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文言文读背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7~9年级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诵读和背诵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但不少语文教师只是单纯地追求教改花样,忽略了读背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读背教学,已经成为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文言文的读背教学,首先要明确诵读和背诵在教学中的意义
  
  不要以为读背诵教学是传统的方法,与教改相悖,更不要一谈读背就一律贬之为“死记硬背”,认为不符合教改精神。其实,读背和理解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促进的。在实际教学中,先让学生朗读,在学生能熟练地朗读时,再进行点拨分析课文。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刻。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才能对课文进行更深的感悟和欣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充分说明了熟读和背诵在文言文中的重要作用。
  熟读和背诵一部分名篇佳作,其作用不仅仅在于应付考试,还在于通过读背这些佳作,使学生掌握的字、词、旬日益充盈起来,并可以渐渐地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进而具备敏锐的文言文语感,为进一步学好文言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强读背教学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朗读和背诵佳作名篇,可以从中掌握更多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这对学生获得丰富、巩固的知识技能,学好文言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朗诵和背诵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如朗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时,文章中那整齐的句式、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高远的立意一定会使读者陶醉。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学生通过认真反复地朗读和背诵,就可以把文章的内容、思路和语言都化为自己的。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那么文章的内容情感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二、加强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1 朗读的要求是准确、流利,背诵的要求是正确、熟练。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注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带。让学生认真听规范的优秀的朗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学生朗读时的句读停顿要正确,这直接关系着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时,句读停顿出现错误,句子的意义就会出现歧义。指导朗读时,还应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扁鹊的几次劝告一次比一次急迫,而蔡桓公的几次回答一次比一次不耐烦,在朗读时就要注意语气和情感的变化。
  2 指导读背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特别怕背诵文言诗文,有些课后要求背诵的文言文语段、篇章,很多学生往往在学完全文后几天还没能背诵出来。针对此情况,我特别注意背诵方法的指导。我要求学生背诵时遵循下列原则:
  首先要读懂文意。很多做父母的喜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教他们背“唐诗”,但小孩子往往要经过大人多次反复地强化才能记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诗歌的意义浑然不知。从我自己背诵文言文的经验来看,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把握文意。我之所以在上完一篇古诗就能很快背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备课的时候,我已经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字、词、句的用法、意义,对文章的写作思路、结构、主旨等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些东西已深深印入我的脑中,再背起来就能很快从大脑中“放”出来了。
  其次是“限时抢记,多次巩固”。人总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时。所以,明确背诵的任务后,要限定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背出,不能拖拉,越拖拉就会越厌烦。一个段落要一次背出来,限时抢记,不妨试试“三分钟抢记”。当然,抢记的东西忘得快,过后要多次巩固。经常进行抢记训练,也是对记忆力的一种锻炼。
  3 注意读背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读背的兴趣和实效。
  让学生思想上有了指导原则后,我再教给学生一些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化整为零化“长”为“短”,化整为零。即要把篇幅长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几个短小的部分来背。这样一来,每次背的内容少,速度加快了,“成功感”来了,比一次背诵全文、全段要容易多了。当然,最后一定要把几个部分连起来背熟。
  表象背诵
  即是指借助于表象的背诵方法。主要用于背诵那些意境优美的诗篇。表象背诵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发挥再造想像的作用。再造想像是有意想像的一种,是指依照词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首字提示在检查学生背诵时,我常常发现,学生背到一个地方时会突然“卡壳”,怎么想也想不出下一句。可是,只要你提醒他下一句的第一个字,他就又能很快想起来。接着背诵下去。针对此,我提出了“首字提示法”,即:把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如果连续的短句较多,可以适当合并)写下来,用它们作背诵时的提醒之用。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前提是:对所背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处于“夹生”状态。
  注释提示 即只看书下的注释,用它们来提醒自己背诵。当然,如果课文每一句书下都有注释的,不能用这种方法。
  翻译还原 学文言文通常是先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文,落实字词的意义,这样才便于对文章的分析。而在背诵文言文时,可以“倒过来”,即看着译文,回忆还原原文。有了最开始的字词句的翻译、理解,再加上熟读,这时再根据译文去还原原文,就比较容易了。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背诵,还有利于文章的字词句的深入掌握、巩固。
  边读边译 很多学生在背诵时只是一味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想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强化记忆。这种方法虽有效果,但很不明显。我提倡边读边译,即读一句翻译一句,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翻译加深了文句的理解,理解又有助于记忆、背诵。这种方法从背诵的速度看比较慢,但可以一举两得,而且背下来后不易忘记。
  
  三、读背的形式多样化和灵活性相结合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文言文,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朗读时,可以教师领读,也可以学生领读;可以个别朗读,也可以分组朗读。背诵时,可以个别背诵,也可以分组背诵。在背诵与讲解的次序安排上,也宜灵活多样。对于较易理解的课文如《马说》《陋室铭》,以及古诗词等可以先熟读背诵再讲解分析。对于较难理解的如《口技》《曹刿论战》、《出师表》等文章可以先要求学生熟读,待讲解全文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结构形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诵。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还应该注重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创造竞赛的场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期举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或把一些作文改编成小品进行表演,充分调动学生读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读背的兴趣,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去完成读背的任务。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还应该注重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规律、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如: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使用,古今词义的变化,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以及一些特殊句式等,让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总之,面对加强读背诵教学这一重要课题,作为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去研究它,去实现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读背诵中得到提高。得到教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33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