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妙的结尾,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庞 文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讲究开头,突出中心,更需要注重结尾。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过渡和铺垫。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使学生感到“课已尽而意无穷”。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结尾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老师都十分注重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复习等环节的教学艺术,但对结尾却很少讲究,往往只是通过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等单调的形式结束教学。其实,小学数学教学既要讲究开头、突出中心,更需要注重结尾艺术,否则就只能算是虎头蛇尾的教学败笔了,至少不能算是一节十分成功的数学课。
  教学是一门有魅力的艺术,一堂好课就如同一场音乐会,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也应该有一个让人感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韵味无穷的“尾声”。俗话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讲究结尾的艺术,这是由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儿童好动易变、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孩子们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学习效果最差的时候。这时候,若是一成不变的作业、预习等内容,学生常常无心去听,有的甚至极为厌烦。此时教师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显得尤为必要。成功的课堂结尾,应做到概括总结、衔接新旧教材,使学生对关键问题豁然开朗。以“不全”求“全”,在“有限”中追求“无限”,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注意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到“课已尽而意无穷”,引起学生课后咀嚼、回味,展开丰富的想象。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
  一、总结预习式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育者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
  二、问题启发式
  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多位数加法”时,结合南京2014年将举行青奥会,就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留给学生思考:
  将0、1、2、4、5、6、7共七个数字填在下式中,使等式成立,数字不得重复使用:
  □□□+□□□□=2014
  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延伸拓展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结尾:工地上有一堆钢管,最上层有17根,最下层有37根,一共有20层。这堆钢管有多少根?看到题目,学生的兴趣可浓了,有的在一根一根的数;有的两人合作,一人数,一人用加法计算;也有的学生感到困难,不知如何解决是好。这时速度快的学生已经数好算好了,我就提醒他们注意观察,这堆钢管堆放的是什么形状?能否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呢?学生通过尝试,发现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的结果和他们数出来的结果一样,但用公式进行计算简单多了。为什们计算钢管的根数可以用梯形面积的公式呢?学生的积极性全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观察、探究,发现了知识间的联系,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梯形的面积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埋下了伏笔。
  四、趣味游戏式
  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教师出示卡片2,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
  教师出示卡片3、5时,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也用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1、7、11、13、17、19、23、29、31、37、41、43、47的学生。
  师问:“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
  生答:“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
  师问:“那出什么数时,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生答:“1。”
  教师出示卡片“1”,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同学们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乘着游戏的余兴,投入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五、音乐欣赏式
  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如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和“<”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尾:
  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呢?”
  生答:“小于号和大于号。”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接着播放录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
  “我是‘>’,我有张开的大嘴巴朝前,尖尖的屁股朝后,排在我前面的数比较大,排在我后面的数比较小。”孩子们也随着音乐的节拍,快乐地跟着学唱,在愉快地歌声中明确了小于号和大于号的作用,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真正做到了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了新知识。
  总之,一堂课的结尾就如一曲乐章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有掷地有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我们要尽量做到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做到简洁明快、灵活多变、新鲜有趣、耐人寻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