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锟
[摘要] 美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本身的独特性,它没有类似数学科目的标准答案;另外,大多数美术教师认为,评价是一种甄别过程,往往只以其效果进行评价。因此,在一个班级中,受到老师肯定与鼓励的学生为数不多,绝大多数学生都难以体验到美术所能带来的成功的快乐。文章探究了旧的评价方法所导致的问题,论述了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多种正确教学评价方式。
[关键词] 美术教学评价 多角度 多元化 过程性评价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文中,作者尹建莉有这样的一段叙述,女儿在美术班的作业上,画了一条粉红色的河流,很开心地交给了老师,心里认为,老师一定会赞赏漂亮,没有想到却被老师退了回来。老师评价说,孩子描绘的小河的色彩不对,小河是蓝色的。孩子因此十分伤心,并对自己的作品失去了信心。作为孩子即使没有见过真正的河流,可是在自己的脑海里也有对它的想象,这位教师的评价给孩子限定的太多,遏制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只是几句话的评价,会让一个孩子拥有或丧失探求的欲望,也会让一个孩子追寻或放弃自己的梦想。评价看似简单,但其效果确是不可小视。在新课标中指出: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其不足之处日益凸显,并阻碍了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实施。
首先,美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本身的独特性,它没有类似数学科目的标准答案;其次,大多数美术教师认为评价是一种甄别过程,往往只以其效果进行评价。因此,在一个班级中,受到老师肯定与鼓励的学生为数不多,绝大多数学生都难以体验到美术所能带来的成功的快乐。那么,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评价学生呢?
一、避免以成年人的主观意识进行评价
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作业,多数教师习惯以自己的经验,如画面要干净,比例要合适,涂色要均匀,色彩搭配要合理等要求去衡量班里所有孩子的作业,很难做到抛弃过多的作业要求,以“宽容”的眼光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常常忽视儿童在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导致多数学生在作品的方方面面都不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久而久之,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对美术的毫无兴趣。
二、避免学生间的横向对比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的发展过程也完全不同。因此,在对待同一件事,看同一种事物,在描绘同一物品时,所选用的形式、构图、色彩也不尽相同。如果在学生中进行横向对比,学生作品之间必然有其差异存在,同时美术又有着无标准答案的特性,将两个孩子的作品进行比较,往往会忽视画面效果较差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并在这种比较之后无意中暗示了部分学生,你的作品不好,你努力了也做不到,日积月累就会使部分学生丧失其学习美术的信心,甚至放弃学习美术。
三、避免用一次作业判定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往往只以学期最终的一次作业作为期末总评,这种方式看似合理又公平,从语文、数学等科目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然而作为评价美术这种学科则既不科学也不合理,美术学科中有很多的类型。例如,有些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有些课程是为了教授学生的造型方法,用一种类型的题目去考察学生,那么,那些不擅长此类题目的学生就失去了展示自我能力,同时在其他类型中所具备的能力也就无法展现,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最终评价实际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如果一个学生在造型方面较弱,只看他的一次有关造型方面的作业,和其他学生相比也许他的就差很多,而比较以往他的作业,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他也在进步,只是他的进步比较其他学生较慢,只看最后一次作业就等于否定了这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也无法展现学生在其他方面的长期成长。
基于以上教学评价的误区,改变旧的教学评价,运用正确的评价方式,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那么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是正确的呢?
首先,要改单一评价为多角度评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在每节课上,不但是要看学生作业的最终效果,也要从不同的方面,如构思、构图、配色、选材等多方面评价不同的作业效果,选取其有特点,有优点的部分进行讲评。因为一张学生作业,比有其显而易见的缺点,同时在其中也闪现着可取之处。多角度评价就是让学生在有不足的作业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并从这一点出发,逐步改善不足,最终能够运用所学通过画笔表达自我情感与设想。
其次,教学评价不应为教师所独有,教学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教师有教师的见解,学生有学生的感受,同一幅作品,在成人眼中与在孩子的眼中所见的是截然不同的,孩子们喜欢的《天线宝宝》节目,让成人去看就会觉得毫无意义。因此,在教学评价中评价的主体也要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结合运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多种形式。教师及时,正确的点评,能触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真正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生评有利于学生参与,使学生在平等的交流中提高自身的审美眼光;而自评则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自己的创作理念,并在叙述过程中增强其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这些评价方式都有其优点也都有其局限性,将这些方式结合运用不但能弥补相互的不足,使教学评价更客观,更宽容。
再者,教学评价要改以往的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从而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的作业初稿很有创意性,但在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作品中的创意往往会被学生不够协调地配色或是不够细心的涂色所掩盖,如果仅以其最终的作业效果进行评判,那么学生的创意性就被掩盖了,因此教师的评价不能只在教学完成后,而应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只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就要讲评,随时发现随时讲评。
第三,正确的教学评价要改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在这背景下有着巨大的个体差异。例如,女孩子绘画时往往要比男孩子在细节上更注意,内向敏感的孩子感受力往往要比外向活泼的孩子要更多一些,这样看来用横向评价对比不同的学生,这样的评价是多么的不合理,并往往导致绝大多数学生长期处在失败的感受中,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因为学习无法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孩子是脚,教育就要是鞋,不能让我们大小不同的脚来适应同一双鞋。“因材施教”就是要我们承认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差异评价,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得到肯定和赞赏。每个孩子的自信心都是敏感而脆弱的,差异评价就是保守好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成功的快乐中成长。因为孩子作为国家的未来,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群毫无自信的失败者。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要改变的不仅是教学的形式,我们的教学评价也要随之改进,让我们的评价改变“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为“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为所有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发展而创造平等、公正的机会和条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4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