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教学管理平台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研究的基于微信的教学管理平台是在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企业号内构建相关应用服务,与学院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对接,与教务、学工、教学、消息中心等系统实现数据互融互通,实现一个具有更多服务、更多交互、更加便捷的管理服务平台。
关键词:教学管理;微信;平台设计
随着相关技术不断拓展,微信与工作、生活的密切程度不断增加,必然会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或手段。对于微信在高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目前尚在起步、应用阶段,没有成熟的理论或相关系统支撑,但对其研究有着必要性和迫切性。《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要深入促进高等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基于此,以微信相关技术为依托,研究如何将以移动互联网络为支撑的移动式互联网教学管理工作应用在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场景中是本文的目的。
1 需求分析
根据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目前信息化情况分析,现有正方教务系统、超星教学平台、金智学工系统、科探网上办事大厅等众多业务系统,应该将这些系统有效地进行融合,并在这些业务之上提供跨系统的服务,以一种统一的方式作为接入口,提供颗粒化微应用,为教师、学生提供教学、教务服务。教学管理平台需结合校园基础数据平台的建设,从各平台获取相关数据,从元数据及管理流程着手,打通数据瓶颈,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共用,构建管理平台。本文所研究的基于微信的教学管理平台实际是在共享数据库基础之上构建企业号微门户网站,提供信息服务,以促进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2 系统设计
基于微信的教学管理系统是属于整个学院教学、教务管理等信息系统体系的外围延伸,与现有的教学、教务、学工、图书、资源系统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信息化生态体系,是基于“轻”的应用,是各“重”管理系统的补充与拓展,为教师、学生提供移动教学服务,主要设计如下。
2.1 架构设计
如图1所示,总体架构设计主要分为4层,从下往上分别是:数据层、处理层、支撑层、微应用层。
(1)数据层面。管理平台以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作为底层数据,业务系统既是数据的提供者,也是共享数据的受益者。相关业务系统把数据提供给基础数据库,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展现,同时,通过微信平台可以获取相关数据到基础数据库,成为共享平台的基础数据,数据可以下行到各业务系统,成为各业务系统的业务数据。
(2)处理层。各业务系统数据被私有化,底层数据无法直接被应用,数据的流动性不足,各自管理各自数据,形成“数据孤岛”,无法发挥联合效应。基于微信的教学管理平台要打破“信息孤岛”,构建以教学、教务等应用为目标的基础数据库,将现阶段业务作为需求出发点,通过ETL工具完成数据的萃取、转置、加载,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互,为企业号提供基础数据。
(3)支撑层。业务系统是为了完成自动化业务过程,而业务过程又是由一系列复杂的业务规则控制,业务规则对每个机构来说是独有的,基于微信的教学管理平台是以各业务系统为支撑的,不可能做到强耦合。跨应用的用户和平台的业务,必须根据实际业务运作的政策、规章和经验,制定、编辑和维护业务规则,业务逻辑必须以相关的业务或系统作为支撑基础。
(4)微应用层。在企业号上提供应用服务,创建微门户,提供微市场。微信上的应用具有轻、开放性等特点,“轻”指的是基于SPA,开发时间短、成效快,不依赖于某一单一业务系统;“开放性”指的是教务、教学部门、二级学院、教师都可以在此应用市场上开发应用,提供教学、教务服务。此外,通过企业号上的消息中心,可以不限量地进行精准消息推送,有针对性地对选定对象进行消息推送,提高了消息推送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使为不同用户进行定制化、推送不同的服务和提示信息成为可行。消息中心可以和各业务系统对接发送课程提醒、学院通知、考试成绩等信息[1]。
2.2 功能设计
本系统是基于“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企业号”的应用系统,企业号的优势在于安全性,只有通讯录的成员才能关注企业号,且必须通过统一身份认证才能访問,通过分级管理、保密消息等各种特性确保内部信息的安全。另外,若学生毕业,管理员可在通讯录中删除该学生,该成员自动取消关注企业号,相关历史记录也会被清除。学院可自行在企业号中可配置多个服务号,连接不同的应用,只有被授权的成员才能使用相应的功能。主要设计功能如下:
(1)信息推送服务。借助于企业号的信息推送功能,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定时在后台发布教学相关信息,如课表、调课安排、考试时间、教学动态等。其中,课表、调课安排、考试时间可从正方教务系统中获取相关基础数据,以页面或消息推送的形式发送给学生[2]。
(2)学生查询服务。教师可以查询自己授课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奖、助、惩及扩展等信息,学生也可以查询自己的相关信息。
(3)课表查询服务。学生、教师个人课程表查询服务,当前学期课程时间、地点、教学班信息、课程性质等总览。
(4)计划查询。学生可以轻松获取自己在学期间需要学习的课程、学时、学分等信息。
(5)成绩查询服务。学生个人成绩查询服务,提供在校各个学期的个人课程成绩信息。
(6)考勤签到功能。可以对接教师上课点名系统,获取本学期教学班学生名单,通过二维码、一卡通等进行课堂点名,并可以根据学生的考勤结果,定向给学生、授课老师、班主任推送考勤实时数据。
(7)学务服务功能。与学工系统、教务相对接,提供综合测评、各类奖励等功能。
(8)问卷调查功能。移动问卷调查,可以对问卷设置开始和结束时间,提供问卷回答情况相关的数据统计,为了解教学情况提供数据支撑。
(9)图书资源检索。与学院图书馆书目检索OPAC系统相对接,可以查询图书信息、当前借阅情况等信息。 (10)視频资源检索。整合学院南京学习在线、NERC、万方数据库、学院自建等资源的检索系统,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教学资源。
(11)教学平台嵌入功能。通过统一身份认证,接入第三方的教学平台。例如可以将超星教学平台在线测试、教学资源嵌入[3]。
2.3 数据库设计
学院已建成初步的共享数据中心,系统使用的数据应从数据中心调用,以确保数据的权威性和一致性。系统要完全开放数据接口以及接口使用说明,使学院可以随时将所需数据提取到数据中心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维护数据一致性。
数据库主要分为微信相关数据库、共享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微信相关数据库是系统各轻应用面向教师、学生页面的数据库,来源是共享数据库;共享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所在,从数据流向上来看,共享数据库与各系统平台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流是双向的,即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下行至各子数据库,提供业务数据,为其他业务系统使用,也可上行微信数据库,为各应用提供数据展示。
3 平台的实现设计
基于微信的教学管理平台是智慧校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设计、建设不单纯是建设一个平台,而是要考虑整体性,同时也是在搭建基于微信教学管理的数据标准、管理标准、应用接入标准等内容。除了标准之外,还需要合适的工具与方式进行综合考量,才能最终完成平台的实现,具体内容如下:
(1)系统进行整体的分解分析,提取轻便、快速容易出效果的应用,同时确定适合在移动端使用的教学管理业务应用。
(2)针对提取出的业务需求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整体梳理,包含应用功能、业务上与数据,同时,针对数据进行治理,产生对应的数据白皮书、数据模型、数据映射信息等。
(3)基于ETL工具针对治理好的数据进行萃取—转换—加载—使用,获取适合在移动端进行使用的数据信息,同时完成中间数据库—转换数据库—结果数据库的搭建过程。
(4)针对现有业务系统对交互性的应用获取相关交互接口,同时搭建应用联合调试测试环境,隔离生产环境,调试过程中相互不影响。
4 结语
本课题着力结合南京城市职业院教务、教学管理的当前情况,顺应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趋势,以实现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管理系统信息化、智能化、交互灵活化为目标,为智慧校园建设打下基础,对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教学、教务管理系统理论框架和技术开发进行研究。初步构建了适合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微信端的教学管理平台技术模型,但教学管理平台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做到统一规划、总体设计,分计划、有步骤地去实施。
[参考文献]
[1]高昱,乔世峰.基于移动通信平台的教学信息化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4):129-130.
[2]左佳丽,屈军锁,孙阳,等.高校教务部门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6(7):241-243,246.
[3]廖钢城.运用规则技术创建逻辑复杂的数据库应用[C].南京:第十五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1998.
Abstract:The teaching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WeChat studied in this paper is to construct the related application service within the enterprise number of 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to realize the docking with the unified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of the college, to realize the data fusion and interworking with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 student, the teaching, the information center and so on, and to realize a management service platform with more service, more interaction and more convenience.
Key words:teaching management; WeChat; platform desig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1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