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黔东南州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现状及产业化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介绍了黔东南州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基本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结合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阐述了农产品通过认证地理标志后对农业产业发展、价值提升、市场推广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    农产品;地理标志;现状;问题;对策;黔东南州
  黔东南州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境内群山叠翠、林木葱茏、生态环境多样、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和多种畜禽繁殖,而历史悠久的苗侗农耕文化造就了一批独特的农产品资源。
  1    黔东南州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情况
  据调查,全州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9个,分别是凯里平良贡米、凯里水晶葡萄、凯里香葱、茅坪香橘、从江香禾糯、从江香猪、丹寨黑猪、黔东南州小香鸡、天柱油茶,认证数量种植业面积2.5万hm2,生猪50万头,禽300万羽;公示期满待发证的有8个,分别是剑河白香猪、剑河稻花鱼、凯里生姜、黄平白芨、黄平线椒、黄平黄牛、天柱骡鸭、天柱清香型烤烟等。
  2    农产品地理标志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目前,黔东南州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论在产业发展上,还是在产品价值、农民增收上,农产品地理标志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从江香禾糯:获证前种植面积2 000 hm2,糯谷產量990万kg,出米率以56%算折合糯米554.4万kg,价格为13元/kg,年总收入为7 207.2万元。获证后扩大种植规模,种植面积达2 333.3 hm2,产糯谷4 950 kg/hm2,糯谷总产量1 155万kg,出米率以56%算折合糯米646.8万kg,价格为18元/kg,年总收入为11 642.4万元。获证后比获证前年增加收益4 435.2万元。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目前黔东南州优质农产品品牌初见雏形,传统产业正向现代高质量绿色生态农业过渡,推动农业品牌向特色品牌蜕变[1]。
  3    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发展及政策措施
  一是制定扶持政策、奖励补助办法,对申报获证企业、农民合作社进行认证扶持和奖励。如岑巩县2016年出台了《岑巩县推进品牌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岑党办发〔2016〕28号)明确对获地标登记保护标志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等。二是通过组织获证主体、生产企业参加全国、全省和各地的展览、展示、品鉴和农交会,鼓励获证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知名品牌产品和著名、驰名等商标的评选和命名,以及与电视媒体联合拍摄宣传广告、宣传片等方式,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多视角地对全州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展宣传和推介,不断增加州内品牌产品的亮相机会和强化消费者对黔东南州农产品的记忆力,提升全州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2]。三是鼓励获证企业、合作社贴标销售,加强消费引导,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四是开展品牌产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园)创建,制定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强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4    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利用对黔东南州州农业产业发展、区域品牌的建立以及地方知名度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产品推广和运用上,并没有用好、用活,没有真正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价值。
  4.1    农产品地理标志知名度整体较低
  在黔东南州的12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中,除从江香猪、从江椪柑、黎平香禾糯、榕江锡利贡米、雷山银球茶、施秉太子参等农产品略具市场知名度以外,绝大多数的农产品在国内市场寂寂无名,一些农产品甚至在州内的知名度都不高,不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导致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都不高。
  4.2     各部门对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截至目前,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共计100个,而黔东南州仅9个,占全省的9%,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工作相对滞后。
  4.3    进入国家地理标志名录农产品数量较少
  进入国家地理标志名录农产品不多,仅85个,且很多找不到有力的佐证材料。未入国家名录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有很大部分也是缺乏有效的佐证,有些产品虽然品质独特,也有佐证证明材料,但是产品规模小、产量低、产业延伸能力低,难以做大做强。如野桂花蜜、彦洞薏仁米、启蒙酸菜,生产量太少,根本不能弥补品牌营销的成本,地方政府丧失品牌建设的动力,使申报工作难度增加。
  4.4    证后监管工作不到位
  证后监管工作不到位,真品受到假冒产品的冲击,信誉受损,经济效益滑坡。以从江椪柑为例,不仅一些外地椪柑冒充从江椪柑,本地一些不属于保护范围的椪柑品种也公然打着“从江椪柑”的名号进行销售。
  4.5    地理标志农产品宣传不够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使用普及仍然停留在政府层面,对其的宣传引导力度并不足,存在“农民不认识,企业不爱用”的尴尬局面。
  5    对策
  5.1    认真塑造黔东南州地理标志农产品人文内涵,发展旅游商品
  借助产品的农商文化、军屯文化、少数民族苗侗文化等资源,将极具地域特征的农产品,与人文理念、旅游商品贯穿起来。有条件的地方搞好策划,强化文化品牌宣传,积极创造包含苗侗文化的旅游精致商品,使黔东南州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一张优质特色农业的新名片,从而提高全州农业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3]。
  5.2    充分发挥品牌效益,将产业做精做强
  充分利用地域保护面积,发挥品牌产品的品牌效益,着力解决产品规模小产量低的突出问题,把产业做精做强,并抓好监管,维护品牌产品的公信力和信誉度。
  5.3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摸清本辖区内的名特优农产品资源状况,因地制宜,整合区域资源,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整体打造产业集群,同时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制订相应的规划与战略,扶持其申报[4]。
  5.4    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激励机制
  科学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激励机制,以适当的方式表彰奖励生产经营和标志使用规范的企业,并且在项目资金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扶植一批龙头企业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5-6]。
  6    参考文献
  [1] 闫永祥.天水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甘肃农业,2020(1):115-117.
  [2] 李珅,马永军,金彬,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9(3):84-86.
  [3] 成立红,李峰,隋香菊.大荔县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7):217-218.
  [4] 杨永.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7):1082-1086.
  [5] 陈思.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对策研究[J].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6] 曹琳.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化机制与策略研究[J].济南:山东大学,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29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