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升本考试的《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应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岗位工作中的要求和标准日益高涨的实际情况,提升《计算机文化基础 》作为非计算机专业专升本必考科目的应战能力,推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考试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基于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改革模式,包括四个维度:计算机文化养成;大数据构建与计算素养;事件逻辑构造分析;互联网信息处理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能力;互联网思维;课程改革;数值计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4-0156-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问题与现状
1.1 存在问题
深受传统习惯和主客观条件所限,专升本《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专升本测试中采用笔试方式难以体现学生上机操作能力。而实际之中,学生进入高校之前的中小学阶段已经学习并掌握了Windows等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学生更对实际操作兴趣更高,对纯理论知识兴趣弱化。
1.2 现状分析
专升本实施数年,高职专科学生专升本进入更高一级深造,必须通过《计算机应文化基础》考核,而这门课在整个专升本考试中的权重越来越高。专职计算老师考虑该课程在日常教学和专升本考试中的地位与作用,打通二者的不对称性:既要应对日常教学中的以操作为主的现状,又要对接专升本的指挥。推进该课程的改革。既管用,又有实效。这也是当前各高职院校实施三二分段贯通培养试点研究的热点问题。
文献检索,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尚未取得下同有效的进展和成果[1]。研究主要集停留在理论研究和部分应用技术。实际之中,专升本辅导机构,为了提升学生应战能力和考试成绩,完全按照应试教育模式,通过题海战术等方式、押题等方式组织教学。具体针对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兼顾考试需要和素质教育的双重目标实施有效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很少。
2 教学改进的对策及措施
2.1对策实施目标
聚合课程的改革要素,旨在提高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认知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2]。用“计算机思维”数据计算和问题逻辑建构,具备用常用的软件实际操作和应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应试能力和对接社会工作适应性,提升“计算机”获得感、存在感。
本课程改革,探索构建一种新型模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全情景教育,任务驱动模块化组织教学任务的执行。
2.2 关键问题
2.2.1 革新教学观念
针对教学模式的改变,科学设定目标驱动教学目标。以多元驱动学生兴趣驱动教学改革[3],建构全要素、层次化教学逻辑,突出在模块任重中养成教改实效[4],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应用能力。
2.2.2 理论与实践耦合
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专升本笔试考核,实物操作50%权重的实际情况,在课改中,“实践教学”创造“情景耦合”来强化计算机认知和应用职业能力,达到理论认知与实验操作情景耦合,相互赋能。
以课程改革集聚能力,提升教学团队课程改革能力,聚合众人之力,众人智慧,优化教学资源和题库系统在内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探索构建标准化考试系统。
3 实施对策
3.1 确立标准
针对课题原理,制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考前辅导”课程标准。紧扣教育部考试大纲,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考核评价等。使得每章节知识点的难易在教学中有所侧重。
3.2课程设置
结合实际,合理设置贯穿培养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多开设在大一上半年和大三一学年,大一总学时为54,周学时为3+2。大三一学年,上半年为课程辅导,总学时为36,周学时为1+2,下半年为课程冲刺阶段,总学时为24,周学时为1+8。课程设置对专升本学生而言,基本能满足考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上机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记忆。
3.3 建设教学资源[5]
课程改革的资源库包括授课PPT课件、实验教材课后测试题、任务拓展等教学资源。课上精讲,课下学生自主练习,通过MOOC自主平台即蓝墨云班课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上传习题让学生进行线下自主学习。通过分组教学、小组PK,实施可视化管理,及时考核量化学习效果等方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统考成绩。
3.4 题库“取经”
订阅历年试题库(2009-2019年真题及预测题)。大三的下半年,距离考试的时间紧紧三、四周,通过做历年试题、真题,学生能够摸清历年考试的形式,题量,难易程度,掌握自己的薄弱知识点,达到加以强化。通过大量的真题练习,学生会发现,题越来越简单,越做越熟,题型也一目了然。从而给学生考前树立信心,鼓气加油。
3.5 完善智博专升本辅导资料
大三下半年开学初,距离考試紧有三个周,让学生在家把智博专升本辅导资料进行完善,这本资料是电子版,可在电脑上完成也可打印出来,这套资料与教材章节一一相对应,主要让学生对章节知识点进行填空,对知识点进行输理,便于学生查缺补漏[6]。上学期主要针对书本章节一一讲解,下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加强巩固。从第一批专升本即2013级直到2016级,从使用情况看,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4 结束语
本课程改革项目,对照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计算机(公共课)考试大纲分析,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应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课的新方法,新思路。
跟踪近三年学生专升本《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成绩,采用大数据分析表明:单科考试通过率99%以上,成效显著。回访课改后的学生,他们的满意率比可改签提升了25.38%。事实上,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教育技术在不断提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要素不断积聚,仍然对从教者提出过高要求,需要不断探索、突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平霞.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高职学院教学创新改革[J].中国新通信,2017(9): 130-131.
[2] 李博.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14): 73-74.
[3] 梅叶.多元兴趣驱动高职《会计基础》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J].交通财会, 2018 (11) :70-74.
[4] 林智海.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20): 149-150.
[5] 王少茹,傅翠玉.基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电子制作, 2016(16):61.
[6] 文玲华.关于高职院校升本过程中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32):97-98.
【通联编辑:梁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31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