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食品药品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育人共同体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潘伟男 邓水秀 赖玲波 吕衍勋

  摘  要:食品药品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展现校企合作模式的价值,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该文从多个角度入手,探究就业育人的措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彰显校企合作的优势。基于此,可以为产教融合过程育人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构建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食品药品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育人共同体,更好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就业环境。
  关键词:校企合作  食品药品  就业育人  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c)-0222-02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育人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教育界与产业界作为供需双方融为一体的有益教育实践活动,而构建大学生就业育人共同体、打造实践育人新体系不仅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突破口,更是校企深度对接、相互融通的契合点、落脚点和关键点。
  1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一班双管”
  在校企合作视域下,食品药品类高职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需要将协同育人理念应用在其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将“一班双管”的管理模式落实在工作中。具体而言,学校、企业需要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不仅可以彰显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优势,并实现对现代企业文化、传统教育理念的融合。此种人才培养的方式,实际上是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提升合作内容与合作层次,同时对合作方式予以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食品药品类专业学生发展的路径[1]。
  在这一基础上,食品药品专业类的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求合作企业,将其作为前提条件为高职大学生构建学习、实习和就业环境,其中主要的方式包括:(1)高职院校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量身”拟定,同时与合作企业建立密切的沟通,进而将企业文化融入在其中。不仅如此,还需要在合作企业中选拔导师,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培养。(2)高职院校应该结合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工匠精神”、企业文化渗透在其中,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并实现对其思想行为的影响。如此一来,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着更加突出的表现。(3)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需要对工作服装进行统一,此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体会岗位的特点。
  通过以上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有机融合。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在工作中能够践行“工匠精神”,确保自身工作的质量性和高效性。
  2  以大学生为本,完善导师制方案,提升高职生综合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当前的高职教育需要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而教师则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也就是说,高职食品药品类专业在开展人才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贯穿始终,以此来构建现代化的学徒教育机制。除此之外,在就业育人的环节中,还可以将专题教育活动作为抓手,逐渐在这一过程中落实导师制。对于学徒制而言,其属于一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是实现对专业技术传承、延续的具体方式。近几年,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大对现代学徒制的重视,分析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调整模式,彰显专业的区域性和职业性[2]。
  这样一来,能够为学生构建更加和谐的就业环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最大程度上强化就业育人的效果。目前,在食品药品类高职院校中,产教融合正逐步落实在教育教学中,所采用的现代化学徒制模式,通常是让在校高职大学生向企业中的专家拜师。此种方式的应用,能够在教育教学和学习实习的过程中,结合食品药品类专业的发展趋势,找准高职院校对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方向,从而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岗位需求更加契合,增强其整体素养、就业质量及岗位适应能力。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可以将实习考核、实习管理等纳入顶层发展的规划设计。在这一前提下,可以形成目标链,从而实现对实习管理目标、实习管理细则的落实。
  基于以上方式,可以实现对三级实习管理机制的构建,而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与顶岗实习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管理软件、网络信息平台和客户端等,对就业育人全过程予以信息化管理,减少人为管理可能出现的失误。
  3  基于岗位需求构建“五位一体”机制,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目标
  以校企合作为前提,高职院校在培养食品药品类专业大学生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岗位需求构建“五位一体”的机制,即“班主任+导师+学生干部+企业+学校”。基于此,可以确保学校、企业、学生之间实现共赢,深化就业育人的意义。例如:高职院校需要结合食品药品类专业的特点,对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细化,鼓励大学生在二年级时进入到企业开展工学交替。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其认识到岗位工作的本质和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学习期间学生的思想很可能会出现松散的现象,加之学生在工学交替期间会被分配至不同的科室、部门,增加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需要密切校内管理人员、企业导师之间的关系,定期沟通,重视对学生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必须切实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作用,充分调动其工学交替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标[3]。
  在工学交替期间,学生干部除了要完成自身学习目标外,还应该积极观察其他同学的表现,并进行详细记录、反馈,为校内教师、企业导师调整方案提供参考。长此以往,可以在就业育人期间形成良好的氛围,密切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提升能力的契机。简言之,在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合作企业以及其他要素之间,需要形成学生管理联动机制,实现对传统管理模式的调整、完善,进而更好地實现就业育人的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就业育人等相关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制定详细的方案、策略并有效落实,进一步彰显校企合作的优势,为大学生的综合发展保驾护航,进一步构建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食品药品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育人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陈彦晓.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引导研究——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3):38-40.
  [2] 谭思晴.大思政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J].科技资讯,2019,17(15):207-208.
  [3] 盛继前,胡莹.双创背景下高职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路径研究——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农家参谋,2019(4):2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92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