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应用多媒体教学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玉玲
【摘 要】随着远程教育的推进,学校硬件的不断更新,现在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但从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情况来看,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多媒体 教学
一、初中数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多媒体辅助教学,“辅助”的地位不能变,无论电脑有多么强的交互性:“人机对话”决不能代替“人际对话”。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组织教学到新课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一个细节都有详尽的与画面相配套的解说和分析,整节课教师只要点点鼠标,讲几句串词就算了事。他们忽视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整合势不可挡,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少教师都以计算机为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授课时往往是将多媒体作为上课的中心。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的途径去获取知识。笔者曾听过一堂数学公开课,整堂课教师没写一个字,全部由电脑展示,教师只是动动鼠标,播放幻灯片,例题的解答过程全部是电脑演示,学生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只是简单浏览了一遍。教师原本的讲解变成了电脑的播放,学生的思维完全由电脑牵制着,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只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完全是新模式下更深层次的“满堂灌”。
3.多媒体教学“曲高难和”
许多学校领导认为,多媒体教学效果的确好,可是学校硬件不到位,师资又缺乏,“曲高难和”。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已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教改的必然趋势。只有更新观念,抓住机遇抢先发展,才会有主动权。师资问题并不难解决,可以先培训骨干教师。事业心强、好学上进且有一定专业功底的教师,通过短期培训就可以初步学成,自学也并非很难。当骨干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取得一定经验后再逐步扩大阵容。硬件问题,如果有一台普通电脑和大屏幕彩电,再配上数百元的多媒体配件,就可以先用起来。同时,要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抓住当前各级政府和老百姓普遍关注教育、关注教育现代化的时机,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多媒体教学设施的配备。
4.多媒体只为公开课教学服务
许多学校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多媒体教学仅仅用于上公开课,而在平时教学中则用之寥寥。为什么公开课上往往能看到一些高水平的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却连一般的课件也难觅影踪?那是因为为了这节公开课,一位或几位教师费尽心血苦战多日,方才“精制”出了一个或一组课件。可以看出,影响多媒体教学普及的原因除了硬件数量不足之外,最重要的是相关课件匮乏以及制作的困难。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一是采取“拿来主义”,目前国内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逐渐多起来了,学校可以适当购买一些,还可与兄弟学校交换使用。当然,现成的课件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学需要,可利用其他软件进行重新组合。二是要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Authorware、Director等多媒体制作软件,再辅以其他工具制作完成。一般的课件可用Office中的PowerPoint制作。三是给课件“减肥”,设计课件用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只要利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帮助教师将难点讲清楚就可以了,不求面面俱到。目前,要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真正具备条件的学校还不多,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多媒体教学的使用面、使用率。
5.辅助教学代替了教学
眼下有一种倾向,不管教什么内容,言必“多媒体”,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一些评优课更是如此,把是否有多媒体课件作为一条评分标准,这纯粹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我们应当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只是现代化教学的辅助工具和技术手段,只是用来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的,通过多媒体所传递的教学内容的本质远远比传递这些内容的技术装备本身更为重要。只有适时适量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有些教师只是在电脑前点点鼠标,敲敲键盘,甚至连板书也由电脑完全代替。教师成了放映员,教学由“人灌”变成了“机灌”,这样的话,教学怎么能得到提高呢?
二、初中数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1.发挥媒体优势,培养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几何图形》一节的教学中,利用水滴成线,挂钟指针转动成面,硬币转动成体的动画;利用地图上的城市、公路、河流及整张地图想象点、线、面。这样即让学生充分经历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点、线、面、体这些几何图形,又使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时联系实际。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中还可以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加以示演比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就会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初中学生好奇强,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的兴趣。在上“圆的认识”这一课时,上课伊始先出示课件,在屏幕出现这样一组画面:小狗、小猫等五只动物在跑道的起跑线上准备赛车,他们的车轮形状各异,有圆形车轮,有椭圆形车轮,也有正方形车轮,还有长方形车轮。“砰”!出发令声响了。小动物们滑稽的表演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大家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谁能最先达到终点?”这时教师及时抛出一个悬念,让学生思考。当学生们犹豫不决或答案不统一时,教师又用略带神秘的表情说:“如果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肯定能解答这些问题。”这样学生们从趣中生疑,由疑而思考,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始学习新知识。
3.利用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静与动、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扩大学生的认知时空,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可以向学生展开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的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维的困难。在中学几何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几何知识有限,如果教师一味地用严谨、科学的推理进行讲解,难于使学生感知体会,有些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还是比较困难,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对于其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种“化圆为方”的道理难以理解。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一个地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教学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展现出来,减缓了学生思维、推理的难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优化的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我们要更好地学习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敏忠.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功效.教学月刊(中学),2006,(3).
[2]吕宝荣.初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科技文汇,2006,(3).
[3]白曦彤.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科技咨询导报,200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5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