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握好化学实验的每个环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志龙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学改革,要本着以下原则:既重视实验常规教学的改进与提高,又不被常规教学思维所束缚;既强调实验教学的开拓、创新,又不忽视点滴或局部探索法、方法性的渗透与改进;既重视实验教学外在的、显性的因素优化组合,更重视其内在的、隐性的非认知因素动力作用的挖掘,来探索实验教学过程优化的途径与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 环节
  
  化学学科离开了科学实验这一基础,将失掉它赖以继续发展的根基和源泉,化学教学特别是基础阶段的化学教学,如果不重视实验教学,将对青少年的智能发展与科学态度的培养带来不良影响。科学态度有丰富的含义,例如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等,其核心是“实事求是”。显然,科学态度的培养应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而实验教学的确能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学生实验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实验之中学生要作到:明确实验目标和实验步骤,作好实验预习;遵循科学的操作程序,按照规范化的操作要求进行每一项操作;耐心、细致、全面观察实验现象,充分尊重实验事实,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实验纪律和实验习惯;冷静、科学地处理实验之中的偶发事件。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必须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要求,同时,教师还必须持之以恒地对学生加强培养训练,检查督促,乃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如有的学生实验时不做记录,事后追忆现象或实验前已经填好报告,有的取用药品明显超量,有的把划过的火柴扔在实验桌上不投入废物缸,实验结束后不清理实验台等,都要及时纠正,决不迁就。另外,还要及时提供机会让学生多实践,还可以把部分操作比较简单、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或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让学生上台配合教师演示以至独立实验,并及时指出、纠正学生操作或表述实验现象中的错误,从而使科学态度的培养经常化。
  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十分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巩固、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及时的、主动的、积极的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对教师提出的课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根据现有条件制定不同方案、验证方案、得出结论。在实践中琢磨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或科学认识的方法。与化学学科密切相关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事实和资料的处理方法、科学抽象、模型和假设等方法。从认识规律上讲,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与科学认识的过程是一致的。在化学教学中,经常要通过实验来感知物质及其变化现象,这就需要运用正确的实验方法(包括选择实验课题、实验设计、实验程序、实验条件的控制等)。而要正确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则必须运用实验事实处理的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抽象、模型和假设等科学方法。因此,科学方法是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一旦掌握科学方法这一手段,不仅可以深刻理解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使他们掌握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发现和创新的能力。初中化学虽是启蒙教育,但也应当从高视角着眼,结合教学内容及早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
  从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应以训练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为主。因此,可以把某些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把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认识过程加以模拟、简化,使之变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具体的认识过程。
  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溶液导电性实验等,都可以设计为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得出结论和规律的一种教学法,其本质思路是“问题――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应用”。这样的实验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能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并能得到科学方法的有效培养。
  创新思维是人们心理活动的最高层次,是智力的高度发展,是在一定知识信息的基础上,在心理活动的最高层次上,达到实践能力的最高层次。认识能力是科学素质的基础。认识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推理、抽象和概括等一般的逻辑思维方法,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外,还要加强化学学科特有的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使他们逐步掌握化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还要使学生确立“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的思想,认识无论是化学原理、规律,还是物质的结构和性质,都离不开实验的验证,并学会用实验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思维方法。
  学生学习化学思维方法是学习化学入门的标志。在对待具体的化学问题时就能迅速调整思维方向,轻车熟路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物质的鉴别,不同类的物质(如氢氧化钠于硫酸溶液)可根据两者的共性使用酸碱指示剂解决;而同类物质(如硫酸与盐酸)则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个性,选择相应的试剂,才能做出判断。化学思维中蕴含着丰富的辨证思维因素,确立化学思维对于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显然也是大有裨益的。
  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般只是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多表现为共性的东西,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是否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而课外活动正可以弥补班级授课的不足,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广阔的土地。为此,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了化学课外实践活动兴趣小组。每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兴趣小组的活动主要是实验活动,内容是教材上的选做实验和趣味实验,以及自行设计的旨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探究实验和实验习题。学生对这些课外实验热情很高,明知这些内容不属于中考范围,但进行实验非常认真,因为他们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学科特长有了用武之地。例如,在室温下分组做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实验时,测得结果后,有的学生还用温度计测量室温,然后用跟教材上的溶解度曲线进行对照,发现误差较大,便认真分析原因,反复重做实验,直到比较接近为止。又如“用废干电池锌皮制取硫酸锌晶体的实验”,实验室没有废干电池,学生自己想方设法找来,积极性很高。通过这些实验活动,学生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发展了个性特长,提高了实验能力,还培养了他们不畏困难、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笔者认为,能否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科小组活动,应该是区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