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本文论述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提出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有效途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取之不尽的动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得到实验的检验。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科学想象、科学推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 变演示实验为探索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往的演示实验都是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打击了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容器”,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那么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并不断启发提问引起学生的好奇、怀疑、困惑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形成探索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还要适时点拨,有利于去伪存真,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概括出有关的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
例如: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是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
特别是液体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甚感疑惑。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我设计了如下实验:在易拉罐的侧壁上不同高度处戳上3个孔,然后注入水,同学们看到3个孔中喷出的水柱远近不同,从而得出水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液体压强增大。
二、 变单一实验方法为多种实验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涉及的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让他们采用相同的实验器材,相同的实验步骤,统一进行实验,这样虽便于教师的管理和组织,但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发散性,对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我认为,应该在同一实验目的下,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教师要根据实验目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散思维,提高兴趣,并融合各方面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独到之处。
例如:在初三总复习阶段,学生往往对有关密度实验问题困惑不解,我便带他们走进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
该实验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从常规方法到用弹簧测力计换掉天平,再到只用弹簧测力计均能达到实验目的,有的同学还想出了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做这个实验,效果也非常好。这种利用实验复习的方法创造了直观的环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变学校实验为社会实验,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视野。
初中的学生是初次接触物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去探索认识物理规律,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这不仅增加了他们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拓展了视野,为此光靠校内师生的实验是不够的,要将课堂延伸到校外,将实验室搬到社会、社区和家庭。
四、 变教师“单向教学”实验为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国际科学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即从“记忆的物理”转向“探究的物理”,从“单向教学”转向“合作学习”。
物理实验教学恰好能较集中体现了这一理论。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分步实验推理最终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明确他们所承担的任务,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出主意想办法。
五、变复杂实验为计算机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的研究方法。
对于实验不够清晰或受时空条件限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从实验直接获得的感性认识到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规律之间的跨度较大的实验,要考虑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用模拟实验予以补充,通过形象处理叠加信息分析,建立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之间的桥,帮助学生解决分析理解的困难。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加了锻炼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9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