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中网络资源构建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丰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构建体育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立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兴趣多样化需求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今后对体育的自主学习、评价。依托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科与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是促进学科建设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
体育精品课程 高职院校 网络资源 课程建设
2003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的示范性课程”。2007年教育部1号文件提出:“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网络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首批国家精品体育课程在促进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上所发挥的作用,为高职院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和范例。随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高等职业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个基本矛盾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职业院校体育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体育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最大程度地缓解教与学的矛盾、实现更大范围内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的作用与价值。
一、正确界定高职院校体育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内涵
广义地讲,教学资源包括了材料和环境,即除了各种各样用于教与学的实物设施、设备和材料之外,有利于教与学的社会活动、环境和情境也是教育资源或学习资源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体育精品课程教学网络资源首先包含体育课程的特征,包括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教材、教学活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直接可用或可见的资源;其次是体现网络的特征,网络中常见的链接、导航、搜索乃至个性化服务等功能也应充分地体现,互联网海量的资源应该得以充分的利用;其三,网络中的资源要反映蕴含在体育课程中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即网上提供的教学资源绝不是把书本内容电子化和把音像教材数字化,而是应该以学习系统的观点,以过程的角度分析网络课程的活动和实施过程,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使之符合现代学习规律,体现教学活动的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适应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高职院校体育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构策略
1.基于学生适应性构建网络中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在体育课程网络资源的学习中,师生在时空上有时是分离的,交互关系依靠通讯媒体的联结。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尤为突出,因此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优化配置不是只是简单地将传统资源搬到网上,而必须要进行学习者适应性分析,即学生对网上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的价值目标等方面进行分析。要求体育教师在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质优量多”学习支持的同时,对学习者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对学生适应性的分析,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会对信息的撷取、筛选、加工、利用;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种稳定和熟悉的学习环境,既向学生提供传统教学上的资源;如教案、教学大纲、教师演示文稿、专业习题、教学文件和参考资料等,又要鼓励学生对教学资源进行探索,自主学习获得经验和知识。
2.基于动态观的体育教学资源库建设
结合2003年对于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的二级指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2008年开始“教材及相关资料”的要求增加了“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一直是精品课程要求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学资源的建设中不是数字化资源的简单堆砌,而是要体现教学设计思想,课程的知识结构、内容体系。从宏观上讲,动态课程资源的呈现起到“导航”作用,即能够根据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为学生掌握课程学习内容给出正确的引导,相当于优秀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学生层面来说,应该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体育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在体育技术教学中,大多运动技术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一连串复杂技术动作,教师在示范动作时受年龄、对要领的个人理解、临场体能状况等方面的影响,往往技术动作不能十分精确呈现;学生在观察时的角度和时机也受到不同的影响,对教师动作示范的就很难清楚地进行观察,所以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动态资源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首要任务。视频技术在教学中主要是用于教学演示,尤其是在运动技能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替代教师完成运动技能的演示,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运动技能的展示最好的形式就是视频呈现,视频技术可以将复杂的运动技术清楚地、多角度、慢速呈现给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反复地、有重点地观看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
3.基于网络技术的课后学习系统
基于网络技术的的课后学习,教与学双方是通过网络完成教学活动。师生交流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较为直接的聊天室;二是用E-mail,但是这种方式时效性显然不如前者;三是网上留言。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技、战术的教学中,师生的及时交流尤为重要。教师的及时“点拨”,尤其是“手把手的点拨”对学生正确运动技能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以其时空上的超越性构成了一个生态式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充满活力又相互依赖的,不同的自我组织与完善的并具有适应性的体系。体育课后学习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掌握的情况,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三、结束语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构建体育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立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兴趣多样化需求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今后对体育的自主学习、评价。依托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科与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是促进学科建设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EB].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S/OL].
[3]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2003)[S/OL].
[4]阿英嘎.国家级和省市级体育类精品课程网络化建设现状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8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