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云凤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还有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十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让教与学达到最好效果。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探究于游戏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另外,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不满足。“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起来,有利于知识的学习积累,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动活泼地去探索,积极热情地去交往,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下面我谈一下我的几点体验。
一、动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亲身参与的事情,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让每位同学都有“动口”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学习时乐而不倦。因此,在教学中,我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动口”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学习时乐而不倦。每堂课的前几分钟是学生动口的时间,而形式、内容多种多样:1、讲一个联系本节课内容的小故事;2、介绍生物学研究的新动态;3、总结上节课的知识要点,出几个题目考考大家……虽然时间很短,但这是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们认真看书,查询网络信息,积极准备素材。短短几分钟,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而且为一节课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对于难度不大的内容或趣味性较强的生物课,比如《鱼类的多样性》《动物的社群行为》等,提前让他们做好充分准备,鼓励他们当小先生,上台讲课。学生们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独特见解,使他们获得了终身难忘的体验。鼓励学生“动口”不仅激起了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动手
亲自去体验一件事,远比道听途说的理解更要深刻的多。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去实践,去体会,使学生在“玩耍”中学习、讨论,解决问题。比如,在讲到“果实的结构”时,学生们往往对教材中谜语“麻屋子,红账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的谜底争论不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讲到这一内容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炒熟了的花生果实分给每位同学,叫他们按课文所提的问题,自己动手逐层剥开,仔细观察然后写出各答案。等学生做完后,个别提问回答问题时,我故意叫了两个学习较差的同学先回答,结果他们都答对了!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也有了学习的劲头与动力。这一活动的做法应验了一句话,那就是―“实践出真知”。
三、动脑
生物学中,有些原理、规律很难用身边的简单实验求得证实,这就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分析,必要时还需采用 比较、分类、类比推理等方法,诱发学生去思考、理解。也可以向学生提供有关阅读书籍和要求收看电视播放 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这样做,都有助于学生学懂弄清知识。另外,初中生不仅比较容易片面地看问题,而且往往只看表面现象,好的绝对好,坏的便坏到底。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从本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注意启发式教学,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讲了昆虫纲菜粉蝶后,有些同学由于只注意了菜粉蝶在阳光下花丛中翩翩起舞,便认为好看好玩,是益虫。显然,这还是从他们过去的自我感觉中得出的错误认识。对此,为了能使同学们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看法,并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菜粉蝶的幼虫菜青虫,主要啃食甘蓝、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及油料作物的叶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透过现象看本质,终于使同学们认识到从根本上讲菜粉蝶是一种危害蔬菜的重要害虫。
四、动情
教学中的“情”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也会热爱教师。这样,师生之间不仅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在追求真理上也会达到同步。其次,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唤起学生心理活动与教师心理活动最佳结合的又一重要诱因。所以,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我们可以将生物知识与日常谚语、成语及古诗词联系起来。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快炙人口的民间谚语,这些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知识。比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形象地说明了生物的遗传;“鲤鱼跃龙门,麻雀变凤凰。”又表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飞蛾扑火”是指昆虫对光的刺激所表现出来的应激性;“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的生物的生长、发育现象等等。在成语和古诗词中也有很多含有丰富的生物知识,比如“红杏出墙”表明红杏的应激性;“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的条件反射;而运用幽默导入新课,可以先声夺人,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例如,在导入“遗传和变异”一章时这样开场白:曾经有一个 问题 一直困惑着我,为什么有的人长得那么漂亮,而我却长得这么一般?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不是我的错,全是遗传惹的祸!听了我的话,学生笑了,学习的兴趣也来了;所谓的“世界上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那肯定是“变异”出的错。通过这样讲解,好似在学生兴趣的平静海洋里投下一块大石,激起阵阵波澜,此时此刻,学生们由于兴趣上的满足而带来了愉快感觉,注意力就被老师“引人入胜”的讲解吸引住了。由此看来,只有做到 “ 寓知于乐,以趣激学 ” ,才能保持学生经久不衰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师生的心理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结合。
综上所述,“动口、动手”是“动脑”的训练和外在表现,“动脑”是学生主体学习的主要活动,而“动情”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升华。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必须把这“四动”放在同样的高度来重视,不能偏重于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因为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总之,为初中学生讲授生物学,更需要多在启发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用、自己创”上下功夫。这是因为智力、能力都是 灌不进去的,我们不能过分强调上课“讲”的密度,而应该增加课堂上学生“动”的密度,只有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实践、去探索才能练出来。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艰辛和乐趣,从而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并自然产生一种“我要学习”的欲望。我相信,只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能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让课堂动起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3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