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超
摘要:以生动而翔实的例子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主题,从理论到实践,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一核心,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学生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动机,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能力和智力的核心是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自觉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调动起来,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学数学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架设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用生活实例激活数学课堂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数学的特征之一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使得许多孩子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如果不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感到枯燥而无味、难以理解,长此下去,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教师的教学往往难以奏效。因此,应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重新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
如在讲不等式应用时,笔者设计这样一个导语:
刚才,我路过小买部门口时,小买部老板,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三月份她共进了1000瓶牛奶,进货价1.2元/瓶,若以每瓶1.5元/瓶出售,则这个月至少卖出多少瓶才不亏本?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过来,学生惊奇的发现生活与数学竟是那样的密不可分,教师可趁势强调数学对生活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由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编织文学与数学的纽带――利用数学趣味事例吸引学生
爱听故事是每个人的天性,特别是仍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在讲授新课时,给学生讲授一些与新课有关的趣味事例,名人佚事、历史故事、数学趣题、数学游戏等。这样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可通过趣味事例创设具有新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刚上课就进入高昂的状态。
如在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可引入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
古印度的一位国王要奖励他的宰相,因为宰相发明了一种可供宫廷游戏娱乐的“将棋”。这种棋的棋盘有64个小方格。国王请这会宰相自己提出要什么奖励。宰相的要求似乎并不高,他请求国王在棋盘第一格放1粒麦子,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如此类推。每一格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格的2倍。宰相要求把64个格子的麦粒都奖励给他。
讲完故事接着提问,你们认为宰相的要求高不高呢?大家不假思索地说:不高。老师接着说:事实是这样吗?等我们学完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大家就知道了。当学完这个内容后,同学们计算这批麦子大约需要12×1012立方米的仓库来贮存,假若仓库高4米,宽10米,那么它的长就达3亿公里,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2倍,也相当于绕地球赤道7千圈的长度。全世界的农民至少要2000年才能生产出这么多小麦。下课后,同学们仍然处于情绪高昂、振奋的内心状态。
三、打造教师的人格魅力――以艺术化的语言、机智的评语召唤学生
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修养、道德品质特征的总和,是一名教师自身素质的外在表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渊博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机智的课堂艺术等都能给学生一种召唤的力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语言流畅精练,词汇丰富多彩的教师,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运用幽默、夸张、形象、比喻等手法,使课堂气氛活跃,令学生精神振奋,不但能加深印象,而且便于理解和记忆。往往恰当的诙谐比正经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教师的音调和节奏要合理,说话抑扬顿挫,时而高山流水,时而月白风清,唯其如此,才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以递纸条随机写一些温馨的话语、作业中用批语反馈等形式给学生随机写评语是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如,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笔者为他写到:“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堂课你总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我们听到你甜美的声音?”
慢慢地以后上课逐渐听到该同学的声音;再如,有一个考试总不及格的学生,笔者给他这样的评语:“你做3道题比别人做5道题更另老师高兴,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你对复习应用题的问题有了新突破,两道考题的解题思路完全正确!了不起!如果你能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我想下一次你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该同学毕业时,数学成绩明显提高。
四、铺设走向成功的阶梯――维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内动力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解决一道难题时,你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充满信心。而当你连续几道题都解答不了时,你可能会灰心丧气,兴味索然。
最近,笔者经历了这么一件事,买了20多只小鸡。没多久,这些小鸡长得活蹦乱跳、精神抖擞。大概是久关在屋里不够自由的缘故,这些小鸡经常在门槛前跃跃欲试,后来竞有几只小鸡跃过门槛,其余小鸡因门槛太高,它们始终未能跃过门槛,看一眼外面的世界。见此情境,笔者找来一块块小砖头,挨着门槛垒起了一个梯形的小台阶,供小鸡拾级而上。果然,剩余小鸡沿着小台阶一步一步跳上门槛,欢快地走出屋子,奔向了大门口的草坪……
由此及彼,联想到了课堂上的提问,笔者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精心设置问题,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化繁为简、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这不就把学生一步步引向更广阔的求知天地了吗?教学还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原有的知识层次和能力层次确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即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提出一些简单的应用性问题,并在回答时给予评价和鼓励,而将一些有深度和较强思考性的问题,留给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使他们都有发言和回答问题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亲身体验,这样可以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有进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紧紧围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中心因材施教,定能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
[2][美]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3]刘志,梁立士.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光明日报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