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蔬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传伟 韩宪东 贺玉君 程云乐 张笑笑 袁永胜
摘 要: 蔬菜产业是潍坊市优势特色产业,2019年蔬菜播种面积22.95万hm2,总产0.15亿t,产值369亿元,面积、产量在山东乃至全国都处于优势地位。通过对蔬菜产业规模、品牌建设、流通体系等现状的调研,分析了潍坊市种苗研发、产业链建设、服务体系健全等系列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目前产业发展形式良好。
关键词: 蔬菜; 潍坊市;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1673-2871(2020)07-090-04
潍坊是我国设施蔬菜的发祥地,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非常适合蔬菜产业的发展[1]。“全国蔬菜看山东,山东蔬菜看潍坊”,山东蔬菜产量持续十多年居全国第1位,而潍坊蔬菜产量居山东第1位[2]。潍坊寿光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质量标准中心[3-4]。随着潍坊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完善的市场体系,齐全的基础设施,使潍坊蔬菜达到了“买全国,卖全国”的规模[5],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大城市蔬菜的供应,成为潍坊蔬菜品牌快速发展的加速器。虽然潍坊市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和水平已逐步走向成熟化,但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如何发展、如何提升,确实值得深思,笔者通过对潍坊市蔬菜发展规模及趋势的调研,结合多部门的协调配合,针对潍坊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潍坊市蔬菜产业的更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蔬菜产业总体规模
2019年,潍坊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2.95万hm2,总产0.15亿t,产值369亿元,蔬菜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08%以上。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16.26万hm2,产量0.12亿t,产值315亿元,分别占全市的70.85%、80%和85.37%。全市蔬菜育苗企业437家,年育苗量25.9亿株,年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其中,集约化育苗企业达到260家,育苗面积逾220 hm2,年育苗能力达18亿株以上,种苗远销新疆、辽宁、安徽等10多个省市。
由表1可知,2019年潍坊市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的11.27%,占全国的1.1%;蔬菜总产量占全省的13.64%,占全国的2.09%;单位面积产量是全省的1.21倍,是全国的1.89倍,由此表明潍坊蔬菜产业的地位,无论从播种面积、总产量还是单位面积产量,在山东和全国都有绝对的种植优势。
1.2 优化区域布局,实现了互联网+规模化管理
以规模化和现代化为目标,潍坊市重点调整全市蔬菜产业种植结构,形成了以设施栽培为主,露地生产相结合的县域布局。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2.95万hm2,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占70.85%,而露地蔬菜生产以诸城市、安丘市为主,占全市露地蔬菜面积的50.36%。设施栽培类型中日光温室占35.28%、大拱棚占44.42%、小拱棚占19.65%、连栋温室占0.65%,日光温室生产以寿光市、青州市、昌乐县为主,占全市日光温室面积的89.28%,大拱棚生产以昌乐县、青州市、安丘市为主,占全市大拱棚面积的71.36%,小拱棚生产以安丘市、青州市、诸城市为主,占全市小拱棚面积的81.22%,连栋温室生产以寿光、青州、安丘为主,占全市连栋温室面积的90%。同时根据各地种植特点和优势还形成了以茄果类、瓜类、葱姜蒜类等大宗蔬菜作物为主导产业的种植聚集区。
潍坊市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全市全面推进了“互联网+”工程,建成了物联网园区800余处,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全市蔬菜的种植、交易、追溯、检测等信息进行自动采集[6],数据化管理、分析和应用,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监控。打造了“流通千万里、追溯零距离”的高效透明监管模式,提高了蔬菜生产效率和安全品质。
1.3 创建了一批国内外蔬菜优良新品种示范基地
潍坊市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蔬菜种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强对蔬菜新品种培育和保护力度,共培育大白菜、西葫芦、番茄、芦笋、西瓜、黄瓜、茄子、辣椒、苦瓜、韭菜等十几类蔬菜新品种140个,取得品种权21个,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潍坊市为强化对生态、高效、集约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园区和生产基地,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蔬菜园区(占地面积3.34 hm2以上)达到233家,总面积0.99万hm2,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园区96家,其中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园区)53家,认证面积0.45万hm2,认证产量25.6万t。
1.4 實施了蔬菜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建设
潍坊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在全市全面实施了标准化、绿色化战略。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已收集梳理1 920条产业链相关标准,编制完成了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范,日光温室番茄、黄瓜2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已填补国内空白[7]。结合标准化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制定了13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团体标准,规模化生产主体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100%。2019年,全市新增改良设施土壤连作障碍治理面积0.1万hm2,设施蔬菜土壤有机质由1.6%提高到1.8%,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同时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蔬菜秸秆综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在蔬菜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8],推广面积达20.66万hm2左右,应用率达90%以上,增产15%以上,每667 m2新增收益6 000元以上,节约成本1 000元左右。在品牌建设方面,先后成功创建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4个、企业产品品牌90个;获批地理标志产品11个;有效期内“三品”认证蔬菜产品440个,其中绿色农产品310个、有机农产品26个、无公害农产品104个。
1.5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基本完善,电商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潍坊市紧抓市场建设,现已形成以寿光蔬菜批发市场、青州高柳蔬菜批发市场、昌邑宏大生姜批发市场等5家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为核心,以专业批发市场为支撑,以众多田边地头市场为基础的覆盖城乡的产地市场体系。重点打造寿光蔬菜、昌邑大姜、安丘葱姜、峡山有机蔬菜等区域乃至全国性的蔬菜集散、交易和价格形成中心,年交易额超过亿元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达48处。同时全市现有冷库147座,贮存能力达5万t以上的冷链物流企业有22家,总容量为286万t以上。还培育了“中国·寿光蔬菜指数”“中国·昌邑生姜指数”、峡山“中国生姜指数”,大大提高了蔬菜产品的储存和流通的能力。潍坊市积极推行“互联网+现代农产品”推介模式,大力发展蔬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全市农村电子商务骨干企业2 000家以上,网络商铺2万家以上,开展电子商务的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批发市场超过2 000家,蔬菜电子商务交易额40多亿元,占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8.89%。
2 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蔬菜种业研发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
目前,潍坊市蔬菜种业存在产业底子薄、企业规模小和数目多、自主研发品种少、育种研发能力弱和投入不足等问题[9],全市种业企业种子加工设备50余件套,主要为种子风筛选、比重选、包衣机、计量称等加工设备,能基本满足国内种子质量标准,但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缺少种子分级选、色选、健康度检测、除菌消毒设施,无法占领国际高端种子市场。同时,育种行业产品命名混乱,存在一品多名、多品一名、夸大宣传等一系列问题,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弱,严重影响了种苗行业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2.2 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建设有待加强
自2010年以来,山东省乃至全国蔬菜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严重挤压潍坊市蔬菜市场,出现重数量轻质量、设施装备更新换代慢、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潍坊市蔬菜产业优势的提升。潍坊市蔬菜产品注册商标众多,但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高知名度的农业品牌及龙头企业还不够多,农业品牌自主创新能力差,品牌优势不突出、附加值偏低,致使部分农产品优质不优价,品牌建设亟需加强建设力量[10]。
2.3 蔬菜产业链存短板,精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升
潍坊市现有蔬菜产业链存在发展短板,亟需完善和补充。主要方面有尚未全面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及农产品追溯体系;冷链服务体系仍有薄弱环节,蔬菜流通损耗高达25%~30%;智慧化、社会化的高新技术和设备仅处于示范应用阶段。面对产业链中这些短板,对产业的后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在蔬菜精加工方面,產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加工企业数量多,但多数规模偏小,以粗加工为主,加工产品雷同,科技含量较低,缺少精深加工产品及项目,严重影响了蔬菜产业附加值的提高。
2.4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及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发展
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经常出现技术劳动力和现代农业人才缺乏、企业管理体制不正规、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潍坊市蔬菜产业的整体发展。随着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已经由单纯的生产环节向资金、技术、信息、加工、运输、销售、管理等综合性服务扩展,而目前潍坊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总体水平较低,服务内容单一,仅有山东沃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葱全程社会化服务达到国内领先,特别缺少适应蔬菜发展的新型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如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高新技术跟踪服务组织、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等,来满足蔬菜生产的需要。
3 发展对策
3.1 加快蔬菜种业创新发展
发展蔬菜种业,需加强自主创新,建立现代蔬菜种业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做好人才引进与培养,培育现代蔬菜种业创新队伍,搭建新技术支撑平台,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创新团队,建设集基地、科研、推广为一体的全国蔬菜种业推广中心,加大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种苗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新种苗、新种子、新模式、新技术的推广引用力度[9,11],创建好中国蔬菜种业核心基地。
3.2 健全蔬菜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
建立蔬菜全产业链的“中国·潍坊标准”,需从种子种苗、生产技术、产品品质、检验检测、市场流通、商务营销等方面制定,以满足市场需求,全力打造全国蔬菜标准和集成技术输出中心。以建设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为契机,重点建设质量标准评价体系、设施建设标准体系、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健全蔬菜质量标准的修订制度、统筹互认制度,成立蔬菜质量标准化产业联盟。主动申创国家蔬菜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在种苗繁育、分类定级、社会化服务等领域创建一批国内领先的团体和企业标准。加快构建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团体和企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覆盖全产业链的蔬菜标准体系。
3.3 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及产品品牌
围绕蔬菜产品品牌打造的契机,重点解决涉农企业缺乏品牌长远规划、自主品牌附加值偏低、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等问题,引导蔬菜加工出口企业培育知名商标和自主品牌,强化产品和品牌营销,减少农产品贴牌出口比例[10,12]。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争取“潍坊农品”“山东农品”使用授权,积极争创企业产品品牌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产品核心品牌竞争力,重点以“潍坊”品牌为核心推介点,做好品牌的宣传推介,做大做强一批质量过硬、特色鲜明、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蔬菜。
3.4 提高蔬菜新业态综合经济效益
以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契机,利用一二三产业融合政策,鼓励和扶持蔬菜产业与科教文卫等产业融合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同时要以国际国内新业态、新模式为标杆,在规模效益、融合程度、利益机制、精深加工、功能拓展和品牌运营等方面全面提升。加快解决产业链延伸不充分,农业融合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价值链提升不均衡,精深加工增值率低,品牌价值不高;社会化服务组织功能不完善等众多问题[13]。重点突出项目化建设,坚持融合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相统一,推动潍坊蔬菜产业稳步走在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高质发展的前列。 3.5 打造蔬菜智能化交易物流平台
打造蔬菜交易物流平台,要依托基础优势,初步形成布局完善、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蔬菜交易物流网络体系,进而形成新模式,实现蔬菜供应链操作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服务网络化,大幅提升蔬菜交易物流平台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从而加快产业化进程,有效缓解蔬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实现蔬菜产业有效发展。
3.6 探索蔬菜产业风险保障机制
加快建设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可适度安排信贷资金向蔬菜产业倾斜;创新业务方式和产品服务能力,实施资源倾斜和差别监管政策,适当提高涉农业务的风险容忍度;创新多种信贷合作模式,解决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户的贷款难度[14-15]。
建立蔬菜产业保险服务模式,可通过完善以政策性保险为基础的基本农业保险制度[16],除财政支持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外,针对生产中的设施设备、市场价格[17]与产量等生产经营性风险,逐步推广新的农业保险业务,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纬. 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河北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2014.
[2] 周丽. 潍坊市蔬菜产业化组织模式研究[D]. 山东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2011.
[3] 张瑞新. 寿光蔬菜产业品牌发展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4] 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在山東寿光成立[J]. 中国蔬菜,2018(8):87.
[5] 周庆翔. 潍坊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2(1): 111-116.
[6] 李祎,郎德山. 实施品牌提升战略,推动寿光蔬菜产业转型升级[J].中国瓜菜,2019,32(6): 65-68.
[7] 山东寿光加快推进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建设[J].中国蔬菜,2019(4): 96.
[8] 李祎,郎德山. 物联网大数据助推寿光蔬菜产业上档升级[J]. 中国瓜菜,2018,31(8): 49-51.
[9] 范立国,都明霞,黄向丽,等. 寿光市蔬菜种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蔬菜,2018(10): 6-11.
[10] 蔡刚. 山东寿光蔬菜的品牌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 经济论坛,2017(8): 39-43.
[11] 纪高洁,何庆学,李树君. 中国蔬菜制种基地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中国瓜菜,2018,31(9): 46-49.
[12] 周绪元,张永涛. 苍山蔬菜品牌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蔬菜,2019(3): 4-8.
[13]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潍坊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2018.11
[14] 张雷,许黎莉,陈东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产业链融资创新:以北芹蔬菜合作社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12): 53-57.
[15] 鲍铜柱.山东寿光蔬菜价值链融资模式研究[D]. 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15.
[16] 齐皓天,高群.当前蔬菜产业补贴政策措施、问题与对策[J]. 中国蔬菜,2015(6): 1-6.
[17] 赵俊晔.我国蔬菜价格保险试点与研究进展[J]. 蔬菜,2014(12): 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88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