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永生

  摘要:和谐教育要求是建立平等、互动的教育模式。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自主合作学习以成为世界微观教育发展潮流。课内课外两种互动交流模式相互作用,激励反馈,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即注重学习过程体验,又重学习结果,为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和谐教育 师生关系 互动方式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一、和谐教育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
  在和谐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追求教育公平,给每个人公平发展的机会是大家的共识。宏观的和谐教育理论早已有之。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义、礼、智、信”的和谐教育目标;战国时期旬子提出“全、尽、粹”全人目标;古希腊哲学家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目标;近代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绅士教育”目标;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微提出“民主主义教育”;人本主义教育观指出教育目标“自我实现”,达到知情意行,德、智、手、脑和谐发展。这些桃花源式和谐教育观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指明了和谐教育发展方向。要实现和谐教育,就必需实现学生和谐发展,和谐发展是学生权利。要从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就业状态下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二、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学习是实现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没有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知识的传递,没有学生的发现探索,情感体验的过程,就谈不上学生的和谐发展。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和谐发展的前提。师生关系包括课堂内师生关系和课外师生关系,这两种师生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在教育史上,存在着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两种观点,我国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和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三、教学情境的创设即互动合作交流方式
  课堂教学目标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操作,需要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定的学习意志等优秀学习品质。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课前准备和教学策略上,学生主题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培养。为达到预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设计问题情境。
  营造气氛创设情境是教学第一步,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活动是必经的过程。陶行知指出:学习即生活,这要求师生在课上互动和课下互动。课上互动是教学组织形式核心,决定课堂师生互动四个过程:教师对问题情境的界定;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界定;教师与学生的碰撞过程和调整过程。互动目的之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人的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发现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思维再造的过程。学会交流是师生互动的第二个目的,通过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才能去发现进行思维再造,引起感情共鸣。学会交流是信息社会人基本素质,要学会合作交流技巧树立合作意识。在交流中要注意交流者身份,以免引起学生误解,交流要做到真诚以免引学生反感,还要注意肢体语言等无言的交流。
  教师对情境的界定要依据教学目标,学生已知的知识,心理情感现状。教师的授课就是对学生的一种交流,但这种交流具有不确定性。这个问题涉及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界定,这是因为每个学生发展的水平是不同的,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时,会放大、缩小或改变这些信息。互动论认为,人类的思考能力是由社会互动塑造而成。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人们首先学会意义与象征符号,这些符号的意义由社会所赋予,人们在互动交往过程中会改变或修正意义与象征符号。学生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后,可以理解其他学生的反应,预期可能的结果,扮演他人的角色,这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是信息逐渐减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后,就会产生学生的反应与教师的预期碰撞的现象。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人际关系中最微妙的形态之一,教师有权威性,而学生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而产生次级文化,他们之间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并不一致,学生只愿意以自己的方式认识有兴趣的事物,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个相互调整的过程。教师的调整涉及到师生互动的形式,师生互交流可分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主动调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调整,教师的调整表现为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实现人际关系最优化课堂环境。可通过学生中非正式群体了解学生需要,统一课堂规范,找到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把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几种类型。针对不良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例如,教师教风的调整、学生学风的调整、教师环境的调整、教学策略的调整、课桌编排方式的调整、与学生感情的沟通等。要特别关注身心发展有障碍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智能、视觉、听觉、语言表达、肢体语言、情绪、性格等方面不同于普通学生,一项或几项发展迟缓,但一项或几项可能比普通学生发展突出。
  有效师生交流也来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无论哪一种合作学习形式,都以学生学习能力为前提。教师要培养学生快乐学习观念、注意力集中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与运用、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等。快乐学习是一种积极学习心态,来自教师积极感情投入,良好问题情境创设,多元化活动方式,对学生适度称赞。最重要是学生学习形式与成功体验。陶行知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摁住鸡脖子和放开鸡去让鸡吃米,结果可想而知。快乐学习还要掌握适合学生学习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活动对象选择能力,抑制其他无关活动。影响注意力集中因素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认知情感受、意志品质等。归与演绎法是学习两种最重要方法。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思维过程,演绎是由一般到特殊思维过程,两种思维方式反复运用,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有重要作用。
  课外交流是课堂交流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师生和谐起重要促进作用。交流是自然界和社会普遍存在形式,在生物学上细胞之间通过产生激素传递信息。社会上人们之间通过交流,建立起社会组织基本结构,维护社会整体秩序稳定与发展。给师生交流提供有益启示,在课外有广阔交流空间,包括课外辅导与课外交往等。形式多种多样,比如作业可以面批,师生可以在博客、电子邮件上交流等。
  四、师生互动交流中注意的问题
  首先,交流过程是可以设计但是过程又是多变的,教师应准备应激教学策略,以应对突发事件。其次,要对学生发现、探索、推理、解决问题每个环节都要掌握。不能让学生总是等答案,也不能让个别优秀学生一言堂。要特别关注沉默不语的学生。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发表见解,表现自己帮助别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产生错误的原因和过程,不能简单否定错误答案。第三,避免学生分组即合作观点,要以问题分组,兴趣分组,照顾到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教师要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注意小组内问题要有梯度。还要防止结论即合作倾向。合作交流应着眼于对结论追求所获得方式与乐趣之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