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叶青
人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90%是通过观察获得的。科学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作用让学生感知事物,是活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观察的目的性较差,注意力也不易持久。他们虽然天生具有好奇心,对周围事物感到新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复一日地重复机械观察同一内容,事物很快就会被他们所熟悉,逐渐失去好奇心。如果对他们观察的内容不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将会使他们观察的敏锐性、积极性逐渐降低,最后不了了之。鉴于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持久性的引导,略有成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观察兴趣,引起对观察结果的期望
激发学生对所观察事物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持久性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让他们带着兴趣、带着猜想、带着期望,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延续观察的时间和次数,进而提高观察能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凤仙花种植实践探究活动中,我暗示学生,如果用自己种植的凤仙花来染指甲,将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但若是种植的风仙花得病的话,可能开花都很难。此举无形中加深了不少学生对凤仙花开花的期望,也使他们对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增加了更多的关注。同时,部分学生俨然把自己当作植物医生来看待,恨不得每天都有生病的凤仙花可以看到,说是问过老农,凤仙花通常会得花叶病、白斑病……都可以怎么治等等。由此,对观察事物成果的期望,激发了学生对观察事物的兴趣。
二、关注学生观察的兴趣取向,及时延续观察的行为
兴趣的激发是容易的,但兴趣的维持和上升为学生自觉行为是不容易的。兴趣在激发后的某段时间内倘若无法达到学生的预想,学生观察的兴趣就会降低,所以,在初次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后,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变化。
仍是在凤仙花的种植实践探究活动中,当观察凤仙花种子发芽的阶段结束后,由于学生已经对种子观察了一周,现在种子也发芽了,觉得观察也结束了。于是,我从学校里学生集体栽培的凤仙花幼苗中挑选出一些,每人两棵,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带回家去种植,并且告诉他们,可以和同学、老师比一比,谁种植的凤仙花开花最早、长得最高、最壮、结籽最早。以此重新激发他们继续种植、观察的兴趣。很快,就有学生捧着开了花的凤仙花到学校里来,仔细一看,那棵凤仙花的茎带有一点伤痕,按理说不会长很快,甚至随时会倒株。他居然用了支毛笔和茎绑在一起,固定了植株,居然最先开出了花。后来陆续有学生带着最高、结籽最多的风仙花来学校。并且有学生用实验对比的方法,得出了最适宜种植凤仙花的土壤、环境、栽培方式等。
三、选择能够激趣质疑的问题,使观察行为能按目标而持续
未知的事物总是很容易吸引知识积累比较缺少的低年级学生的。所以,在引导学生观察某一事物前,让学生对所要观察的事物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猜想和问题,总是很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作为需要在观察中解决的问题,也给学生的观察指定好了观察的目标。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纯净水、天然水”生物活性比较实验时,由于需要比较两种不同水对生物营养供给的差异,决定不往水中投任何鱼饲料,而把金鱼分养在两种水中。学生一开始就提出了不少的问题:“不喂它多久就会饿死?”、“两个缸中的鱼哪个缸里的鱼生命力强?”等。学生所发出的疑问,提出的问题,也恰好是该实验所要关注的目标。并且,带着自己疑惑的问题,他们总会用很浓的兴趣,极大的耐心去等待、观察、分析。
四、选择好的观察方法,使持续观察得以施行
学生单有了观察的兴趣,而没有合适、可行的观察方法,也是不够的。有时,学生观察一事物,开始时热情高涨,后来苦于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半途而废。虽说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但是,缺少合适的观察方法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
观察的方法通常有:顺序观察法、特征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分解观察法、追踪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循序观察法等。具体观察时,这些方法不是单独的,而是要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不同阶段和现象,不断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中做到:1.边观察边分析。可以先通过引导,让学生总体上对需要观察的对象有一个明显、完整的印象,再引导学生把整体分成若干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最后,再让学生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时达到观察目的。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纯净水、天然水”生物活性比较实验时,说学生对分别养在纯净水中的“金边吊兰”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原先金黄色的叶缘已经变成了枯黄色。让学生思考让叶变枯黄的几种原因,结合植物生长时获取营养途径的知识,学生分析出:因为植物生长在不含植物“光合作用”的矿物质中,生长基本停止,所以叶缘变成了枯黄。2.边观察边比较。就是指导学生把类似的对象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确定其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从而对所研究的对象获得正确的认识。例如,我在教学《纸的观察》时,让学生观察比较两张不同纸的特征,从不同点中,使学生知道不同的纸有着不同的外形和纤维;从相同点中归纳出:纸是纤维组成的这一有别于其他物体的主要特征。3.边观察边交流。在观察活动中,指导学生交流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它可以使学生将各自分散的感性认识集中起来,将各自所获取的现象做到资源共享,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素材。例如,教学《蜗牛》时,说学生在独立观察蜗牛的外形后,互相交流蜗牛的外形特征时,得出许许多多蜗牛外形的特点。从而使学生都能对蜗牛这种小动物有具体的外形描述。
此外,在培养学生观察持久能力和提高观察兴趣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对观察能力的提高要肯定;在观察不成功时,要鼓励学生增强信心,进行引导,不可挫伤其自信心和积极性。(责任编辑:李雪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6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