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文写景技巧举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竹香

  以往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对作文方法的自我探究,也不重视课文中经典文章的示范作用。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写景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情境
  
  课前几分钟,我先创设情境,播放CCTV的《请你欣赏》,为学生营造和谐而快乐的氛围,让他们沉浸在对自然的审美中,使他们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进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抒写大自然的兴趣。
  
  二.故事引领
  
  在探究“为什么写景要抓住特征”这个问题时,我讲了一个故事:17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有一次和国王谈论哲学时指出:万物莫不相异,田地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派宫女到花园里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谁也没有找到,因为粗看起来似乎完全一样的树叶,实际上的大小,厚薄,色泽,脉纹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这样导人,形象的说明了世上即使表面相同的东西也会有很细微的差别,把握景物的独特之处,才能真正把握它们的形象。
  
  三.实物演示
  
  为了使同学们明白“什么是景物的特征”,我选择了一幅睡莲图,一副荷花图,让学生思考“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什么是景物的特征?”这两幅图片很有可比性,这样学生在欣赏、观察、对比中就可以明白: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
  
  四.范文赏析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我用多媒体出示了《雨中登泰山》和《黄山记》中的两组例子:一组是缔中登泰山》中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紧十八盘的,一组是《黄山记》中作者从不同角度写松树的。
  接下来让学生欣赏并思考:两组句子分别写了哪些相同的景物?相同的景物在同一作者的笔下为何会有不同?写出景物的特征首先得注意什么?
  选这两组例子就是要学生在分析对比中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进而得出结论:要写出景物的特征,首先得仔细观察,并注意观察点的变化。
  接下来我又出示了《荷塘月色》和俪中登泰山》中的两段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境界的,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都让你觉得他们是泰山的天然主人,好像少了谁都不应该似的。”然后让学生品读范文,对比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景物写得如此生动?写出景物的特征,除了仔细观察外,还得具备什么能力?
  学生探究合作,得出结论:两位作家能把景物写得如此生动,是因为他们能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觉写出了景物的独特之处。因此,要写好景物,还要善于联想和想象,并能调动多种感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最后我又出示了《荷塘月色》和《荷花淀》中描写荷叶、荷花、荷香及周围环境的几组例子,让学生朗读、品味,然后思考:朱自清和孙犁笔下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同样是对荷叶、荷花、荷香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异呢?
  这两篇文章同样是写荷塘,作者情感不同,写作目的不同,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就不一样。朱自清的《岢塘月色》贯穿全篇的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哀愁及淡淡的喜悦,所以他笔下的景物中带着朦胧,在月色下,荷叶像“舞女的裙”,荷花如“明珠”如“星星”,荷香是“缕缕的”,雾是朦胧的;而孙犁的《荷花淀》是写抗日根据地人民美好心灵及对敌的乐观顽强的,所以他笔下的荷叶是“铜墙铁壁”,荷花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荷香是“新鲜的”,雾是“透明的”等等。这样学生在对比品味中就可以明白:写出景物特征,要善于使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互相交融。景物要能写活,必须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
  为了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练习”:重放《请您欣赏》,要求学生抓住其中印象最深的景物进行描述。让学生在视觉欣赏中进行描写,具体可感而且可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比直接布置描写景物效果要好得多。
  本课我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课前让学生充分阅读经典的写景文章,课上引导他们一步步探究如何写景。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课让学生明白了课文就是很好的写作指导材料。鲁迅先生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在选取材料时,我有意选取了同一作家写同一景物的例子,以及不同作家写同一景物的例子,这样就很有可比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一步步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重放《请你欣赏》,指导写作,使学生们课堂上所学知识得到了及时巩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2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