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祥灿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产生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又产生新的动机和兴趣,推动学习的不断成功。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更应该把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关键动力来紧抓。
  那么怎样把学生的兴趣之门打开呢?经过三十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本人初步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平”铺趣
  平乃平等之意。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应树立平等意识,这样融洽的师生情感才能形成。教书是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是要自己努力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不同届的学生其学情不同,而同届的学生,任教两个不同的班级也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要时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教师劳动的对象既不是没有生命的自然物,也不是一般的动物或植物,而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有理智的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学生,是与教师一样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人――公民。所以学生应该是我们教师的“战友”,只是他们才“入伍”罢了。当我们放低身份去和我们的“战友”接触时,刚开始他们可能有些不适应,但是请你不要放弃,因为你已经成功一半了。当你和你的“战友”们真正站在一条“战线”的时候,你会发现语文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人多起来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之门就这样被打开了!此时作为引路人的我们极其需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因为有很多双眼睛都在盯着、想着、学着。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思想品德和情感对青少年学生心灵成长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二、以“新”创趣
  新乃新颖之意。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如果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不断变化和更替的话,就会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探索活动,吸引他们的求知欲。怎样让课堂变新呢?
  (一)语文课堂教学应新颖,变“静止”为“运动”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老师一本正经,学生恭恭敬敬,这属于“静止”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继承却不利于积极性的调动。所以教师应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地位,使学生能活跃地学习。在动中学,在学中做,这属于“运动”教学。如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时,首先我让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自己不能忘记的背影有哪些,分别是谁的背影,为什么难忘?一连串的问题很好地把学生带入课堂,让他们开动大脑机器进行回忆和思考。5分钟后分别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讲讲自己不能忘记的背影。此时学生们个个都很积极,个个都想上台说说自己难忘的背影。大概10分钟过去了,学生代表们都把自己难忘的背影讲完后,我顺理成章地导入《背影》这篇文章,同学们都很兴奋地和我一起朗读课文。
  (二)语文课堂教学调控应灵活,变“封闭”为“灵活”
  封闭式教学脱离实际,阻碍和抑制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把原本封闭的内容在课堂上整体开放。只有开放,减少统一性,才能搞活。例如在讲完郑愁予诗歌《雨说》后,要求以雨为题完成片段训练,有的同学提出这个训练改个时间来完成,理由是:“等哪天下雨的时候,我们一起出去仔细的看雨,听雨,细心体会才能写出好的文段。”他的提议得到全班同学的响应。于是有次下雨时,他们一起兴致勃勃地观察,文段也写得真切生动。这就是一次课堂灵活的效果。
  (三)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应先进,变“单调”为“生动”
  生动的课堂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思考的行列。采用图文并用的方式,不但形象生动,还能很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如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悬挂事先准备好的图片,也可以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即兴勾勒,简笔画出“明月”“诗人”的形象,只要想象“作者在明月下翩翩起舞,陶醉其中”即可。从视觉的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从而对作品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觉悟。
  三、以“疑”升趣
  在语文教学中不启发学生的思维,平铺直叙地讲,这是一堂干涩无味的课,学生往往会感到厌烦,疲惫不堪,毫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提出疑问,激发他们的思考,从而感受思考的乐趣。学习《我的老师》时,提出假如你是蔡老师,对受委屈的“我”在信中会说哪些话?让学生展开想象,他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课堂气氛就会变得很活跃。再切身体会“我”对此事为什么会终身难忘,也会想到为什么写蔡老师援助我。学习《桃花源记》时,让学生假设世间到底有没有像桃花源那样的人间天堂?这时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人说:“有,自己向往的地方就是桃花源。”有人反驳说:“没有,世间不可能有这样的地方。”兴趣油然而生,联想充斥课堂。设置疑问,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考。
  四、以“赞”沉趣
  赞乃赞扬之意。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奖赏、奖励能加强行为,惩罚则减弱行为,两者的作用似乎是对应的。”苏霍姆林斯基讲过:“只有当你说他好时,他才会好起来。”实践证明赞扬是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在学习和生活中多给学生赞许和表扬。表扬他们的特长、爱好、优点;表扬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的进步;表扬他们为克服困难而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强。对于他们的过错要宽容,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信心,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启迪和引导,抓住他们的优点,他就会把优点扩大,逐步掩盖错误和缺点,直至错误和缺点逐渐消失。如一名学生上语文课时,总是精力不集中,爱开小差。于是我就找他谈话,他说:“上语文课很烦,什么都不懂,听也不想听。特别不想写作文,一开始就想结尾。”后来我就给我讲了我自己当初学语文的经过。并且还叫他多看一下有趣的课外读物,慢慢地让他觉得语文是一门很重要、很有趣的学科,里面有无穷无尽的宝藏。后来,我看见他一翻开语文书就像是自己找到一本很想看的小说一样,非常认真地品读起来。作业也及时地上交,虽然错误很多,但是我每次下发作业时都会小小地表扬一下他。每次作文后面我都写评语鼓励他。慢慢地,他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这样就一天天进步了。
  总之,兴趣这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作为教师的我,每天都对自己说:今天要努力找出一种方法,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更好地让学生认为学习语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责任编辑刘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1364.htm