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视课文教学 提高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三凤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况且,当今高考英语试题,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何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向较高层次发展是高中教师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优化课文阅读教学手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中之重。组织和指导学生阅读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系统地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心态;以课文阅读材料为中心,结合课外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渠道,我们必须加强课文阅读教学。有些教师往往忽视课文教学,甚至脱离课文搞阅读教学,仅仅重视语言点,语法知识的提取、归纳、总结,而忽视用课本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实,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应着眼于课文教学,利用教材本身深刻的内涵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理解能力。
  一、挖掘课文内涵
  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工作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体育卫生、人权等各个领域,体裁有记叙、传记、书信、日记、通知、小品、戏剧、诗歌、小说、说明文等。教师如何利用如此丰富的题材和多样的体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多年来,本人立足课本,挖掘课本内涵,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过多次尝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1.以求知欲为开山斧
  兴趣和欲望是学生阅读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应在进行阅读教学前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以针对不同的材料灵活多变。
  如人教版必修1,Unit4.Earthquakes,先让学生看唐山大地震及旧金山大地震的幻灯片,东南亚印度洋海啸的录像,触目惊心的情景让学生一下子就被拽进了新课中来。
  又如人教版必修3,Unit 7.Healthy eating 首先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食物图片,麦当劳的视频录像,借此提问学生那些食物包含有什么营养元素,如何才能做好健康饮食,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这种内在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阅读训练效果就会更佳。
  2.以细节阅读为主,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任何一篇阅读材料中,事实和细节理解贯穿始终,特别是对一些含有大量事实和数据的文章,更应要求学生准确把握。读完人教版必修2,Unit 3,Computers 课文Who Am I 后,要求学生填写下表了解电脑的发展历史。
  
  3.训练对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训练学生找主题(topic sentence)。全文的主题句通常是文章的第一句,每段的主题句一般是该段的第一句。主题句也可能出现在文章的中间,这时,往往是作者为了吸引读者或活跃气氛。当文章讨论的是一个晦涩难懂的观点或作者试图说服他人的时,一般是以主题句来结束他的文章。如果作者把主题句写的比较含蓄,没有用一二句来表达,是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或总结,增加理解的深度。
  4.组织讨论,启发诱导,合理推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阅读时,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隐含意义及作者意图的推测,并在教师的启迪下,是学生的结论与作者的观点趋于一致。
  如人教版必修3,Unit3,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是根据马克.吐温的名著《百万英镑》改编成的剧本中的几个片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戏剧情节的发展,了解感受戏剧的语言,让学生从中领悟得出结论:作者用诙谐的笔调,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者的丑陋嘴脸。
  实践证明,“以本为本”,发掘课文内涵,加强阅读训练,可优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英语阅读训练的素质进一步增强。
  二、课文整体与局部理解
  课文内容是一个整体,应将信息整体输入,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语言内容教学与语言结构教学相结合。
  1.整体教学
  整体教学包含预习和整体理解两大部分。预习是课文教学中的第一步,也是整体教学的关键。通过预习学生可获得对课文的初步了解。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布置预习作业:(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2)慢读,划出生词,词组及自己认为是重点和疑点的地方,用不同的符号标出。(3)当堂完成教师用幻灯片出示与课文整体理解有关的题目。整体理解是从分析题目入手,启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体裁、题材及表达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每学一篇课文,都把以前学过的同类题材的文章加以分析、比较,旨在提高学生归纳和高层次理解能力。对文中陈述的事实、情节、脉络、主旨采用与学生讨论的方式以求学生对课文整体取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2.内部教学――语言点教学与片断理解教学
  语言点教学:对生词,重要的词组,句型,语法以及重点,难点,甚至某些细节,隐喻等进行必要的讲解。
  ①突出重点,精讲多练
  特别是要注意解决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疑点、难点,根据启发式原则,采用点拨式讲解的方法集中处理。
  ②通过词语释义,句型转换,造句与翻译,改错,填空,背诵重点句式进行实际操练,以达到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③联系高考采分点,讲解有关高考的信息。
  片断理解教学:教学过程中掌握文章段义,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搞好阅读理解,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固然重要,但也要深入理解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既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深层含义;既理解某段,某句的意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推理和判断;既能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生活常识去理解。
  3.整体理解总结
  布置作业时设计理解练习,避免只重词汇,语法,而忽略对全文的理解。缩写,改写,复述课文以及模拟作文等是较好的综合练习形式。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复习,又是对课文整体教学的进一步深化,还能使语言技能综合化。
  三、精读泛读相结合
  每教一篇新课文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中pre-reading及comprehending的相关题目,这实际上是泛读。然后按精读要求,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研究词语现象,鼓励他们提问或讨论,以弄清各语言点。这样就把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发展。
  现以人教版必修4,Unit2,Working the Land 的课文教学为例。
  第一步,在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并完成相应的预习题。
  第二步,在课堂我让学生阅读后回答一些问题,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及深刻寓意。我在设置问题时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对文章表层意义的理解;2.对文章深层意义的理解;3.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为此,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Question 1. Who is Yuan Longping? What’s his job?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im?
  Question 2. Why did he have the idea of developing hybrid rice?
  Question 3. What prize did he receive?
  Question 4. Why hybrid rice was chosen as one of China’s Four Great Modern Inventions?
  Question 5.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nd of each of the paragraph?
  Question 6.What are his achievements and their influence to the world?
  Question 7.What is his attitude to the work and to the life?
  第三步,结合Comprehending 中的Exercise 1,再组织学生听录音,跟读模仿,欣赏全文,体会课文中表达确切,内涵丰富的词句。 这样就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中的整体脉络和重要细节的把握,达到全面深入的领会课文。
  第四步,结合Comprehending 中的Exercise 4 ,组织学生针对课文中的主人公袁隆平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人物作出评价,并发表自己的感想,使学生在讨论中得到人生态度的启发。我所设置的讨论话题是
  Discussion 1. Is Yuan Longping more of a scientist than a farmer?
  Discussion 2. What are his dreams and how far did he achieve them?
  Discussion 3. How do you think of his attitude to the life? Give your reasons.
  第五步,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汇,掌握其搭配和用法,提醒学生注意动词-ing形式在课文中作主语和宾语的意思和用法(详细讲解将安排在以后的语言学习中)。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英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它不仅涉及到词汇,语法等语言方面的因素,还有背景知识,逻辑推理,判断等一系列非语言因素。况且,阅读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平时课文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日后获取信息,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黄军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5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