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扬大学生小型公共绿地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对近2000名在扬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统计研究扬城大学生对小型公共绿地的了解程度、使用频率和满意程度,探究大学生期待的公共绿地。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小型绿地的了解和使用都有待提高,满意程度有很大进步空间。扩大宣传、科技融入、打造传统文化城市名片,是符合大学生心理希望的小型公共绿地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扬州  大学生  小型公共绿地  满意度调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b)-0198-02
  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兴城先兴人”发展理念,构建“2+N”人才政策体系。“公园体系”与“人才要素”有机结合,将为扬州特色公园体系注入新的内涵。大学生是未来人才储备,对城市公共绿地的关注度、使用度、期待度,都直接體现未来精英人群对公园城市建设的需求和导向。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以扬州各大高职、本科和研究院在读的大学生、硕士、博士为对象,过程中注重男女比例以及各年级比例的平衡。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2019年4~8月,共投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5份;同时在不同性别、年级、学历的受调查者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对象3~5人,进行一对一访问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在扬大学生公共绿地使用现状
  2.1.1 使用主要绿地种类和使用频率
  统计显示,在各类公共绿地中,大型免费公园被大学生使用的频率最高,占76%;体育公园次之,占45.6%;大型收费公园、校园绿地和街头绿地、口袋公园使用频率都较低,分别占34.9%、39.1%和34.7%。
  结合访问调查,大学生首选大型公共绿地原因一是景观优美、富于变化;二是占地广阔,有静谧的空间;三是设施齐全,动静皆宜。
  频率上,每周去1~2次公园的大学生最多,占48.4%。其中女生占68.9%,高于男生;但几乎每天都使用绿地的大学生中男生占85.7%,远高于女生,这类大学生主要进行体育锻炼。几乎不去的大学生占28.5%。
  2.1.2 不使用绿地的原因
  近3成的大学生几乎不去公共绿地,其中女生占66.7%,男生占33.3%。究其原因,因为“宅”而根本不想出门的占1/3,女生依旧高于男生;男生不去公园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公园无趣”和“运动设施不够”这两点。
  访问发现,大部分女生对公园周边配套设施的要求较高。一般大型公园周边商店、饮品店都比较远,若内部景观没有特别之处,就难以吸引女生。尤其是严寒酷暑,公园的露天环境也让大部分女生却步。男生则表示,公园中拥挤嘈杂的环境是他们不想忍受的。
  2.1.3 大学生在公共绿地主要进行的活动
  各种活动中,选择“散步、放松身心”的大学生最多,占82.5%;其次是“欣赏景色、美景”,占69.3%;“运动锻炼”和“摄影摄像”的人数分别占38.2%和33.4%,均超过了3成。
  这些活动说明大学生对公共绿地的景观效果、植物配置、运动健身设施都有较高的要求。访问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有大学生表示,植物景观质量不高、缺乏变化,让他们觉得缺乏游园乐趣;而一些男生表示,尽管公园有球场或器械,但使用机会少,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跑步。
  除了常规活动,还有一些大学生会在公园中朗读、写生、练习乐器、开展社团活动等。大学生拥有蓬勃的活力和创造力,公共绿地可以成为他们开展活动、发挥才能的舞台。
  2.2 在扬大学生对扬州小型公共绿地建设意见
  2.2.1 大学生对小型公共绿地建设了解情况
  这次调查的小型公共绿地主要指街头绿地、口袋公园,对于这些公园的概念,52%的受调查大学生表示“听说过名字,但具体不太清楚”;24.2%的表示“不了解,完全没听过”;只有23.8%的表示“了解,有较为清晰的概念”。
  2.2.2 大学生对现有小型绿地满意程度
  满意度调查分两部分,一是对扬州总体绿化的满意度;二是对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小型绿地建设的满意程度。44.2%的受调查大学生表示扬城绿化总体情况“非常好,城在园中”;53.3%的表示“较好,仍有进步空间”。这其中,86%外地学子表示扬城绿化有待进步。
  而对于扬州正在建设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有73.6%的大学生表示“政策很好,有美化效果”;25.2%的表示“没有感到变化,希望可以做好”;剩下的1.2%认为“可有可无,影响不大”。
  可见大学生对扬城现有的绿化效果总体满意,但还有更高的期待;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对扬城绿化美化作用的效果已经被大部分学子感知。
  2.2.3 大学生对小型绿地的建设需求
  对“您认为扬州小型绿地的改进方向是什么”的问题,认为绿地数量要增多、面积要增大的只占7%和4.2%;而选择“公园种类更丰富”“更多融入科技”和“优化植物造景”的分别是31.3%、29%和26.2%,都占3成左右,学子们普遍认为扬州绿化应该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而对于“如果在您学校附近修建小型公共绿地,您有何建议”的问题,选择“多些绿色植物、水景”的占71.6%;“多些游乐活动区”的占65.1%;“更多球场、建设器材”的占60.7%;“增加扬城特色”的占56%;“多些科普、教育活动”的占41.6%。可见大学生对水景、植物、运动和科技有强烈的需要。
  3  小结与讨论
  3.1 对建成的小型绿地注重宣传,深入人心   针对大学生对已建好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知之甚少问题,政府、社区和学校应该联动宣传。
  一要丰富宣传形式。现今各类手机APP是大学生们获取资讯的主要来源,利用主流新闻APP发布扬城绿地的最新建设情况,辅以短视频APP生动灵活的展示,能让大学生及时了解扬州绿地的建设,更多使用。
  二要扩大宣传范围。从市内到市外、省外、国外,生源不同的大学生对扬州的了解逐级递减。因为缺乏专业介绍,很多外来学子都不能体会生态扬州的文化底蕴。发动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专业义务讲解,让古城扬州的生态内涵为更多的学子所知。
  三要创新宣传内容。大学生朝气蓬勃,大学课程也包括丰富的社会实践。在充分了解學生兴趣的基础上,利用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展如传统文化周、动漫作品展、现场插花、趣味植物科普等能让大学生主动参与的社区服务活动,并记入学生实践活动考核,让学生在公共绿地既能发挥特长,又能增强实践能力。
  3.2 对未建成的小型绿地,更多融入科技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园林中的科技运用有很大期望,是小型公共绿地的发展方向。
  科技入园,可以提升园林美化品质。传统园林要素在当今有新的发展。新材料的“仿石”可以模具化生产、组装式拼接,较为方便地改变造型,打破传统山石的固定形态;雾喷泉不但避免了安全隐患,还能打造烟雾缭绕的效果、调节小气候……这些新兴的园林科技如能加以运用,一定会吸引广大的大学生、居民和外地游客。
  科技入园,可以弥补小型绿地面积小的短板。受面积限制,小型绿地无法展现过多的园林景观。但加入科技让园林景观立体展示,从而克服局限。新型立体绿化把绿意延伸到三维;LED灯光配合雾喷泉,打造出“海市蜃楼”的奇观……一个小型绿地只要纳入1~2种园林科技,就能形成特色;如果更多小型绿地都与不同的科技结合,那“小绿地”就会有“大效果”。
  科技入园,还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创新的热情。大学生是学习、使用、传播科技最活跃的人群。大学生期盼科技入园,用什么科技、如何融入园林、最终效果如何,这些问题不妨交给大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一方面,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会给小型绿地建设带来新的思路;另一方面,真实场景能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政府、社区和学校也应健全评价机制,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建设。
  3.3 增加扬州元素,将小型绿地打造成扬州名片
  园林是扬州文化中最有辨识度的代表之一,但由于文化差异,大部分受调查的外来学子对扬州园林文化了解不够,甚至一些本地人也知之甚少。小型公共绿地散布在扬城各处,将扬州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全城共同打造扬州园林城市名片。
  首先要科学规划。扬州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用公共绿地展现扬州特色,要分区域、分主题、分形式。政府统一部署,各个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分配每个绿地所要表现的内容。
  其次是注重设计。小到一个雕花、一扇漏窗,大到一汪水景、一片铺地,都要精心设计,于细节中表达扬州园林。举办设计比赛,鼓励大学生参加,既能发掘优秀设计,又能以赛促学,调动大学生主动研究扬州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最后还要注入活力。园林元素可以扩展到创意无限的现代的生活用品中,手机壳、充电宝、纸胶带等都是大学生的日常用品。号召大学生自行设计,政府企业积极支持,把真正优秀的作品落地,在文化旅游活动中展示,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让古韵焕发出新生。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公园城市研究与建设方法论[J].中国园林,2018,34(10):10-15.
  [2] 李琼.免费开放城市公园的居民满意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
  [3] 张瑾珲.黔中地区喀斯特山体公园游人容量研究[D].贵州大学,2019.
  [4] 姜松,万婧.基于人的活动对街区公园设计的思考[J].山东林业科技,2010,40(4):83-86.
  [5] 刘昱晓.袖珍公园与城市生活[J].上海工艺美术,2009(4):87-89.
  [6] 吴国清,李天娟,李文苗.基于职业分异的城市森林游憩者的消费需求——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1(2):64-69.
  [7] 谭少华,朱宏佳.城市社区公园使用者行为与空间设计的案例研究[J].城市建筑,2014(4):19.
  [8] 李盼.运动类社交平台对大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J].新闻知识,2016(2):72-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9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