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化工专业教学如何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时代发展的背景下,环保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头脑中,环境和人们的发展逐渐联系较为密切,地球整体环境的好坏甚至能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决定影响,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受到各个国家的尊重和重视,环境保护理念的提出也和人们文明发展的要求相符合,环保意识本身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程度具有直接影响。在当前化工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峻,对人们的生活也具有比较突出的负面影响,甚至对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阻碍,这就需要在当前中职化工专业教学实施的时候,明确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在相关分析探究基础上得出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化工专业;教学;强化;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 G712.0;TQ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3-018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3.088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在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峻,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决定其在环保措施实施过程中占据着的重要位置,中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专业化发展的工作人员,在对学生培养的时候需要和国家当前行政政策结合一起,明确国家对化工产业的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中职院校在学生教学实施的时候对学生环保意识培养重视程度提升,从而开展具体的教学。化工专业教师在这一基础上需要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在学生当前的环保意识强化的基础上具有重要影响,在当前中职院校化工课程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的方式实施的现状分析的情况下得到具体对策,促使环保理念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中,从而深入到学生的思维模式中,为学生之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
1 中职化工专业教学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的三大污染的问题始终是比较突出的,在污染问题防止的过程中,需要人们认识到污染问题解决的重要性,明确其属于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也属于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些污染问题与化学工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由于化工产品的特点造成多数环境污染事件贫乏,且多数污染事件都和化工生产及化学物質的排放等具有直接联系。化学工业也就成为环境污染情况管理的重要部门。化工教学实施的时候,也需要把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化学工业之后发展的方向[2]。加强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绿色化工的理念逐渐被化工及化工相关的行业和企业做掌握,但是其还没有成为人们自觉的意识和职业化的行为。化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环保理念需要从业人员有效在其自身的职业行动中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有效培养具备比较高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化工从业人员,才能在源头上对化工行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以改善。作为培养化工类一线技术工人的中职院校教学的时候,其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上也需要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这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化工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作为中职学校的化工专业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对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的任务[3]。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环境保护教育的方式属于环境保护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实施的时候,推动化学知识和环境教育蓉儿在一起,使得环境教育能够深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在科学有效教学模式的额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只有灵活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才可以使得学生在实践行动中接收到更好的教育,推动学生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2 当前中职化工专业教学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现状
2.1 学生综合素质较差
中等专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初中毕业后便进入学校进行中职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多数年龄偏小,且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普通,在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时候往往难以掌握学习的内容,尤其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而言,化工专业知识内容深奥难懂,在学习的时候往往需要学习更多的内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比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多数来自于农村,对当前国家的基本政策掌握不足,对化工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并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且多数学校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化工相关的技能,而在环保方面知识内容讲解的时候没有设置专业课程,所以学生对于环保方面的意识还不深刻,在受到学生自身素质限制的基础上无法主动掌握和环保相关的材料内容学习,使得多数学生在进入职场的时候仍然存在着环保认识不足的现象,无法满足当前的大多化工企业的需要[4]。
2.2 学校对化工安全环保重视不足
多数中职学校认为主要帮助学生学生掌握化工专业相关技术,使得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后得到适当的工作岗位就是完成学校教学计划,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多数关注学生技术方面的教学,而对学生化工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涉及较少,对于化工环保方面几乎没有涉及或涉及较少,对学生这一方面的要求也不够严格,学校的这一思想对学生的思想也会产生直接影响,造成学生自身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充足,在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也仅仅掌握技术知识内容,而无法对当前技术基础上环保工作的开展进行适当改善,对化工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不利影响。
3 中职学校化工专业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策略
3.1 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
在化学教学和环境教学融合的时候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学生在这一基础上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在对学生学习水平保障的基础上对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激发出来,使得学生可以有效在对化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实施精准定位,且有效得出当前我国化工工业和人们生活的相关性,明确人类的发展和生存需要化学课程教学的推动。在当前化工工业发展速度加快的情况下,人类也始终面临着较多的阻碍,而其中突出的始终是化学污染方面所具有的问题,尤其是石油和煤的燃烧等产生的严重酸雨问题,使得湖泊水污染也比较严重,对水体生物具有不利影响。因此,中职院校的化工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的时候也需要激发出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将环保意识更好的渗透给学生,在和教材的实际需求融合在一起的基础上学习教材的相关内容,推动化学专业知识内容和环保知识内容融合在一起,教师在课程教学的时候,也要明确掌握当前酸雨或二氧化硫等为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知识讲解,在增强学生理解程度和记忆能力等基础上,推动教师实施针对性特点显著的例证处理,从而明确当前化学和环境污染之间所具有的密切联系。例如当前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等,充分说明工业发展工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给人类生存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教学方式具体实施的情况下逐渐强化学生对化学和环境污染的联系,积极实施高效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有效培养学生环保意识[5]。 3.2 结合生活实际,将环保意识予以贯彻
中职化工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始终是环保理念的传播者,在课程教学的时候推动学生养成日常生活良好生活习惯的,使得低碳生活的相关理念可以在学生学习及日常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落实,使节约用电和用水的思维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如,对洗蔬菜或洗手水集中浇花和去污及清洗碗筷等,在节约使用用水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环保意识。同时教师在实践教学的时候也可以老带领学生到化工企业实际的觀察和操作,学校可以和与学校对口的企业合作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定期去企业内实地实习的机会,在这一基础上明确多数知识在书本中和在实际中差异明显,学生需要明确这一情况,在企业实际考察的基础上推动学生能够实际感受企业中的工作流程,在企业内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企业针对环境保护所做的实际工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必要启示,且帮助学生将对环保的相关认识有效落实,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站在实际的角度进行环境保护问题深入思考。
3.3 在化学实验中融入环保理念
化学实验属于化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具有重要作用,多数化工物质实验实施的时候,都需要在实验得到基础上具体实践,且实施有机论证处理,在具体实验实施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触到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的生成物容易使得校园污染的情况严峻,所以,化学实验实施的时候,需要在相关环节出发的情况下保证期质量,且逐渐提升污染控制效率,在这一基础上将污染物降到最低,从实验过程的污染物规避情况出发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榜样,帮助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能够更好地渗透到中职院校的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在化学实验教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6]。
4 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也会不断认识到环境污染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多个角度出发的基础上明确环境污染问题对人们生活的不利影响,从而对环境污染问题实施进行良好的把控处理,而要想从根本上降低环境污染的发生几率,在这一过程中更好的=地推动人们更好的认识到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在这一基础上明确中职院校的化学教学环节中环保理念渗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效提高中职化工专业学生自身具有的环保意识,帮助这些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环保理念对人们生活和发展等各个方面具有的深刻影响。从学生角度出发促使环境污染问题可以植根于思维模式中,在这一过程中使得中职化工专业教学能够更好的融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为之后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提供相关动力,促使环境保护工作更好的落。
【参考文献】
[1]郭文涛.浅谈培养中职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J].科技资讯,2017,15(22):219-220.
[2]吴锦霞.项目法在中职化工专业化工分析与实验技术课程中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15):222.
[3]黄容.中职学校化工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探析[J].现代交际,2016(19):202.
[4]吴清霖.对中职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6(03):80.
[5]王玉敏.中职化工专业教育教学中环境保护理念的融入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3):114.
[6]奎德斌.中职化工安全与环保教学方法探析[J].职业,2013(24):97-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09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