或经济作物(蔬菜)— 单季稻为主,双季稻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塘下镇、飞云街道、南滨街道等镇街)、沿江平原(包括云周街道、仙降街道、马屿镇、曹村镇、陶山镇、桐浦镇、潘岱街道等镇街);单季稻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地带(包括湖岭镇、林川镇、芳庄乡、高楼镇、平阳坑镇等乡镇)。近年来,蔬菜—稻、油菜—稻、春粮—稻、草莓(西瓜)—稻等粮经二熟制发展较快,这种稳粮增效种植模式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
1.1.3 社会化服务体系。近3年来,瑞安市进一步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服务机制,加大了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力度,成立了一批影响力大、服务能力强、带动范围广、示范作用大的专业服务组织,新培育粮食、农机、植保等生产合作组织162家,其中家庭农场61家;2016年根据水稻生产区域成立了塘下等7个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积极开展统一代育秧、代耕、代插、代治、代收、代烘粮食生产全程服务,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3年来,全市共新建水稻育秧中心12个,新增烘干中心35个,共烘稻谷116 014 t,占瑞安市3年水稻总产量的31.1%。同时,在继续稳步提高机耕机收水平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等发展使用插秧机、烘干机,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据统计,2018年瑞安市水稻综合化机械水平达85.9%。
1.2 瑞安市水稻加工现状
目前,瑞安市稻米加工企业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三多三少”,即小企业多、大企业少;加工能力强、产量少;品牌多、叫得响少。据统计,2018年全市稻米日加工能力100 t以上的企业有5家,日加工能力30~50 t的企业有16家。其中,全市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逾8 000 hm2,绿色基地166.67 hm2,有机基地认证85 hm2,申报无公害大米企业1家、产品2个,有机认证1家、产品1个,瑞安市水稻产业初步形成了“市场+龙头企业+基地”或“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農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2018年订单面积9 086.67 hm2,占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的67%。
2 瑞安市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稻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稳定播种面积面临挑战
近年来,瑞安市水稻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但与最高峰相比仍然减少近50%。究其原因:一是城市、交通建设大量占用农田;二是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飞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种粮的效益。目前,种粮平均效益仅为3 000~4 500元/hm2,种植露地蔬菜效益1.50万~2.25万元/hm2,种植设施蔬菜效益9万~12万元/hm2,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影响了农民种稻积极性,部分农户放弃种植水稻,而改种经济效益更好的经济作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面临挑战[1]。
2.2 农田基础设施仍显薄弱,制约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自2010年以来,瑞安市各级政府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加大了农田基础设施和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2010—2016年全市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共133个,面积10 021.8 hm2,大大改善了农田基础生产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投入资金有限,仍有不少田块基础设施较薄弱,尤其是山区或半山区,农田水利设施仍不完善;二是由于城镇、工业、交通等建设缺乏严格执行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制度,忽视对农业环境和设施的保护;三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和土地流转的短期性,导致对设施的修复、保护意识淡薄,农田沟渠道路损坏老化、农电线路被盗等现象较为严重,抗自然灾害能力有所减弱,制约了瑞安市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2.3 农业科技支撑水平不足,科技贡献转化率低
一是农技队伍不稳。基层农技队伍建设滞后,新老交替缓慢。全市现有乡镇农技人员122人,存在“两少一低”现象,即从事农技推广人员少和从事本职工作时间少,多数农技人员蹲点驻村搞行政;专业技术水平偏低,高级职称仅占2%,中级职称占26%,初级职称占53%,19%没有技术职称。由于时间、专业知识限制,农技推广服务受到较大制约。二是科技拓展不够。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推广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尤其是在施肥、打药等机管环节和稻米精深加工技术等方面相对滞后,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含量仍然偏低。三是农民素质偏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有文化知识、有经营能力的农民大多转移到非农产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习惯于传统的生产耕作方式,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淡薄,较难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从全市582位水稻规模种植户调查情况来看,年龄在40岁以下的共有18位,占3.09%;年龄在40~49岁的有76位,占13.06%;年龄在50~59岁之间的有254位,占43.64%;60~69岁有222位,占38.14%;70~79岁有12位,占2.06%。从学历来看,小学学历及以下的有466位,占80.07%;初中及以下的有80位,占13.75%;高中及以下的有32位,占5.50%;本科及以下的有4位,占0.69%。 2.4 农业设施用地审批难,制约水稻全产业链延伸
根据《瑞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的意见》(瑞政发〔2015〕74号)要求,农业设施用地要尽量不占或少占基本农田,但瑞安市基本农田基本涵盖了全市所有范围内耕地。因此,按文件要求进行选址、审批非常难,尤其是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向绿色和高品质方向发展,粮食产后加工体系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而稻米加工场地不属于农业设施用地审批范围,需按建设用地进行审批,难度非常大,大大制约了瑞安市水稻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发展[2]。如瑞安市重点产粮镇南滨街道目前仅有2个粮食烘干中心,10台烘干机,远远不能解决当地稻谷烘干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农业设施用地约4 700 m2,主要用于办公,建烘干中心、农资服务场地和农机具库房等;又如马屿镇马曹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提高稻谷的附加值和种粮效益,计划开展粮食加工服务,但由于没有建设用地指标而导致粮食加工中心无法建成。
3 瑞安市水稻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大绿色高效新技术示范推广,降低水稻生产成本
一是引进示范推广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秉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统领,以稳粮提质增效和绿色高产高效为宗旨,积极引进示范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尤其是优质晚稻品种,促进水稻生产向绿色高产高效化发展。二是要继续全面普及大棚工厂化育秧、机插和机收等机械化作业技术,进一步提升水稻生产综合化机械水平。三是加强机管环节如植保机械、施肥除草机械与配套技术等研究与示范推广,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打通障碍环节。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农民信箱和微信等多种有效途径宣传普及实用技术,使农业科技应用水平逐步得到提高,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实现水稻生产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3.2 加强水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借助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重点对灌溉设施和农田机耕路等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换代,改善稻田生产条件,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按照粮食生产功能区分布通盘考虑粮食生产服务设施建设布局,对规模较小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按区域布局统筹建设水稻育秧中心、稻谷烘干中心、农机服务中心,杜绝一户一社重复建设。按照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要求,服务设施建设外观设计、色彩风格要简洁整齐,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做到田园清洁化、景观化。如针对南滨街道阁巷农户需求,由村经济合作社或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承建南滨街道阁巷粮食服务中心,统一为农户开展机插、机收和机烘等社会化服务[3-4]。
3.3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
加强水稻产业科技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和培训体系建设,优化各体系内部结构和相互间联系,切实做好粮农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服务与培训工作。以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为目标,通过试验、示范和引导,探索行之有效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新模式,加快良种良法的推广,破解困扰科技人员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3.4 提高稻米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水稻全产业链发展
一是要重点打造、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在稻米精深加工方面给予支持,以提高稻米加工产品附加值,提高稻米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实行目标分区规划,充分利用天井洋和金川等区域生产优质稻米的资源优势,合理进行瑞安市稻区生产目标规划,明确哪些区主抓高产、哪些地区主抓优质,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生态米和有机稻米,打造区域性品牌或者著名商标。同时,加强品牌的宣传和市场开拓力度,提高市场份额,从而促进稻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介入稻米产业,在政策上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生产,获得规模化效益。四是借助各地粮食收储公司仓库空余的场所建设烘干中心和稻米加工中心,积极实施“放心粮油”行动,推进瑞安市水稻全产业链发展。
4 参考文献
[1] 管珊红,曾小军,许晶晶,等.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189-196.
[2] 童良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黑龙江省前进农场加快綠色有机水稻产业发展浅析[J].农场经济管理,2016(10):29-30.
[3] 李逸勉,叶延琼,章家恩,等.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0):73-82.
[4] 于红燕,刘世义.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9):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49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