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阅读、质疑、探究、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昆明

  1、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提到阅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读文学著作,其实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首先,学生要学会阅读教材。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可以尝试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边阅读边思考,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重组、超越,教师只充当点拨、修正的角色。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初步时,可先要求学生读书,然后请学生讲解、讨论和总结。学生通过认真读书,认识了教材中有关的数学术语,理解、领会了数学语言。在阅读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鼓励学生归纳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除了阅读教材外,学生还应阅读其他数学书籍。教师要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数学史料书籍、数学名人传、数学期刊、世界名题与趣题的简易读本等。这些书籍凝聚了众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及数学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心血,值得用心阅读。对学生而言,要完全理解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但读书的乐趣、良好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往往都蕴涵其中。
  
  2、质疑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质疑性、探究性或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解决。另一方面,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比如在椭圆教学中,学生开始就不同意用比值,而执意主张用离心率来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并振振有辞地说:“b、a分别是椭圆的短半轴和长半轴的长,用它们的比值来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多么直观形象!”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将自己(课本)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去领悟。在学习了整个圆锥曲线后,学生们不仅自然接受了为什么要如此定义离心率,还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个定义的内涵。
  
  3、探究
  
  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的问题情境,把教材中阐述的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材料,让学生从中自主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可以经历探究历程,交流实验心得,体验数学发现、创造的过程。
  
  4、反思
  
  课标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这些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进而产生新的发现。因此,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建立学习档案、听课反思、解题反思、写数学日记,培养自己的数学反思能力。
  
  (责任编辑 钟毓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8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