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企合作下中职数控专业工匠精神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敏先
摘 要 培养中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应该立足在以校企合作为背景的教学中。中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应该是:掌握机械加工基础能力后,在职业认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方面体现出敬业乐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等一系列良好品质。培养中职数控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按照工匠身份认同阶段、工匠精神萌芽阶段、工匠精神发展阶段的步骤进行。在具体操作中应该特别注意组建专业教师集合、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改善项目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内容的专业程度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中等职业教育 数控专业 工匠精神
Abstract The artisan spirit of cultivating NC stud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CNC professional students' spirit should be: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attitude, professional cognition,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students demonstrate good qualities such as dedication, excellence, innovation, solidarity, and so on, when students master basic processing skills. Train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numerical control stud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an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teps of craftsman identity stage, the budding stage of craftsman spirit, and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craftsman spirit. In the concrete operation,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teacher set, innovation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improvement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level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so on.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NC professional; craftsmanship spirit
2016年“工匠精神”提出以来,在国内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员工是否具有工匠精神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从学生职业成长的角度看,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无疑在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工匠精神也能为学生职业生涯中注入强大力量;从企业发展角度看,具有工匠精神的员工能在产品革新升级,扩大利润中做出巨大贡献。立足于中职学校的办学实际情况,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1]结合学生与企业的需求,中职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应该立足在以校企合作为背景的专业教学中。
1 中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表征
国内各专家对工匠精神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主要有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征、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分析等。[2]从行业的种类看,工匠精神在不同从业人员中有不同的体现,从职业生涯的发展看,不同阶段的工匠精神也有着各自的特点。虽然工匠精神具有多种的表现方式,但其核心来自人在对待工作中的专注、坚持、创新等优良品质。[3]在中职数控专业校企合作中,培养具有何种表征的工匠精神,应该从合作企业对优秀员工的具体要求以及数控行业从业人员的職业特质中提取。从企业要求来看,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除了具备机械加工行业人员的基本功底,还要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对夹具的改造能力等。由此可见,具有工匠精神的员工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艺超群。[4]
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该包含“匠能”与“匠心”两个维度。对于数控专业“匠能”培养除了掌握基本的加工知识,还应该在不断练习复杂的工件加工中突显能力的综合提升。对于“匠心”的培养,在于经由教育实践对受教育者进行关于技术本质和科学本质的教育,[5]即促使学生通过获得工件的制作带来满足感,达到对科学探索及能力提升自发地追求。结合中职数控课程标准及行业标准,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学生具备的工匠精神应该是:掌握机械加工基础能力后,在职业认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方面体现出敬业乐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等一系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6]
2 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中职学生入学时对专业的认识几乎为零。在三年的时间里,要让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工匠精神,教师应该在学生进校时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规划。在进行教学安排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更要结合学校师资力量以及实训设备情况,同时兼顾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步骤进行。结合已有的教学实际,工匠精神培养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工匠身份认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要了解职业。通过学习数控加工的基本知识如机械制图、公差配合等,学生形成职业认知。教师讲解,学生动手制作,学校组织参观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过程,企业师傅座谈了解学生概况等活动是让学生尽快了解职业的较好方式。通过有效的组织学生、教师、企业三方活动,教师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形成行业氛围,将正确的职业认知贯穿到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中去,以达到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的目的。 第二是工匠精神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要提升对职业的认识。通过学习普车加工、钳工加工等实践操作性的科目,学生认同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感受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具有行动导向性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上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创建包含学校、企业两个层面的评价体系,逐渐引导学生发现自身水平与企业标准之间的差别,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我水平,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萌芽。
第三是工匠精神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要深化对职业的认识。除了学习数控编程技术、跟岗实习等,学生还要牢记如“产品即生命”等企业文化。在教学中,学生与企业师傅、专业教师共同分析工艺,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试验加工,通过多个项目学习,让学生将提升加工质量,增加加工效率等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须思考的事。
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工匠精神的形成有着不同的方式,但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看,其形成大致按照“认识—接受—深化”的过程。以上三个阶段在中职数控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中缺一不可,在不同的阶段中有不同的具体操作方式。
3 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在教学操作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在教学中突显出工匠精神所包含的表征。具体可以从师资配置、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
3.1 组建专业教师集合
在已有的专业课教学中,一名教师负责一门专业课,教师只对所执教的科目的教学负责。在企业实际中,工件的完成并不依赖某种单一的加工方式,其实际生产中涉及到许多科目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较为完整的加工技术认识,以达到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储配的目的,在师资配置上我们应该构建打破科目界限的教师团队。同时,中职学校有着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他们都是行业里的能工巧匠,其中大部分都有着较高的行业技术,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中职教育应该重视兼职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学校应该整合兼职教师、企业师傅等师资力量,组建以科任老师为中心,以兼职教师为技术引导,以企业师傅为测评顾问的师资团队。使师资队伍有梯次性,满足“认识—接受—深化”的培养过程中的师资需求。
3.2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班级上课制能够保证知识的有效传授,但是拙于针对学生个性特点与差异因材施教,不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与特长,[7]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要在学生中职生涯中学习生根发芽,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我发挥空间,必须让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师指导与模范引领。三个阶段中,特别是在“深化”的阶段里,教师应该灵活的组织教学,最好将特长或专业偏好向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并指定一位指导教师进行专项培养,以促进其专业能力的特长化。
3.3 改善项目教学方法
3.3.1 项目设置联系实际生产
数控专业的工匠精神培养应该以工件加工生产为载体。目前的项目教学法虽然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锻炼学生思维,但是项目的设置偏重于单一数控加工指令的练习,即为了某种指令而设计轮廓特征明显的工件。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无法将所加工的工件与生产生活中联系起来。这种项目设置虽然能让学生掌握数控编程指令代码,但是没有为学生形成工匠精神找到现实环境。教师在设置项目教学时应该与企业生产结合或者与学生生活结合,强调项目的现实意义。只有立足于实际,才能教学中让学生完成“接受”这一过程,例如,在设计项目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企业加工实际中的钻模板来展开教学,以“分离式钻模板”为项目。教师先组织学生生产见习,让学生认识了企业正在使用的钻模板后,再要求学生绘制其二维图纸及三维建模。通过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的项目设置,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打破课堂与工厂的界限,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行思考,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加工过程,更好地适应企业的文化氛围。
3.3.2 项目实施包含创新
在数控专业教学中,数控编程指令的学习一班按照先学习较为简单的指令如G01、G02,后学习G71、G70等较为复杂的指令。学生虽然能通过反复练习熟练地掌握手工编程技能,但是对于企业要求的如在多科目知识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夹具设计、采用多种加工方法达到较高的工艺性能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盲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安排指令的整体介绍,利用2到3周的时间进行了教学任务要求的指令学习,随后布置了“改造分离钻模板”的项目,鼓励学生在3到4周的时间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及请教兼职教师,对钻模板进行改造,并完整的编制出工艺流程及加工程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在教师辅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指令的构成与运用,同时在融合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公差配合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思维训练。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得学生开始从“接受”到“深化”的过渡。
3.3.3 教学评价突出层次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往往采用形成性和过程性评级,即测量学生加工工件的工艺质量和记录对学生加工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这种评价方式能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内化,但是并不能满足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除了组织教师对学生改造后的钻模板进行评价,还可以将成果送到企业中,由企业师傅进行试验。学生通过企业师傅的反馈分析不足之处。包含有从学校到企业的两个层次的教学评价,使学生逐渐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得学生完成从“接受”到“深化”的过渡。
3.4 拓寬专业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数控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基本使用数控机床,这样的教学内容虽然能保证学生在工作中的基本需求,但是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应当提升教学内容的专业程度。专业程度的提升最好是在“深化”的阶段,例如,在完成了对“改造分离钻模板”的项目后,教师可以与企业师傅一起制定“提升球头工件加工精度”项目,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要求学生思考球头工件的精度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从刀具补偿、(下转第69页)(上接第66页)机床热误差补偿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根据现有的实训条件提出可行的新工艺并提请企业师傅检测。通过完成较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刻苦专研的职业态度,为其专业技能提升打下基础,为学生的“深化”阶段找到技术层面上的突破点。
4 总结与展望
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包含了校、企、师、生四个方面,想要培养出真正意义上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需要学校与企业联手、需要教师耗费大量心血,更需要学生的配合。如何创建包含有工匠精神培养的课程体系,如何在教学评价中量化考核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情况、如何让学生在毕业后仍然不忘初心,继续坚持自己的职业理想等方面思考尚不完善,希望更多专家学者能立足中职教育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宝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18-20.
[2] 杨力,陈焕章.我国工匠精神研究述评[J].成人教育,2018.38(04):57-61.
[3] 苏勇,王茂祥.工匠精神的培育模型及创新驱动路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11):65-69.
[4] 陈友力.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误区、价值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25-28,38.
[5] 黄英杰.试论教育即是立“心”[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38-43.
[6] 缪学梅.现代“工匠精神”混合螺旋递进培养模式及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5):35-40.
[7] 王道俊 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2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12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