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作文诗化教学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敬霞 任友荣
摘要: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凭借诗情的激发,让学生享受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应凭借诗意的追求,让学生焕发诗一般的创造智慧和优美意境。
关键词:语文课堂 小学作文 诗化
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诗意和艺术创造力的伟大民族。在我国亿万人民的血脉里奔流着诗的灵感,诗的激情。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宝藏中,传统诗词居于特别突出的地位。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直至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那些千古传诵的诗词名篇,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艺术珍宝和精神财富。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语文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这和诗歌的陶冶精神是一致的。一个人不经过以“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欲为圣明除弊事”的韩愈、“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为公”的孙中山、“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等为代表的民族精神的陶冶,不经过从老庄孔孟到李杜欧苏,从《诗经》到《红楼梦》等为代表的民族智慧的启迪,怎么能算是一个人――一个中国人?而这些民族精神,民族智慧都是以诗的意味、诗的情趣、诗的力量……去作用于人的情感和灵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诗中的真、诗中的善、诗中的美。
一、教师语言的诗化
教学语言是教学的第一要素,是教师劳动的特殊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情绪,烘托教学气氛的主要形式。它的艺术性、感染性、生动性、形象性,特别是情感性,对成功的语文教学极其重要。教学语言负载的信息量越大,情感经验越浓,对学生的诱发性和启迪性就越强。雅斯贝尔斯说:“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语言的精妙奇特,博大深邃是必备的要素,通过它扣击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的兴趣,展开情感性的联想。倘若教师的语言贫乏苍白,纵使学富五车,教法百千也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洗耳恭听。更谈不上进入诗化的教学境界。
二、学生语言的诗化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认为,年轻人应该学习《诗经》,使自己的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美,否则在社会上就无法以辞应对。孔圣人的话虽有偏激之处,但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仍有莫大的教益。教育家语言学家郭绍虞老先生很好诠释了这句话的意思:“‘不学诗无以言’,并不是说要学诗以后才会说话,而是说学诗以后才会说漂亮的话,说得体的话。”
三、教学结构的诗化
陈忠良先生曾以一种颇具诗意的方式来描述教学结构的诗意:导言――未成曲调先有情;提问――惊风乱刮芙蓉水;讲述――语不惊人死不休;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过渡――嫁于春风不用媒;小节――叫以曾相识燕归来;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其实,教学结构的诗意,主要体现它的“独特性”。对学生而言,每一堂课,都应该成为一个不可复制的唯一的存在。唯其独特,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为其独特,才能不断保持并扩张学生的学习投入。
四、作文教学的诗化
作文教学的诗化研究意在把诗的美,把诗的韵,把诗的气质带入作文,让作文写得像诗一样优美、凝练,一样充满感情,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把儿童诗的教学引进课堂,对于锤炼学生的语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作文质量,有着独到的功效。那么如何开展儿童诗的教学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读诗、品诗,营造氛围,融入生活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认为,造成写诗难的重要原因就是孩子们读诗读得太少。开展诗教,必须从引导学生读诗入手。引导学生读诗。
首先,老师应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我们鼓励学生借阅、购买柯岩、金波、鲁兵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诗作品,订阅各类选发儿童诗的、有一定文学品位的少儿报刊,让儿童诗进入学生课外书的队伍。
其次,我们十分重视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如利用读报课、阅读指导课、班队课等时间,举行诗歌朗诵会、推荐好诗比赛、两分钟诗教熏陶课、赛诗会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艺术水平、表现手法等各个角度去欣赏、理解、读懂每一首诗。
最后,我们为了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始终围绕“以诗益智,以诗育人,以诗激情”的宗旨,注重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营造出良好的诗化教育氛围,把诗教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少先队活动中。如用孩子们自己创作的优秀诗句布置学校宣传窗、班级黑板报,校刊都开辟诗歌专栏,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发表孩子们自己写的诗,让孩子们生活在浓厚的诗的氛围里。
2.儿歌先行,循序渐进,由仿到创
我们认为,开展儿童诗的教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特点形成儿童诗教学的特色。如低年级学生的诗教以欣赏、创作儿歌为主。到了中高年级,在学好每册语文课中的诗、了解了诗的一些知识的基础上,就可以适量引入优秀的儿童诗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创作出优秀的儿童诗。在创作形式和内容上可以抒情,可以叙述:有咏物诗,有童话诗;有的富有趣味,有的蕴含讽谕,这样学生创作的儿童诗才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3.理论支撑,找准支点,引入胜境
诗歌的创作从内容、形式、结构、韵律等方面都很有讲究。由于我们这年轻一代的教师,诗歌创作理论的缺乏,使得诗歌成为作文教学的禁区。基于此,我们加强了诗歌创作理论的学习与提高。实践中,我们找到了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创作的几个立足点:
(1)感情是生命。理论文章是以理服人,文学作品则是以情动人,而诗更是以深厚的感情为生命的。没有真情实感,只能是无病呻吟。有了真切的感情,才能找到贴切的诗句。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愉悦和熏陶,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因此,引导学生写诗时,先要引导学生找到感动过自己的内容,再以诗的形式、诗的形象、诗的语言去表达,那样的诗才会充满真实的感情。
(2)生活是源泉。诗就在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孩子积累生活,用新颖巧妙的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如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带领学生在校园组织学生站队放学,此时正值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孩子们仰望天空专注的欣赏着,杨小雪同学大声说道:“大雨过后天放晴,天边挂了道彩虹。彩虹彩虹真美丽,你是我的大跳绳”。孩子的这首小诗,从生活中来,这样的诗才是成功的诗。
(3)诗需要想象,想象往往能使读者进入奇妙的世界,使眼前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想象,一个好的比喻本身就是一首好诗。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要树立这种大语文的教学观,才能教会学生大写的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