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建永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不断求索与创新。教师只有自己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学生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是我们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特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不断求索与创新。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应用民主,激发创新意识
  
  民主的师生关系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保护学生对创造的渴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创新。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他们理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这样一道题:“把可以改成乘法算式的改写出来”,其中一算式为4+4+4+4+3,回答时,有的学生说加数不同,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有的同学说可以改写成4×4+3,有的说可以改写为4×5-1。我热情地表扬了这几位同学。接着,在我询问的目光下,有个女生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你不应该表扬这两位同学,因为他们没有认真看清题目要求。”另一个男生说:“把题目换成‘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简单算式,’老师再表扬他们就对了。”在这样的课堂上,通过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显示出学习的主动性。经过主动参与,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应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加强。
  
  二、创设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它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相反,如果课堂气氛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阻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因此我们教师要尽最大能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例如,一年级教完“1”的认识后,在学生认识“1”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1”说一句话,这一下学生的兴趣来了,创新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争相回答出:“一只铅笔、一个小朋友、一本书、一朵花、一张课桌、一只小兔子……”接着,我用多媒体出示一片草地,草地上有一只山羊和一只花公鸡,然后,又出示画面:一只小白兔向这边跑来之后,我便继续引导学生谁能再用“1”说两句或三句话。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立时被打开了,片刻之后,一个同学说出:“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一只小山羊和一只花公鸡正在捉迷藏,这时又跑来一只小白兔。”多好的创意,多么丰富的想象啊!我当场对这位同学的创新精神进行了表扬和鼓励。他那稚嫩的小脸顿时绽开了成功的微笑,在他的启发诱导下,好多同学思维的门户也随之洞开,不时的产生奇思妙想。通过这样创设情景让学生用“1”说话,不仅进一步认识了“1”,而且感到“1”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重要价值,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质疑问难,鼓励独特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经深刻地指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创新始于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通过课件演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在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后,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这时出现了不同的折法,如:
  
  此时,老师就问:“还有不同折法吗?”这时,学生有的表示怀疑,有的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就再动手折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一名女生站起来说:“老师,刚才这几种折法的痕迹都经过了中心这一点,我想问一下,经过这一点任意折是不是都能把纸平均分?”话音一落,教室就炸开了锅,很多学生说,这根本不可能,这时我因势利导,让同学们按她的方法试一试,结论正好和那位女同学提出的一样。这样的教学,既保护了学生大胆猜想的学习积极性,又教给学生探究新知的方法。而且这种富有创意的思考,不仅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小组合作,学生交流创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探索。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只强调排名次争第一,忽视合作意识。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用三角形,通过拼摆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他们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接着大家开始了交流。同学们在交流中学会了知识,看到许多问题在短时间内靠个人的努力是不能解决的,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使他们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交流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尊重,充满友爱,充满互助和竞赛。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备受大家的关注和尊重,能得到较为自由的空间,有较多的发言机会和表现机会,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达到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与“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时,我安排了三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上课开始,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要求学生编三道应用题,并列式计算:(1)每人吃半个苹果,7人一共吃多少个?(2)3个半苹果平均分给7人,每人分得多少个?(3)3个半苹果每人分半个,可以分给几个人?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三道算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这样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都尝试成功的喜悦。它既能挖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结的合作精神,从而达到协同创新,共同提高的目的。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我们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转变教育观念,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教师只有自己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接班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5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