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学生的诚信教育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世静 郝军燕

  摘  要:诚信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医务工作者遵守诚实守信的医德规范,是维护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但诚信教育并非要求医学生在未来的医疗工作实践中原本无误地呈现所有事实,而需要做最基本的伦理判断。在诚信教育中,应避免绝对诚信的教条主义。近些年,医患关系中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对于医学生的诚信教育,结合案例分析,说明诚信教育的根本应该是信仰教育。
  关键词:医学生  诚信教育  信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c)-0228-02
  现代意义上,“诚信”二字可分解为:诚,诚实、真诚之意。信,信用、信任之意。自古以来,诚信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  诚信的涵义
  《中庸》里关于“诚”的定义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朱熹将此注释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被认为是天理、实际存在、真实无妄的。孟子曰:“何谓信?有诸己之谓信。”信是指自己真实地持有。诚于中,必信于外。诚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德性,信则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与信联结为一个词,表述的是人们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的美德。诚信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诚实无伪、言而有信。
  诚实、守信用、不撒谎也一直被西方社会作为经典训言。在现代西方社会中,由于信用管理体系相对完善,一个诚信缺失的人将无法在社会立足,工作生活都会面临很大的危机。诚信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内容。
  2  医患关系中的诚信问题
  2017年9月27日,某医院一位护士把39床的6个单位胰岛素,错打给了29床病人。医院领导责令护士去道歉,在道歉的时候,当场被家属打了。在此事件中,无论医院领导还是当事护士均秉承诚实守信的职业规范,勇于承认工作的失误,愿意承担医疗过失的责任和不利后果。但是,面对医护人员被情绪过于激动的患者家属暴打的后果,除了痛心还应警醒。诚实地对待患者无错,但是在行为之前应做起码的准备和判断。医务人员应承担医疗损害责任,但不是没有底线的被殴打和侮辱。
  诚信教育并非要求医学生在未来的医疗工作实践中原本无误地呈现所有事实,而需要做最基本的伦理判断。《孟子·离娄下》中,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对于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你不必告诉他实际的病情;对于一个别有用心的人,你不必告诉他他不该知道的秘密。在诚信教育中,应避免绝对诚信的教条主义。
  医学是人学,是人类为了减轻或驱除疾病痛苦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十九大代表中日友好醫院王辰院长说,医者抚慰生命,生命尊重医者,这原本是人世间很和谐的关系,却在部分人心中已经异化为了消费关系。诚信是维护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然而,在医患关系中诚信缺失现象却屡屡出现。
  在2017年9月11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急诊科医生抢救完病人被患者家属索赔事件发生并在网络引起热议后,9月23日,一位患者被送入医院内抢救,当时家属表示未准备足够现金。医生考虑患者病情危重,需即刻手术,予以办理欠费入院。抢救完成2天后,患者儿子要求返还患者衣物及口袋内的2000元现金、身份证件等。医务人员无奈之下,通过监控视频证明护士亲手将衣物一并交给一名穿白色衣服的家属,在监控面前,家属哑口无言,默默地走了。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感受到了医者仁心,同时也感受到了当今医务工作者的委屈与无奈。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些患者不再相信医生,更没有以诚相待。诚信本应是人类固有的品质,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社会中许多人在他们的世界里丧失了这个天理?医学伦理视域下的诚信教育,需要探求在医患关系中诚信缺失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3  医学生的诚信教育的根本是信仰教育
  第一,关于原因。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诚信是人格信任而非契约信任。由于社会传统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诚信是以道德而非法律为支撑的,往往表现出情感大于理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经济呈现相对发达的状态。然而,契约精神未普及以及社会信用制度和体系尚不完善,导致目前社会中诚信缺失现象在各个领域凸显,医学领域也未能幸免。
  第二,关于解决办法。在医疗领域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和制度,不仅包括医院、医生还有广大患者。目前,只有较完备的制度和机制的保障,才能使诚信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第三,关于根本方法。解决医患关系中诚信缺失的问题,除了客观法律、信用制度的完善,更为重要的是重建信仰体系。因为,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
  关于信仰对诚信道德观的支撑,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职业思想便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上帝应许的惟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这对于医学职业教育尤其适用。我们应告诉学医的孩子,从事医学事业,是一份天职。
  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者,信仰教育是解决诚信缺失的根本方法。钟南山院士说,医学是一种事业而非行业,是一种使命而非职业。面对鲜活的生命,同时也面对复杂的人性;面对神圣的工作,同时也面对无助而忍受病痛的患者,医学伦理精神就是一种信仰。
  我国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用“诚”来诠释“大医风范”。毛泽东曾用“诚”来诠释白求恩的医德境界。医学视域下的诚信教育,是要人们不忘初心,保持真我。信仰的力量就如同《欢乐颂》带给我们的启示: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怀着火一样的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威力,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在你的温暖的羽翼之下,一切人类成兄弟。
  参考文献
  [1] 礼记·中庸,(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1632.
  [2] 孟子·尽心下,(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2775.
  [3] 焦国成.关于诚信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2-7.
  [4] 陈延斌,王体.中西诚信观的比较及其启迪[J].道德与文明,2003(6):33-37.
  [5] 刘嘉茜.青少年诚信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9(4):29-30.
  [6] 熊忠东,荣立和.医患诚信视野下医学生廉洁教育问题的研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71-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40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